張彤
摘 要:全球氣候變暖是懸在人類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應運而生的新能技術開發,也推動了電動汽車、高能鋰電池市場發展,同時帶動了全球范圍內對鋰礦資源的勘察開發熱潮,致使鋰礦開采正成為國際礦業市場的新寵。反觀國內,現階段我國鋰資源對外依存度較高,在此背景下,從中國西部縣城“走出去”的民營企業天齊鋰業通過對澳大利亞優質鋰礦資產的并購逐漸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公司。本文對天齊鋰業“走出去”的成功案例進行具體分析,并且提出了我國資源型公司對外直接投資的幾點啟示,以期對我國海外投資順利開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天齊鋰業;“走出去”;成功經驗;幾點啟示
采礦業一直是中國對澳大利亞直接投資的重點行業。據2016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數據顯示,中國對澳大利亞直接投資存量為333.51億美元,其中采礦業191.52億美元,占比57.4%。盡管中澳礦業領域的投資合作可以追溯至1986年,但中國對澳礦業投資“折戟”案例也并非罕有。本文通過對天齊鋰業“走出去”的案例進行簡述,重點分析此案得以成功的主要經驗,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針對中國礦企赴澳直接投資的幾點啟示。
一、案例簡介
澳大利亞是繼智利之后全球第二大固體鋰生產國,2014年氧化鋰產量占全球總產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并擁有超過25年的開采和出口鋰礦石的歷史。泰利森鋰業(Talison)地處西澳,是全球最大的鋰礦石供應商,其產出約占全球鋰礦石產量的65%,在全球鋰資源供應中占到約35%的份額,供應了中國約80%的鋰精礦,擁有世界上儲量最大、品質最好的鋰輝石礦---西澳格林布什(Greenbush)礦藏,礦產資源總計儲量為7040萬噸,探明的礦物儲量為3140萬噸。
天齊鋰業的前身為國有企業射洪鋰業,2007年完成股份制改造,更名為“四川天齊鋰業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10月取得雅江措拉鋰輝石探礦權。2010年8月,天齊鋰業A股深交所上市。2012年8月23日,美國洛克伍德以每股6.5加元的對價宣布收購泰利森全部股權,為擺脫未來生產原料受美方控制的不利局面,天齊鋰業于2012年12月通過其在澳大利亞的全資子公司文菲爾德(Windfield)和天齊香港經過三個月時間,成功持有泰利森19.99%的普通股股權對洛克伍德的并購設置障礙,同年12月6日,文菲爾德以每股7.5加元為對價收購泰利森剩余80.01%的普通股股權。12月12日,泰利森發布公告終止與洛克伍德簽署的并購協議。2016年9月,天齊鋰業又通過全資子公司天齊澳洲,投資建立了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電池級氫氧化鋰工廠(Kwinana Lithium Plant),直接利用泰利森的鋰礦為電動汽車和高品質電池生產氫氧化鋰,工廠預計于2019年底竣工,建成后有望成為全球規模最大,工藝最精湛的生產基地。KPMG與悉尼大學的研究報告《解密中國在澳大利亞直接投資》顯示,天齊鋰業的此次投資是當年中國在澳采礦業直接投資中金額最大的項目,并將進一步加強公司產業鏈核心競爭力。
天齊鋰業的崛起得益于我國新能源企業激增的大背景,憑借對國內外資源的整合,天齊發揮了協同效應,已經成為世界級的鋰業巨頭。根據天齊2016企業年報,天齊鋰業營收全部來自鋰精礦和鋰化工產品,實現營業收入39億元,同比增長109.15%,凈利潤為15.1億元,同比增幅達510.03%。從營收規模上看,天齊已經成為鋰行業具有國際話語權的跨國公司。
二、案例分析
(一)海外優質資產的尋求與國家整體戰略布局相匹配
德意志銀行預測全球鋰價將在未來十年翻三倍。我國雖擁有豐富的鋰資源,但90%分布在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區,嚴峻的氣候和相對落后的基礎設施使得鋰礦開采難度較大,成本高。中國公司“走出去”參與全球鋰礦資源配置,獲取優質資產成為應有之義。《中國制造2025》預計,到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年銷售量將達到汽車市場需求總量的20%,除新能源汽車之外,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儲能設備快速發展和更新,高端鋰材料需求量還會大幅度增長,因此更需要有精深加工、品質一流的上游產品作原料保障;2017年3月,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部署今年重點工作任務時明確指出,要積極主動擴大對外開放,并且加大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力度。一方面推進國際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另一方面鼓勵使用清潔能源汽車。鋰礦資源成為中國戰略布局的重要資源,因此天齊鋰業頻繁走出去符合國家經濟發展的頂層設計。
(二)針對并購的資金約束條件創新多種創新融資渠道
天齊對泰利森的并購面臨資金約束,收購是在其自身資產遠低于交易額的狀態下進行的,彼時天齊鋰業總資產為15.69億元而并購價款達50多億元。其間天齊鋰業引入了外部財務投資者、通過國際金融機構借款和銀行過橋資金、股權質押等多種方式融資。整個并購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天齊以自有資金收購通過文菲爾德已間接持有的泰利森760萬股股權,交易價格為3.34億元;第二階段,在2013和2014年通過財務投資人分次注入資金,并于2014年5月完成對泰利森的最終控制。天齊鋰業對泰利森的并購案的融資安排設計復雜、交易時間跨度大,主要是企業自有資金不足導致的。開發多種融資渠道不僅是天齊財務管理部門的創造性設計更為其最終實現收購提供了資金保障。
(三)面對競爭對手短時間走完國內審批程序
天齊對泰利森的收購面臨極其短暫的交易窗口。競購公司美國的鋰業巨頭洛克伍德已先于天齊與泰利森簽訂協議只等泰利森股東大會批準“敲定”,留給天齊鋰業的并購準備時間只有3個月。本已“成竹在胸”的洛克伍德未料到中國政府在此項并購案中開設了“綠色通道”,各層級的監管部門,包括國家層級和四川省級發改委、商務部、外管局等助力天齊在兩個月的時間內走完國內全部的審批程序,成為天齊最終達成并購目標的關鍵一環。
(四)綜合考慮企業自身效益與東道國社會效益endprint
天齊鋰業在奎納納的投資項目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于2016年10月開始,耗資約4億澳元;第二階段將于2019年年末完成,建成后將使企業的產能翻倍,提升至每年4.8萬噸的氫氧化鋰的產量標準。此項建設工程的澳洲承包商MSP公司負責人表示天齊的投資項目目前已經為西澳州(West Australia)創造了500多個就業崗位,并且在未來還會創造更多就業崗位。除此以外,天齊對奎納納工廠的設立事先進行包括環境測評在內的投資可行性報告。在民粹主義盛行世界背景下,澳大利亞的“資源民族主義”也有復燃跡象,天齊鋰業在提升自身經濟效益的同時,平衡了資源所在地的社會效益,為后續階段投資項目通過州政府審批打下堅實基礎。
三、幾點啟示
(一)企業投資項目選擇與國家戰略重點相協調
2016年是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激增的一年,由于過度的資本外流帶來人民幣貶值壓力,加上中國海外投資存在杠桿過高、低效、非理性等諸多問題,中國政府加強對企業海外投資的管控。發改委等監管部門對此回應稱“我國政府仍然堅持鼓勵企業參與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融入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但是在推進對外投資便利化的同時也要防范對外投資風險”。2016年年底監管部門就發文要求對高風險非理性投資予以嚴密監控,2017年8月,發改委又聯合人民銀行、外交部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引導和規范境外投資方向的指導意見》,將境外投資分類為鼓勵開展、限制開展和禁止開展三類。對于能夠彌補我國能源資源短缺,推動中國相關產業升級的礦產資源投資要在“審慎評估經濟效益的基礎上穩妥開展”。天齊鋰業2016年在奎納納投資設廠和早前對泰利森優質鋰礦資源的收購均符合監管部門要求,投資項目的選擇與天齊的業務板塊互補而并未觸及國內監管部門明令禁止或限制的政策紅線。
(二)破除思維定式,轉變國內審批制度為企業資源優勢
天齊鋰業在并購泰利森的過程中遇到重重障礙,與其競購的美國公司也認為中國的投資審查環節繁復,天齊鋰業無法在三個月內通過審查。天齊鋰業轉變思維,認為規避國內的規則反而會產生很多不可控風險,最終選擇與國內監管部門溝通,尋求政府部門的幫助,結果是包括四川省發改委、商務廳、外管局在內的監管部門加快審批速度,天齊鋰業幾乎“一路綠燈”,在兩個月內通過全部審批程序為并購成功奠定了基礎。有一部分中企在海外投資時對“冗繁”的國內審批程序頻頻叫苦,天齊鋰業的并購案例為中企今后的海外并購設定了范例,即只有企業完成既定的財務和相關信息披露程序,與負責審批的部門進行充分有效溝通,準確傳達投資意圖,看似并購障礙的審批制度實際上也有可能轉變為企業相對于外國競購公司的資源優勢。
(三)加深對澳大利亞外資監管部門的認知和規則意識
澳大利亞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Foreign Investment Review Board,FIRB)在設立之初就以“國家利益”為準則,FIRB的主要角色和政治目的是向澳大利亞社會保證,外國投資已經被置于以澳大利亞社會的福利為目的的監管之下。2008年大量的中國資本涌入澳大利亞的礦業部門在澳國內激起“軒然大波”,中鋁以155億澳元收購力拓以阻止必和必拓接管力拓,此項并購申請最終沒有通過FIRB的批準,澳政府在做出拒絕申請的17天后發布最新的外商投資審查準則,即后來的 “六條原則”,具體包括投資者是否遵守法律和被普遍認可的商業行為;是否會阻止競爭導致行業集中度過高;是否會對澳大利亞政府收入或其他政策造成沖擊;是否影響到澳大利亞國家安全;是否影響澳大利亞的商業規范及方向及其對澳大利亞社會的貢獻。中國對澳大利亞礦業投資屢屢遭FIRB的阻擾,如五礦對OZ的收購由于部分資產位于南澳伍默拉(Woomera)的軍事禁區,澳大利亞以危及國家安全為由要求中方剝離資產;中鋁并購力拓失敗更是直接因FIRB對中鋁總經理肖亞慶任職國務院而加強審核的結果。天齊鋰業在投資前就聘請專業顧問團隊對FIRB的審查規則進行預先研究,提前做好需要披露的材料使其在后續的審查過程比較順暢,未遇到明顯阻礙。
(四)塑造“負責任”的企業形象,提升企業軟實力
天齊鋰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參與公益事業,塑造企業軟實力。在國外,2017年3月,天齊為奎那納的兩所特殊小學提供音樂教育,對當地創造超500個就業崗位并從投資之初就對工廠建設對當地的環境影響作測評并將報告提交澳地方礦業部門。采礦業與環境的天然聯系,使其對礦區周圍民眾必將產生影響,因此礦業企業在資源國應肩負更多的社會責任,包括就業、環保、當地經濟發展等方面。中國礦企要注意澳大利亞有別于中國的國情,特別是礦企并購案首先要讓社群(community)通過才能提交當地政府審批,傳統媒體與網絡媒體的信息傳播對于民眾輿論生成必將產生重要作用。在“后真相”時代,在并購活動中必須要加強與當地民眾溝通渠道的建立,以防范信息誤傳風險。在國內,天齊鋰業專注于精準扶貧,扎根于企業自生成長的西部地區,開展健康扶貧工程,以打造世界級民族鋰業品牌為己任。此舉提升了企業形象,提高了企業軟實力和進一步國際化活動中獲得政府支持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1]Ewen Hosie.Boost to WA jobs with $300mTianqi Lithium plantexpansion[N].https://www.australianmining.com.au/news/ boost-wa-jobs-300m-tianqi-lithium-plant-expansion,2017年10月28日.
[2]樊斌.天齊鋰業跨境并購狙擊戰案例分析[N].http://opinion.hexun.com/2015-07-14/ 177514471.html,2017年10月28日.
[3]KPMG and Universityof Sydney,China Studies Center.demystifying Chinese investmentin Australia[R],2017.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