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明會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要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這是我們的使命擔當,必須全面建立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牢固樹立“大健康、大宣傳、大發展”理念,大力提高居民健康素養,基本實現城鄉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力爭居民健康水平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努力開創衛生計生事業發展新局面。
著力深化重大改革
衛生計生事業改革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繁重的任務,必須避免合意則取、不合意則舍的傾向,必須破除妨礙發展的思維定式。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完善“三醫聯動”政策措施,破解體制機制難題;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鞏固破除以藥補醫改革成果,提高醫院經營管理水平;加快完善分級診療制度,引導資源共享和人才下沉;加強醫聯體建設,打造醫療集團、縣域醫療共同體、區域專科聯盟、遠程醫療協作網4種醫聯體模式,打通雙向轉診路徑;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努力構建“小病在基層、大病到醫院、康復回社區”的合理就醫秩序,到2020年全面建成“城市15分鐘、農村30分鐘”醫療服務圈。深化計劃生育服務管理改革,實施好兩孩政策,促進生育政策和相關經濟社會政策配套銜接,適度提高生育水平;強化人口優勢,提高人口素質,加強生育全程基本醫療保健服務,確保孩子“生得出、生得好、生得健康”。深化“放管服”改革,協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等管理事項,加強規范管理和服務監管,做到不掛“空擋”,放而有序;扶持引導社會辦醫發展,消除社會辦醫體制機制障礙,為社會辦醫預留發展空間,營造與公立醫院公平競爭的環境,促進社會力量踴躍提供多層次、多樣化醫療服務,促進社會辦醫守法誠信經營、健康發展。
大力抓實民生工程
衛生計生一頭連著民生福祉,一頭連著經濟發展。當前,群眾對健康的期待、對衛生計生服務的需求越來越高,對保障制度和服務水準的改善給予了前所未有的關注,我們要以群眾滿意、社會認可為檢驗標準,一項一項抓好落實,一項一項抓出成效。要強化健康扶貧攻堅,實行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簽約服務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推行先診療后付費制度,完善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商業補充保險、大病醫療救助、疾病應急救助等政策銜接機制,提高農村貧困人口醫療報銷水平,力爭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住院費用個人自付控制在10%以內、門診費用個人自付控制在20%以內。強化醫改便民措施長效化,鞏固推廣醫改中預約診療、優質護理、日間手術、自助服務、結果互認、就醫引導、免費寬帶服務等便民惠民措施,進一步改善群眾就醫體驗,構建和諧醫患關系。強化民生實事實施,聚焦群眾感受最強烈的健康現實問題,扎實推進衛生廁所改造、村級衛生室醫療配置標準化、農村婦女“兩癌”免費檢查、城鄉居民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孕婦產前出生缺陷篩查等民生實事,增強群眾健康幸福感。強化公共衛生服務水平提升,深化實施基本和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開展重點疾病防治科技攻關,實現國家臨床研究中心“零突破”;實施國家免疫規劃,保障疫苗安全有效,防控各類重大傳染病;抓好健康促進,倡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居民健康素養水平每年提高兩個百分點;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綜合整治城鄉環境衛生,爭取每年建設1個國家級和1個市級健康促進縣(區)。
全力發展健康產業
健康產業是新興產業,市場潛力大,發展前景好。要推進醫療與養老融合,健全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機構合作機制,提供治療期住院、康復期護理、穩定期生活照料、安寧療護一體化的健康養老服務,到2020年老年人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100%。推進醫療與旅游融合,出臺《重慶市促進健康旅游實施方案》,依托重慶大山大水、溫泉養生等特色資源,以醫療機構、健康管理機構、休閑療養機構為載體,打造健康旅游產業鏈。推進互聯網與健康融合,深化“互聯網+健康醫療”服務,促進和規范健康醫療大數據服務,促進信息技術與健康服務深度融合,到2020年,每個居民擁有1份電子健康檔案和1張健康卡,遠程醫療服務覆蓋 90%以上區縣。推進體育與健康生活方式融合,發展健身休閑項目,確保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口比例達到50%。推進食品與健康融合,發展健康食品產業。
(作者系重慶市衛生計生委黨委書記、主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