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承強
中國西部,貴州高原。黔北之西,“綠洲紅城”習水。
80年前,中國工農紅軍著名的“四渡赤水”戰役,其中三渡是在這里打響的。
滔滔赤水放歌,十萬大山起舞。
扶貧戰鼓擂動,習水全民皆兵。
這片3128平方公里的火紅熱土,在80年后的今天,國家扶貧戰略的強勁東風,陣陣吹拂。習水山鄉,“紅”“綠”共舞,同步小康激情點燃,新時期的“四渡赤水”大決戰,精彩上演。
愧!“紅城”有“赤貧”
貴州習水,地處烏蒙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境內山高坡陡,溝壑縱橫,地貌切割,落差極大,人稱“十萬大山”。
當年紅軍長征轉戰于這里,“四渡赤水”出奇兵,著名的青杠坡戰役就發生在土城鎮,誕生了眾多共和國的元帥和將軍,這片被革命先烈鮮血染紅的土地,讓習水成為名副其實的“紅城”。
放眼習水,24個鄉鎮(區)、239個村(居),74萬人,生活在大山深處的褶皺里,典型的貧困山區,典型的國家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
“十二五”以來,習水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市委扶貧開發系列工作部署,帶領全縣人民持續向貧困宣戰,實現縣級和15個貧困鄉鎮“減貧摘帽”,貧困鄉鎮發生率從2011年的60.8%下降至13%,貧困人口發生率從35.4%下降到18.4%,減少貧困人口14.33萬。
盡管2014年習水縣的小康預測程度已達88.5%,但“三項核心指標”中,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僅為7082元,離9000元目標值差近2000元,成為當前率先實現小康的最大短板。
近觀習水,貧困人口“量大、面廣、程度深”的狀況依然十分突出,全縣還有桑木、寨壩、仙源3個鎮鄉、127個貧困村、3.21萬戶貧困戶、11.95萬貧困人口未脫貧,貧困人口發生率18.4%,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
毋庸置疑,習水縣的貧困人口絕對量、貧困村總數及貧困發生率和貧困村占比,在遵義市都是數一數二的。青杠坡烈士陵園近萬英烈目光如炬,我們感覺如芒刺背。不讓最后的貧困鄉親脫貧,我們何以面對這片紅色的土地?
干!我們要爭第一
“脫貧攻堅的沖鋒號已經吹響,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政治任務、頭等發展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以一切歸零的底氣、一馬當先的勇氣、一寸不讓的銳氣、一律押上的豪氣,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率先打贏這場輸不起的扶貧脫貧攻堅戰,為全省脫貧攻堅當先鋒、打頭陣、做示范!”
2015年12月13日,全縣脫貧攻堅大會召開,中共習水縣委吹響沖鋒號。
“2016年基本消除絕對貧困,減少貧困人口近10萬人, 3個貧困鄉鎮和127個貧困村全部出列!”
“一切重新開始,一律全部押上,一刻也不松懈,一寸也不讓步。”
“十面合圍,攻堅拔寨,確保率先打贏脫貧攻堅戰。”
這是習水縣委向全縣74萬人民的莊嚴承諾。
仰望前方,仰望一種精神的高度。責任、擔當、倒逼、加壓。
梳理問題,正視困難,結合中央、省、市精神要求,我們在比較、分析、考量、研判的基礎上,提出了“21669”戰略思路:用兩年時間減少貧困人口10萬人,實施精準扶貧“六個到村到戶”,加快小康“六項行動”計劃,實現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9000元。
把脈難點,切準“病根”,我們繪制了集中攻堅、鞏固提升時間表:2016年實現所有貧困村全部出列,基本消除絕對貧困人口。2017年對所有貧困鄉鎮、貧困村、貧困戶鞏固提升,確保2018年在全市全省率先實現全面小康。
緊盯目標,緊握方向,我們找準路徑:摸清“底子”著力解決“扶持誰”,結好“對子”著力解決“誰來扶”,開對“方子”著力解決“怎么扶”,把關“口子”著力解決“怎么退”。
中央抓扶貧,貴州補短板,習水迎機遇。
站在習水縣東北部寨壩鎮一個叫中壩的山嶺上遠眺,山城重慶的都市風景歷歷在目。
春天來了,與山城重慶一衣帶水的習水,開放改革滿眼春風。“靠城吃城”,突出重慶“主戰場”,構建產業新體系,抓住重慶產業轉型升級的契機,在東部和東北部構建新興產業聚集區,依托習水的區位、資源、文化、生態優勢,致力打造承載重慶教育、醫療、科研、養生功能的衛星城市,積極承接重慶資本外溢和產業轉移,讓更多產業項目落戶習水,實現與重慶錯位發展、優勢互補。
春天來了,欠開放、欠開發、欠發達的習水,國家政策的“含金量”超乎想象。上海普陀區對口幫扶,省直部門黨建幫扶,中石油集團幫扶,市委班子定點掛幫,市直部門結對幫扶,契機無限,希望無限。只要我們人心齊,泰山移,兄弟同心,其利斷金。
干,我們一起出發。
干,我們爭做第一。
拼!攻堅拔寨
交通,是制約習水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大“瓶頸”。
畢其功于一役,2015年以來,全縣圍繞交通大建設帶動大扶貧而興建、改造的國道、省道、縣道、鄉道、通村油路總長約2000公里,總投資超過30億元,是“十二五”期間的7.5倍。
2016年,全縣規劃布局建設的縣鄉道、通村油路、小康路達2919公里,總投資超過60億元。眼下,上萬工人奮戰一線,戰天斗地。
脫貧攻堅鼓角爭鳴,攻堅拔寨的不只是交通。
電商扶貧作證:僅用50天時間,習水縣與阿里巴巴集團合作建成縣級運營中心及58個高標準村淘站點。運營當天取得村淘開業當日單量、開業村均單量、開業單點村單量三個全國第一,在“雙十一”當天與全國8000多個村淘站點比拼中,創下了全省第一、全國第七的佳績。endprint
拼了,一個山頭一個山頭地攻克。
拼了,2016年投資3億多元的水利建設,其中新建20人以上集中式供水工程達100處,實施小水窖1603口,重點覆蓋127個貧困村,解決 9.48萬人飲水困難。
拼了,計劃投資8300萬元的電力設施、投資2.5億元的電信設施和20982戶危房改造……
拼了,拼了,前所未有的一個個扶貧項目,在山的這邊,山的那邊,改變著山河面貌。
向貧窮亮劍,向貧困宣戰。
要確保取得實實在在、不含水分的脫貧成效,“盡非常之責、用非常之策、舉非常之力、創非常之績”,是我們的必然選擇。
按照“五個一批”和市委提出的“八個精準”要求,2016年習水縣計劃實施的涉及路、水、電、信、房、教育、醫療、產業等各類扶貧項目總投資超過100億元。
要在短短一年時間內,完成如此龐大的攻堅任務,沒有一套科學有力的工作機制,沒有“扣扣子”“擔擔子”“釘釘子”的精神抓落實,沒有用心用情用力的工作勁頭,怎能確保打贏這場輸不起的攻堅戰?
2015年12月,縣委成立了脫貧攻堅領導小組,下設產業發展、就業扶持、易地搬遷、教育扶貧、醫療救助、金融扶貧、社會保障、社會力量、少數民族特困地區扶貧、黨建扶貧、基礎設施建設、宣傳教育12個專項指揮部。縣委書記、縣長任總指揮,12名縣級領導掛帥“縱隊司令”,相關部門分工協作,聯合作戰。
一切圍繞脫貧攻堅,一切服務脫貧攻堅,一切服從脫貧攻堅,把所有的心思凝聚到脫貧攻堅上來。縣委書記把辦公室搬到脫貧攻堅指揮部,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掛帥出征,陣前指揮,高密調度。僅2015年12月份,縣四套班子領導深入貧困鄉村、貧困農戶密集調研,一個月時間,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下鄉走村串戶超過20次,召開常委會、全縣干部大會,研究部署脫貧攻堅戰略專題會議達10余次;一個月時間,縣、鄉、村、組各級召開脫貧誓師大會、院壩會700多場次。
一時間,領導干部爭當排頭兵,黨群一心發力沖鋒,全縣8000多黨員干部與3.21萬貧困農戶“結親”,市縣150個單位、縣內91家企業與所有貧困村結對幫扶,縣直機關、企事業單位、民營企業向大扶貧集結……
沖!十面合圍
風起了,帆正懸,十面合圍,全面進攻,十萬火急。
思想觀念落后、民生欠賬大、產業結構單一、生存條件差,近2萬人生活在“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深山區……諸如此類的貧困現狀告訴我們,“開對藥方子,才能拔掉窮根子”。如何增強自身的內生動力和外部加速力,縣委提出了思想扶貧脫窮志、易地搬遷搬窮窩、基礎攻堅改窮路、產業扶貧調窮業、生態扶貧治窮坡、醫療扶貧醫窮病、教育扶貧斷窮根、美麗鄉村換窮貌、社保兜底保窮人、黨建扶貧強窮村“十面合圍治十窮”的“習水路徑”。
思想扶貧脫窮志。25支巡回宣講團活躍在農家院落,送法律,送政策,送溫暖;群眾會、農民夜校、道德講堂,走千家進萬戶;電視、報刊、網站等“媒體問政”,宣傳教育,破除“等、靠、要”思想,引導貧困群眾從“要我脫貧”轉變為“我要脫貧”,為攻堅鼓與呼,為拔寨擂和鳴。
易地搬遷搬窮窩。2016年大年剛過,來自十里八鄉的首批3000多名貧困鄉親組成的“選房團”,滿懷希望,進城“搶”得洋房630余套,樂開了心窩。對“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自然村寨實行整村整寨搬遷,將移民新村建設與“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農村危房改造、保障房建設、農村集中建房等項目相結合,優先搬遷貧困戶。2016年15230人將走出大山,到縣城5個安置點、 10個產業園區、18個集鎮安置點安居樂業。
基礎攻堅改窮路。以“改窮路”為主導,圍繞“六個小康建設”行動計劃,在改進路水電信為關鍵的基礎設施上下功夫,走出一條脫貧攻堅的“陽光大道”,讓“路暢、水通、燈亮、房美”夢圓貧困鄉親。
產業扶貧調窮業。重點實施“兩個100萬工程”——年存出欄100萬頭生豬、100萬只黔北麻羊,以豬、牛、羊為主導產業的農業產業化扶貧蓄勢發力,打造貴州生態畜牧第一縣。希望集團、東明牧業、嘉榮牧業、萬牛牧業等一批龍頭企業入駐習水,兩個“1+1+10”產業扶貧模式逐浪潮高。希望集團30萬頭生豬產業化循環生態養殖園區“公司(龍頭企業)+家庭農場(合作社)+精準識別貧困戶10戶”的精準脫貧“生豬代養”扶貧模式,讓300戶肯干農民建起了家庭農場,并正在帶動1500戶貧困戶,每戶年增收幾萬到10多萬元不等。東明牧業50只黔北麻羊保種繁育模式全面推開,正成為習水縣產業就業扶貧的新寵。與此同時,發展加工、旅游、勞務經濟等優勢產業,力爭用兩年時間,扶持發展鄉村旅游家庭旅館700戶以上,打造一批鄉村旅游示范點,為貧困人口提供就業崗位3000個以上。
生態扶貧治窮坡。力爭三年時間生態補償脫貧13132人;美麗鄉村換窮貌,通過“四在農家”提檔升級,讓山更青、水更秀、天更藍、地更綠。
我們深信,貧困,不是習水永久的符號!
我們堅信,落后,不是習水永久的標簽!
我們必信,脫貧,必是習水同步小康的代名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