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帆
內容摘要:微課教學主要是以簡潔的在線視頻為主的教學方式,通過創設客觀真實的情境展開教學。主要特點是短小精悍、重難點突出、學習的主體不限、學習的時間和空間不限、學生具有很強的自主性,對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學習效率具有積極作用。本文就微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優化作用作初步探究。
關鍵詞:微課 中學語文 課堂教學 優化教學
一.微課概念
微課。亦稱“微課程”,是指時間在10分鐘以內,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內容短小,集中說明一個問題的小課程。課程的主要格式是微視頻,同時還可采用音頻(錄音)、PPT、文本等其它的格式。包括有教師講授的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學生學習活動的安排。具有(1)趣味性,吸引學習者學習熱情,主動學習;(2)目的性,具有明確的教學目的;(3)教育性,能夠解決實際教學問題,(4)共享性,適應移動學習、泛在學習和在線學習。
二.微課運用的意義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激發和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適應實際生活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正確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語文課程還應通過優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進學生和諧發展,使他們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因而,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利用微課輔助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已成為大勢所趨。
三.微課在中學語文課堂中的運用
1.應用微課,活化課堂教學
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教育領域也順應時勢,教師的教學模式向多元化發展,并和現代信息技術不斷融合。微課通過網絡技術使教學方式再次更新,推動了新課改的開展。這個時代是一個兼容并包的時代,社會的發展、國家的建設需要大量復合型人才,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尤其是對人文素養方面。怎樣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備受大家的關注。微課的使用,將在活躍語文課堂氣氛上大顯身手。因為微課課堂融入了更多社會生活、人文科技等內容,將語文教學擴大到更廣闊的領域,促使學生全方位地發展。例如,在講授《社戲》這篇課文時,單純的講解難以調動學生熱情,而利用微課巧妙引入教學視頻,將社戲的內容搬入教學課堂,可以有效激發學習興趣,深化學生理解。然后讓學生討論社戲的特點,甚至可以結合自己的親身體驗談談觀看社戲的經歷。這樣不僅將教學活動順利開展下去,還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2.運用微課,為閱讀掃除障礙
學生在學習中難免會出現疑惑,有很多一時難以就地解決。這時可以同學間互助討論,依然無法達成共識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微課的優勢專項指導。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強他們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閱讀茹志鵑的小說《百合花》時,有學生產生了一個疑問,就是作者在小說融中入了對自然環境的描寫,學生覺得這一點略顯多余,是否可以刪去?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在微課上進行引導,對這些環境描寫進行分析,并且探討其中的意義。教師通過微課指出,小說中有不少環境描寫,貌似沒有什么作用,實際上起到了為后文作鋪墊,暗示了情節的發展,烘托了人物心情等作用,教師通過微課展現給學生,幫助他們弄清楚了心中的疑問。
3.利用微課,培養寫作興趣。
生活是創作的源泉,寫作因生活而精彩。運用微課教學利用它的直觀性和真實感,很好地將學生與社會生活聯系到一起,彌補了學生的“生活空白”,激發起學生抒發內心感受和寫作的欲望。如在指導學生寫作“感恩”的話題作文時,可以在寫作之前播放韓紅的“天亮了”的MTV,在優美的旋律中讓學生感受父母的恩情,再播放視頻中央電視臺的公益廣告——“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母親下班歸來,一邊給兒子講故事一邊洗腳,洗好之后,提了一桶水走進奶奶的房間,說道:“媽,燙燙腳啊,對您的腿有好處。”這一幕被兒子看到了,當媽媽回到兒子房間時,突然發現兒子正用一雙小手端著一盆水,搖搖晃晃地向她走來,“媽媽,我也要給你洗腳。”一句話,說得媽媽熱淚盈眶。在這樣母慈子孝的動人的氛圍中,學生們如臨其境,喚起感恩父母、回報社會的情感。頓時,課堂上立即躍躍欲試,只聽得“唰唰唰”的一片寫字聲……
總之,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打破了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時空限制,創設更為客觀真實的教學情境,通過課內微小視頻的播放,激活活課堂氛圍、幫助學生掃除了閱讀障礙、培養了寫作興趣等,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教師的主導性,既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水平,也提高了學生了學習效率,在優化課堂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
(作者單位:甘肅省會寧縣桃林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