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春光


摘要:民用航空發動機具有技術含量高、難度大等特點,給企業風險管理帶來了很多新的困難,有效識別、降低和規避這些研制風險,推進企業精細化管理,是實現民用航空發動機研制目標的決定性因素。
關鍵詞:民用航空發動機;企業;全面風險管理
中圖分類號:F8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30.047
0引言
民用航空發動機是一項極其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僅具有航空發動機特有的技術含量高、難度大等特點,還具有復雜的研制體系和市場環境,尤其是面對全球化的復雜的國內外供應商網絡,多元的商務與合作模式,帶來了很多新的困難、挑戰及風險。
我國航空發動機型號研制項目經歷了半個世紀的發展,但仍處在初始研制階段,與國際一流航空發動機標桿企業管理體系相比較仍然有較大的差距。企業面臨著進度、質量、經費和技術等諸多風險,有效識別、降低和規避這些研制風險,推進企業精細化管理,是實現民用航空發動機研制目標的決定性因素。
1國內外風險管理現狀及趨勢
1.1國外現狀及趨勢
風險管理為企業管理的重要內容。風險管理理論最早于20世紀30年代提出,逐步發展成為一門學科。20世紀末,在“開拓者”火星探測任務失敗后,美國在航天領域首次提出了風險量化管理思想。2003年,“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重大災難使NASA開展對復雜系統進行風險精細化管理研究。美國COSO于2004年頒布了全面風險管理框架,這也標志著全面風險管理走向成熟。
國際標準化組織(或協會)組織制定了若干標準以規范風險管理。比較通用的有:ISO/IEC 31010《風險管理風險評估技術》、ISO 31000《風險管理原則與指引》、ISO/IEC Guide 73《風險管理詞匯應用在標準中的指南》等;在宇航系統研制領域,歐洲航天局(ESA)制定了《風險管理》(ECSS-M-00-03A)。
1.2國內現狀及趨勢
我國民用航空發動機風險管理尚處于摸索階段,沒有科學系統地構建風險管理模式,形成全員參與全過程風險管理的意識,也沒有真正起到風險預警和管控的作用;風險評估也基本采用以經驗為主的定性分析方法,缺少科學的定量評估標準。總的來說,與國外的先進理念與技術差距都較大。
國家標準委在參照國際標準的基礎上,制定了若干國家標準,例如:GB/T 23694-2009《風險管理術語》、GB/T 24353-2009《風險管理原則與實施指南》、GB/T 26317-2010《公司治理風險管理指南》等。為實現中央企業持續穩定發展,樹立風險意識,加強風險管理,國務院國資委于2006年6月頒布了《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國資發改革[2006]108號)。
2企業全面風險管理研究
全面風險管理是指圍繞企業總體目標,在企業經營管理的各個環節和業務過程中執行風險管理的基本流程,制定風險管理戰略,落實風險管理措施,建立健全風險管理組織體系和內部控制流程。
2.1全面風險管理的目標
全面風險管理的目標是采用嚴格的風險管控流程和內部控制評價機制,監控關鍵風險指標,提供早期告警系統,降低消極風險的發生概率和/或消極影響,提高積極風險(或機會)的發生概率和/或積極影響,確保企業降低實現經營目標的不確定性,提高經營活動的效率和效果。
2.2風險管理基本流程
企業全面風險管理主要包含以下工作:
(1)制定風險評估方案,編制風險管理計劃;
(2)開展風險識別、風險評估,確定風險事件的種類、等級,為后續對風險事件管理提供依據;
(3)開展風險管控,制定風險管理策略,提出和實施風險應對措施,持續對風險應對計劃的落實、風險事件狀態進行跟蹤管控,并監督是否存在殘余風險或次生風險,視情改進風險管理策略或應對措施。
風險管理的基本流程如圖1所示。
2.3風險管理組織體系
企業應建立健全全面風險管理組織體系,主要包括規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明確歸口管理部門以及相關職能部門(或單位)的組織機構及其職責(如表1)。
在風險管理組織體系中,還應對風險管理各功能角色的職能應定義清楚,一般應包含利益相關者、風險分析員、關鍵領域專家、技術權威和決策者等,通過收集適當的信息并溝通、決策,以確保完成目標。相關功能角色和其信息溝通渠道見圖2。
2.4風險管理策略
風險管理策略是指企業根據自身條件和外部環境,圍繞企業發展戰略,根據風險偏好、風險承受度、風險管理有效性標準,確定風險事件的預警線及相應采取的對策,選擇適當的風險管理策略,并確定風險管理所需人力和財力資源的配置原則。對于消極風險,可采用規避、減輕、轉移、接受等管理策略;對于積極風險(機會),可采用開拓、提高、分享、接受等管理策略。
2.5企業風險內部控制方案及措施
對于企業的運營類風險,一般需要采用內部控制手段(如授權審批、崗位分離等)進行分析和管理。內部控制是全面風險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風險控制的主要應對措施。內部控制通過對企業內部流程的控制來規避或減小風險影響?!吨醒肫髽I全面風險管理指引》(國資發改革[2006]108號)對中央企業內部控制方案的總體原則、基本流程、組織體系等進行了詳細要求。
企業內部控制工作是一項系統性工作,涉及到企業各項經營管理和業務活動。其中,風險內控方案應與公司經營戰略一致,風險控制與運營效率及效果相平衡,針對重大風險所涉及的各管理及業務流程,制定涵蓋各個環節的全流程控制措施。
企業制定風險內部控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內容:制定內部控制目標,建立內部控制組織體系,建立內部控制溝通機制,建立內部控制決策機制,建立內控考核評價制度,建立重大風險預警制度,建立重要崗位權力制衡制度,明確規定不相容職責的分離。
3結論
民用航空發動機具有技術含量高、生產周期長、投資巨大、管理復雜等特點,給企業的戰略、經營等層面帶來巨大的風險。隨著“兩機”重大專項的立項,國家對航空發動機研制的投入不斷加大,航空發動機生產企業面臨更大的機遇和挑戰,完善、健全的風險管理體系將成為航空發動機企業能夠持續、平穩運營的重要保障。
參考文獻
[1]朱啟超,匡興華. NASA高技術項目風險管理技術與方法[J]. 世界科技研究與發展, 2004,6: 95102.
[2]童珣,王生鳳,倪明仿. NASA的RIDM風險管理測量及其啟示[J]. 安全與環境工程, 2012,9:10114.
[3]U.S. Office of Safety and Mission Assurance NASA Headquarters. Agent Risk Management Procedural Requirements [EB/OL].[2008-12]. http://nodis3.gsfc.nasa.gov/npg_img/N_PR_8000_004A_/N_PR8000_004A.pdf.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