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澤來
摘要:共享單車的興起不僅方便了人們的生活,而且改變了我們的出行方式,也成為拉動社會就業的商業模式。共享單車不同的商業模式在共享經濟實踐中表現出不同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分析二者之異同,對于移動互聯網條件下的現代商業模式探索,具有現實意義。
關鍵詞:共享單車 分享制度 共享發展 商業模式
共享經濟的提法最早出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教授馬丁.威茨曼于1986年出版的《分享經濟》一書,該書提出了一種采用分享制度以代替工資制度的主張。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共享經濟被賦予新的定義,即人與人之間能夠便利地借用或租用他人擁有的閑置資源。共享經濟主張閑置即浪費,分享產生價值,同時它強調的是使用權,而非所有權。2015年10月在北京召開的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共享發展”的理念,為共享經濟在中國的發展開辟了道路,這也是因為共享經濟是一種符合國家綠色發展理念的新經濟模式。時至今日,社交網絡聯系著每一個人,但同時也拉遠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無私,可以令世界趨向大同;分享,可以令有限的資源充分被利用。這是共享經濟的現狀,而它必將在未來發揮重要作用。
經濟的高速發展,社會由短缺經濟逐步轉向過剩經濟,人們對所擁有的物品、房產、信息并不能充分使用,于是共享經濟現象在這幾年頻繁出現,人們通過移動通信等科技的介入,使得大部分閑置物品創造更高的價值。在某種定義上我們支配了更多的東西。每個人努力工作也是為了更好的生活,滿足更大的物質需求,現在我們可以用較低的價格得到類似的東西,共享經濟讓我們都變得更加“富有”。
我們可以以共享單車為例子,雖然,如狂風般席卷中國大陸的共享單車緩解了“最后一公里問題”,但盲目發展過程中,弊端也越來越明顯,首先是顯而易見的自行車占道問題,人行道、公交車站都堆滿了自行車,阻礙了原有的通行;資本燒錢速度再創新高,自行車廠商訂單接到手軟。共享經濟越來越成為一種包著共享經濟外殼的過剩經濟,舊車、壞車的維修處于無人問津的狀態,共享單車的后續回收再利用還未有措施,在城市的角落能見到堆積如山的單車“墳場”。在上海、南京等部分地區,政府也開始頒布類似供給側改革的措施,主要包括:嚴格控制車輛規模,暫停新增車輛投放,并要求對過度投放的區域縮減投放規模;落實企業主體責任,督促企業按照標準配備線上線下服務能力,人員力量和維保場地配置,加強車輛投放區域的巡查;規范騎行和停放管理;完善自行車停放區設置,加快自行車道建設;加強宣傳文明引導,營造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公眾共管共治良好氛圍等。
而當一二線城市開始管理控制共享單車時,共享單車早已經開始了新一輪的擴張,把業務向三四線城市以及海外市場滲透。若在沒有相關法律措施的保證下,大城市的前車之鑒可能又會重新出現在這些城市,當商家們不再是以方便人民群眾作為第一目的時,資本戰場的硝煙就會波及到普通人,小型的共享單車公司為了在夾縫中求生存,就會在政策空白地區加大投放力度,目的自然不是唯一的,而當共享經濟“第一戰”結束時,最后存活下來的公司,也會需要人民群眾自己來償還當時一系列的優惠。前有滴滴打車與Uber在打車市場一決梟雄,后有ofo與摩拜爭奪中國共享單車之王。當它們熱火朝天的比拼誰給的優惠多時,人們卻沒想到最后結束時,說好的優惠已經微乎其微,最后不都是群眾自己償還公司的巨額投入嗎?
真正要解決共享單車的問題,不僅僅是企業和政府的責任,這關系到每一位公民。大仲馬在《三個火槍手》中曾說:“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如果每個人都為公共交通奉獻一份自己的力量,那問題自然能夠迎刃而解?;蛟S只是盡舉手之勞擺放傾斜的單車,又或許是養成指定區域存取單車的習慣。每個人都多為別人考慮一分,別人也會為你多考慮一分。共享,是讓資源最優化、最廣泛化,而這需要人與人之間的紐帶來聯系在一起。提升國民平均人口素質也是將公共服務進行更好的一個必要因素,當國民素質上升時,共享單車的使用必然也會受道德觀念的影響而變得更加規范化,若國民素質處于較低水平,對共享單車的破壞、盜竊必然會是猖獗的,但中國已經經過了這一個階段,有實力和自信擴寬共享領域的受眾面,而在許多國家,因為要避免街頭混混和流浪者破壞正常運營,無人超市這類產品,還只能放在高檔住宅區。我們該自豪我們身處于中國,我們每個人都有能力將共享經濟演變的更好。
共享經濟模式才剛剛建立,不足之處仍有待完善,正確地認識共享經濟的利弊,是我們所需要關注的,而如何讓它更好,是我們需要思考的,跟上時代進步的步伐是刻不容緩的。如今的措施尚不能解決根本上的問題,還只是緩兵之計,要想做到更好還需要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分析,制定正確的方案。
參考文獻:
[1]常家瑞.由共享單車的商業模式之爭引發的思考[J].領導科學論壇,2017,(03).
[2]“共享單車”能不能跑出新“滴滴”[N].中華工商時報,2017-01-05.
[3]狄簡.青年旅舍協同消費模式的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4,(15).
[4]王怡蘇.“共享經濟”在中國的發展現狀和模式的研究——以共享單車為例[J].當代經濟,2017,(17).
(作者單位: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