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或者一個民族的發展,它是社會發展的一個縮影。它的發展與壯大,關系到人類的生存與幸福。
人類生活在這樣的一個社會環境中,就要學會揚長避短,取長補短。怎樣使人類生活的更安寧、幸福呢?我認為,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對于教育的重視。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我們培養人才的根本。要想重視教育,就要重視人才的培養。而培養人才,要求我們首先重視學生的教育。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只有重視好學生教育,才能將各種類型的人才培養成功。例如:我們要重視學生的學習時間,盡量多安排他們在學校的學習,不要輕易給學生們放假。我建議,除了每周雙休日、寒暑假外,加上勞動節、國慶節等重大節假日各放假一天外,其余節日均可不放假。這樣可以使得學生們能有更充足的學校學習時間,將老師們的教學壓力減下來。因為一堂課講的內容少了,教師們的身心健康就有了保證。同時,在一堂課講完所講內容,而還未下課時,教師可留一些時間給學生們,這樣有利于學生們當堂消化沒有明白的問題。這樣有助于實現真正意義上減輕學生們的學習負擔,使其有健康的身心狀態,熱愛學習,熱愛我們的這個國家,從小心中樹立正確理想,為將來報效國家而發奮讀書。
其次,學生們的學習,是一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過程。在沒有大學畢業之前,其學習是不能放松的。因為學生們是從幼兒園至小學至中學,再至大學的。如果其中任何一個環節發生了松動,必然會影響他們以后的再學習,不利于他們在再學習時,取得優秀成績。而具備優秀成績,是他們取得自信,乃至得到他人的表揚或獎勵的基礎條件之一,這對他們今后的人生道路,會大有益處的。而他們從大學畢業后,做為初級人才,進入社會中,會給許多行業帶來很大的收益。這樣優秀的人才,會得到領導們的賞識,會給許多行業,創造出令人贊嘆的財富。
在這個財富中,一部分人才留在經濟領域中,成為創造物質的生力軍。一部分人才留到行政部門中,成為創造精神財富的有生力量。而經濟是我國現在發展的重中之重,有了雄厚的經濟實力,我們的國家才會真正意義上國富民強。大家在吃、穿、用、住、行上有了基本保障后,這時才開始重視自己的行為了。例如我們需要怎樣的文化底蘊做基礎,才能為世界人類謀福利,把人類引導向和平、幸福、光明的道路上來。
第二,對于經濟的發展。怎樣認識這個問題呢?
其一,經濟的發展,其實質是生產—銷售—消費的再循環。生產即指生產領域,具體指的是一個工廠或一家企業制造人類所需物品。銷售是指的商業領域,具體指現在的商店、超市等。消費是指的消費領域,即人們前去商店、超市購買自己所需,為進行吃、穿、用、住、行的需要。
其二,在經濟的發展中,有其經濟規律做為杠桿,調節著經濟。這一經濟杠桿是供求關系的變化。當供大于求時,銷售處于低谷;反之,當供小于求時,商品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它刺激著生產領域進行大量的生產。我們要重視供求關系,使其處于動態平衡狀態,這有利于經濟的良性發展。
同樣談到這樣一個問題,教育搞好了,能培養出許多類型的人才,這同樣有利于經濟的發展。
究其原因:一、當我們培養的人才成為接班人以后,由于他們素質高,能力強,對發生在身邊的許多問題,能想出更合理、恰當的辦法去解決,有利于緩和許多種矛盾,也有利于國家的長治久安。
二、培養成的人才,他們在社會生活中,進行活動時,有很高的覺悟,能起到模范帶頭作用,使各行業形成百花齊放的局面。
三、培養成的人才,他們對經濟有很強的推動作用。他們在進行消費時,比較理智,一般不會對社會產生副作用或消極影響。
綜上所述,重視教育,就等于重視思想、精神;重視經濟發展,就等于重視物質的創造。有了這兩方面的保證,一個國家或民族就會越來越強大,會為人類的發展樹立一個楷模的作用。大家相互學習,共同發展,走向一個更好的階段。
(作者簡介:潘芳東,大專,中國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中風風濕診所,中醫執業助理醫師,研究方向:中醫、經濟、教育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