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看點
關鍵詞一:國家教材委員會
2017年7月6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通知,決定成立國家教材委員會,以進一步做好教材管理有關工作。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擔任國家教材委員會主任。教材委員會的主要職責是指導和統籌全國教材工作,研究審議教材建設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研究解決教材建設中的重大問題,指導、組織、協調各地區各部門有關教材工作,審查意識形態屬性較強的國家規劃教材。
小崔說事:該高調時就高調。
關鍵詞二:統編教材
教育部近日印發關于2017年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和小學科學教學用書有關事項的通知。根據中央要求,教育部組織編寫了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和歷史教材(簡稱統編教材),義務教育一、二年級品德與生活,七、八年級思想品德教材名稱統一更改為道德與法治。三科統編教材將于2017年秋季學期統一在全國一年級和七年級首先使用。
小崔說事:統編教材,國家意志。
關鍵詞三:手游
近日,杭州一位老師發布了一篇名為《懟天懟地懟王者榮耀》的文章,將手游稱為新時代的“黑網吧”。一些媒體也相繼發表文章,怒批《王者榮耀》“陷害人生”。隨后,騰訊宣布以《王者榮耀》為試點,建立游戲防沉迷系統。但第三方數據機構發布的《<王者榮耀>未成年人沉迷事件輿情監測報告》顯示,四分之三的網民認為該系統實際作用不大,僅10.9%的網民認為其能發揮作用。
小崔說事:堵疏結合,引導學生自省自律自察,方為治本之道。
關鍵詞四:寒門貴子
最近北京市文科高考狀元熊軒昂在接受采訪時說,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的大學。于是,“寒門難出貴子”的話題又引起人們爭論。對此,《中國青年報》刊文指出,“不能忽視不同地區、不同階層之間巨大的經濟文化差異,而且這種差異的消失,遠遠不是個人的努力就能夠實現的。”
小崔說事:維護教育公平,人民在呼喚,國家在努力。
微新聞
★北京市第二期中小學名校(園)長發展工程啟動
2017年6月28日,北京市中小學名校(園)長發展工程第一期結業論壇暨第二期開學儀式在北京教育學院舉行。該工程以“研究引領、學術涵齊為培養理念,旨在培養在北京市乃至全國基礎教育領域具有較高知名度的校(園)長。
★“走向未來的教育”基礎教育國際論壇舉辦
2017年7月1日,“走向未來的教育”基礎教育國際論壇在京舉行。與會者圍繞“當代課堂的變革”“現代課程的構建”“學校變革的趨勢”“師生學習共同體的建設”“面向未來的教師素養”等議題,全方位深入探討未來教育的發展。
★ 《反思教育》中文版出版研討會在京召開
2017年7月7日,“國際視野下的教育變革——《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轉變?》中文版出版研討會”在北京師范大學舉行。研討會圍繞書中所提出的人文主義教育觀和發展觀,從多個角度探討國際視野下的教育變革。
★中小學研學旅行國際論壇聚焦“行走”與“閱讀”
2017年7月8日,由北京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會、北京市教育學會以及北京青少年閱讀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中小學研學旅行國際論壇在京舉行。該論壇以“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為主題,旨在促進研學旅行工作的開展,推進中小學書香閱讀工作的全面升級。
★“學習與思維”25年課題研究成果發布
2017年7月9日,北京教育學院舉行“‘學習與思維課題研究成果發布會暨《學習學》系列叢書出版座談會”。“學習與思維”課題由溫寒江先生歷時25年主持完成,對提升教學效能、提高教學質量、減輕師生負擔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價值。
★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探討“信息化與未來教育”
2017年7月10~11日,2017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在山東青島舉行。會議以“2030年教育議程下的教育信息化發展”為主題,交流和分享人工智能、大數據發展、信息通信技術等信息化手段推動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
★首批入選“馬云鄉村校長計劃”校長名單揭曉
2017年7月12~13日,由馬云基金會主辦的2017新鄉村校長論壇在浙江杭州舉行,首批入選“馬云鄉村校長計劃”的20位鄉村校長名單同時揭曉,入選校長每人將獲得總計50萬元的資金支持。
★中國教育學會組建“創客教育標準建設智庫”
2017年7月17~19日,由中國教育學會主辦的“2017創客教育資源開發者大會”在北京召開。大會宣布組建中國教育學會“創客教育標準建設智庫”,旨在為全國中小學校和校外教育機構開展創客教育提供支持。
(編輯崔若峰)
微觀點
課堂教學應警惕教師的“霸權主義”
李躍(山東省棗莊市薛城區教研室)在課堂教學中,有些教師不自覺地霸占了學生的領地,把學生該說的、該做的都給包辦了。課堂教學應警惕教師的這種“霸權主義”,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把課堂還給學生。一要警惕教師的話語霸權,鼓勵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二要警惕教師的問題霸權,營造寬松的提問氛圍,引導學生敢于提問、善于提問。三要警惕教師的生成霸權,通過充分預設實現課堂的動態生成。四要警惕教師的情感霸權,設計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學活動,還學生真實的情感體驗。
創新素養培養呼喚開放課堂
全曉潔(西南大學教育學部)學生創新素養的培養與課堂環境息息相關。傳統的封閉性課堂阻礙創新素養的發展。開放課堂環境的建構有利于創新素養的培養,這需要教師重塑教育哲學,將教學目標的設置從知識記憶走向思維提升:引入現代教學技術,從學生內在需求出發,實現課程教學的彈性化:形成彈性評價機制,淡化評價的比較功能,讓學生集中于自我的提升與發展。endprint
集體備課可以這樣做
徐兵田(山東省臨沂商城實驗學校)學校組織集體備課應注意以下幾方面內容。(1)備課管理體現人性化。備課的時間、地點、交流方式等應由本學科教研組的教師確定,管理層應減少干預,并為學科組設計的方案提供支持和幫助。如科學組教師可將備課地點選在實驗室,便于隨時操作上課需要的實驗。(2)優秀學科教師的引領。學科帶頭人可更好地協調教師們的不同意見,形成教研合力,從一定高度解決各類問題。(3)備課形式可采取“問題式研究”。教師們帶著有針對性的問題參與集體備課,有利于引發頭腦風暴,比較高效地形成解決方案。(4)集體備課要有良好的激勵措施。對優秀團隊和個人的激勵能更好地促進集體備課的深入展開,讓集體備課的凝聚力、向心力更強。
如何塑造教師的“創造人格”
萬成(江西景德鎮學院)教師創造性人格的缺失不僅阻礙了自身的專業發展,更會影響到學生創造潛能的開發。我們應采取有效措施,塑造教師的創造性人格。首先,引導教師樹立創造性教育理念。—方面引導教師明確自身研究者的職責,做教學改革的積極參與者和主動適應者:另一方面要求教師做引導者,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多樣性,使其成為課堂的主人。其次,注重對教師意志力和耐挫力的培養。這是創造性人格必要的助力因素。最后。激勵教師的創造性行為。比如:營造活躍的學術氛圍,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動機制,推行自主的工作機制等,讓教師充分發揮自身的能動性和創造性。
思想政治教育要善用紅色精神載體
周明星(西南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當前中小學應充分發掘紅色資源,以多元融合的方式促進紅色精神的傳承與創新。一是推動紅色精神宣傳。如通過微信、QQ、各類手機APP,進行紅色史實、紅色故事的模塊化宣傳,積極開展校園紅色文化活動,適時舉辦與紅色精神有關的專家講座、知識競賽、有獎征文活動等,增強學生的思想覺悟和信念。二是完善紅色精神教育,注重將紅色精神資源與社會現實內容有機結合起來,不斷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三是開展社會實踐,如通過參觀紅色革命遺址、“重走革命路”、參加革命紀念館等,實現當代中學生對紅色精神的認同內化,達到學以致用,實現“知行合一”。
大人多“舍得”孩子假期才有味兒
薛維學(重慶市潼南區教委)杜世碧(重慶市潼南區實驗幼兒園)為了讓孩子們過一段輕松有趣的假期生活,教師和家長應做到三“舍得”。第一,舍得讓孩子真正放松玩耍。教師應帶著“玩性”布置適合不同學段孩子身心特點的作業:家長要舍得減少給孩子安排補習班的數量,讓孩子有時間玩。第二,舍得讓孩子“干活”。學校可制定學生假期家務勞動評價表,由家長每天定時進行監督:父母在引導孩子進行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的同時,還可以讓孩子適當地參與社區、街道組織的義工活動。第三。舍得給孩子補足閱讀之課。學校要針對學生年齡特點制訂相應的假期閱讀計劃,并引導他們撰寫讀書筆記或心得體會:家長應舍得給孩子購買書籍,督促并引導他們進行自主閱讀。
(本刊編輯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