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義+常利
【摘要】金融資源聚集既是一個地區發展的基礎條件,也是新常態下區域發展的重要支撐,探索金融先導支持綠色產業的循環發展之路,才能發揮金融業對陜南地區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從而通過構建綠色經濟體系,帶動陜南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關鍵詞】陜南地區 金融聚集 挑戰 對策
陜南地區作為國家連片扶貧的重點區域,能否充分利用青山綠水的生態資源稟賦及特色優勢產業發展,探索出一條以民生為本的循環發展之路,實現追趕超越、綠色崛起,關系著國家全面推進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陜南地區經濟發展落后的原因主要是在傳統的經濟增長模式下,生態資源與產業資本的融合度低,綠色生態產業集群發展滯后。陜南地區綠色崛起的基礎是生態資源的開發利用,關鍵是金融資源的聚集與支持。以金融助推生態產業集群建設,重點是建設區域金融資源聚集區,強化金融在地區經濟發展中的核心地位。
一、陜南地區金融業發展存在的現實問題
(一)金融機構的數量及結構對區域產業發展的推動力有限
商業銀行仍然是陜南地區資金供給的主體,真正意義上的地方性銀行及非銀行金融機構(如小額貸款有限公司,金融倉儲公司,融資公司,證券公司、典當公司及保險公司等)對產業發展的資金支持薄弱,相比較經濟、產業、企業對多品種、全方位的金融服務的強烈需求,處于較低創新水平的金融企業、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的供給非常有限。
(二)服務于中小企業的創新融資模式發展滯后
陜南地區的企業主要是中小微企業,融資方式仍以銀行信貸和擔保貸款為主,多元化融資如股權、中小企業集合債、中小企業集合票據、中小企業私募債券及多種形式的抵押和質押等融資方式發展滯后,現有金融機構圍繞企業融資服務的綜合實力不強,金融品種結合地方創新能力缺乏,較為單一的傳統融資模式使企業融資規模非常有限,資金供給的不足成為制約企業快速發展的主要障礙。
二、陜南地區建設金融聚集區面臨的挑戰
(一)經濟總量較小是影響金融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陜南地區地處內陸省份,經濟發展起步較晚,經濟發展基礎依舊薄弱,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產業配套體系不健全,資源開發利用程度低,對全國及其他地區資金流入吸引力不足。
(二)政府政策持續驅動的力度是推動金融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如何在與周邊區域經濟競爭發展中對金融資源的吸引方面占據優勢,取決于政府政策驅動力對金融企業利益的吸引與刺激。金融企業需要利潤,在目前陜南地區產業鏈與金融協調發展的市場機制沒有形成的過程中,要實現經濟發展中的金融先導效應,政府政策持續驅動的力度成為加速或減緩金融資源聚集速度的重要因素。
(三)金融生態環境整體脆弱是制約金融業發展的關鍵因素
良好的金融生態是區域金融市場良性運行和資金“洼地效應”形成的先決條件,總體來說,陜南地區的金融生態環境整體脆弱。主要體現在政府部門對金融業發展的配套制度法規及激勵政策缺乏實施細則,中小企業的信用體系建設不夠完善;金融與經濟融合程度不高,銀企合作不夠緊密,相關的合作平臺還比較缺乏;對金融風險的監測、防范工作還不到位;金融專業人才比較缺乏,金融人才隊伍建設比較落后等。
(四)產業結構不協調對金融業發展的制約
總體來看,陜南地區第二產業增長速度較快,是經濟增長的主引擎,但是第三產業發展速度較慢,金融的發展離不開實體經濟環境,金融業發展的動力來源于金融創新,第三產業的發展滯后制約了對金融產品、金融機構、金融市場的多樣性需求,阻礙了金融創新及金融業的發展。
(五)金融人才缺乏對金融業創新發展支撐不足
金融業是一個需要高層次專業人才來支撐和發展的行業,陜南地區目前引進金融人才特別是高端人才的力度不足,高層次的金融管理人員和高素質的金融專業人才相當緊缺,難以滿足建設區域金融聚集區的發展需求。
三、建設陜南金融聚集區的對策措施
金融聚集區作為有效匯集資金和配置資金的市場中樞,在地區投融資機制的構建中處于極其重要的地位。在目前陜南地區投融資效率不高,金融深度和金融市場化程度都遠落后于金融資源豐富地區的情況下,如果只依賴市場手段自發地形成產業結構升級優化所需要的金融環境和金融能力很難實現。因此,要著力發揮政府導向作用,以政府優勢彌補市場弱勢,將金融中心所需的軟、硬件準備完善,吸引金融資源聚集。
(一)積極爭取金融改革試點政策
在體制機制、市場監管、機構設置、金融產品和業務創新等方面進一步改革創新,廣泛吸引內外資各類金融機構、投資機構、基金公司、后臺服務機構及中介機構進駐,支持金融機構在有效防控風險的前提下,大力開展金融產品和業務創新,鼓勵銀企、銀證、銀保、銀信合作,研發組合型金融服務產品,創新發展針對中小企業和“三農”的金融產品和服務。
(二)在制度環境保障方面,要進一步優化金融生態環境,健全金融監管協調機制,營造良好的外部發展環境
1.優化政策環境。學習借鑒發達地區促進金融發展的經驗和做法,建立激勵、引導、保障機制,增強吸納能力。增強支持金融機構落戶、金融創新、中小企業融資、農村金融、保險業創新、股權投資、金融總部發展的各項舉措,切實加大對金融聚集區建設的政策支持。
2.加強信用環境。積極支持和推動中小企業信用體系、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切實加強信用管理,形成信用約束機制,培育和規范多元化信用主體。建設誠信政府、誠信企業、誠信個人,創造誠實守信、公平有序的金融市場環境。
(三)在人才隊伍保障方面,實施“金融人才工程”,加強金融人才引進和推進人才本地化培養
1.制定金融人才規劃。根據陜南地區金融業發展規劃,研究制定金融人才隊伍建設規劃和配套措施,加大對金融業緊缺人才特別是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力度。積極為各類金融高級人才在工作、生活等方面提供便利服務。
2.與地方高校合作成立“金融人才培養實驗班”。整合地方高校的教學資源,研究制定人才培養計劃,實現金融機構需求與高等院校培養的對接,培養一支熟悉銀行、證券、保險、期貨等業務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隊伍,為陜南地區各類金融機構及金融主管部門提供人才儲備。
參考文獻
[1]胡星.金融聚集與區域金融中心的形成[J].金融理論與實踐,2009(10).
[2]黃蓉.金融聚集、產業結構優化和經濟總量之間的互動關系研究[J].經濟問題,2013(11).
作者簡介:王俊義,男,漢族,碩士,經濟師,主要從事農村金融研究;常利,女,安康學院2013級財務管理專業學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