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耀文+趙愛玲
【摘要】本文圍繞酒泉市“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以及“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部署,立足稅收視野,分析酒泉市經濟發展現狀,從豐富稅源角度提出促進酒泉市經濟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經濟 稅收 產業結構
2017年以來,酒泉市積極應對持續加大的經濟下行壓力,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農業生產穩步增長,消費品市場持續升溫,工業用電量大幅回升,但整體經濟形勢依然嚴峻,地區生產總值增幅較小,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大幅下滑,工業生產連續在負增長區間運行,全市經濟運行整體明顯下降。2017年上半年,全市農業總產值36.15億元,同比增長5.4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3億元,同比增長9.2%;工業用電量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6%;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14.3億元,同比增長3%,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51.09億元,同比下降36.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0.93億元,同比下降1.5%。2017年上半年,全市財政總收入57.67億元,同比下降5.78%,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8.96億元,同比下降5.71%;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4.53億元,同比下降22.32%。全市財政總支出71.5億元,同比增長6.62%,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支出65.15億元,同比增長8.39%。
一、從稅收數據看,酒泉市經濟發展呈現三大特征
(一)產業轉型成效初顯
酒泉市大力優化產業結構,把推動去產能、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作為重點,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濟結構調整加快,轉型升級成效初顯。從三個產業稅收收入結構來看,2017年上半年,全市第二產業稅收收入29.85億元,稅收降幅收窄,以房地產業和金融業為增長點,全市第三產業稅收收入13.13億元,保持了高位增長,經濟稅源以原來的第二產業為主向第二、第三產業并舉發展。從同期全市經濟指標來看,2017年第二產業增加值96.1億元,同比增長0.1%;第三產業增加值103.9%,同比增長5.8%。稅收收入結構和經濟結構變化趨勢吻合,也反映了全市產業結構向“三二一”型穩步優化升級的良好態勢。
(二)能源行業大幅回暖
2017年上半年,酒泉市資源稅同比增收1243萬元,增長64.01%,其中,玉門油田分公司入庫原油資源稅2086萬元,同比增收655萬元,增長45.77%。在經濟大環境下,酒泉市鋼鐵、石油、煤炭等大宗商品需求逐漸走強,價格穩步回升,特別是礦產品價格與去年相比有了較大回升,其中:鐵精粉銷售價格在510元/噸左右,較去年同期增加90元/噸,上漲21.43%;銅金屬銷售價格在37000元/噸左右,較去年同期增加1000元/噸,上漲2.78%。價格的回升帶動企業銷量上漲,利潤空間的增大以及資源稅從價計征拉動了能源行業稅收的高速增長。
(三)電力生產持續低迷
2017年上半年,電力生產行業入庫稅收6548萬元,同比減少3462萬元,下降34.59%;從企業看,國電酒泉發電有限公司上半年入庫稅收590萬元,同比減少2916萬元,下降83.1%,嚴重制約了全市增值稅增長。反觀經濟層面,風電是酒泉市優勢突出的綠色清潔能源,截至2017年6月末,風光電累計發電量達到600多億千瓦時,開發規模遠超本地消納能力。6月27日,酒泉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帶電投產,電力企業棄風棄光現象有所緩解,據了解,電力企業棄風率下降4個百分點左右,將有力帶動風光發電企業恢復性增長,全市電力生產持續低迷態勢將有所改善。
二、從稅收視角看酒泉市經濟發展困境
(一)全市經濟對重點企業的依賴性強
2017年上半年,全市稅收收入完成43.53億元,其中,國稅收入完成33.09億元,占全部稅收收入的76.02%。從國稅數據反映,國稅稅務登記戶數約7萬余戶,其中,2017年年納稅額在300萬元以上的企業140戶,這0.2%的重點稅源企業對稅收收入的貢獻高達73%,僅玉門石油管理局2017年上半年入庫稅收19.46億元,就占國稅總入庫稅收的58.97%。由此看出,全市經濟對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的依賴性很強,發生經濟波動的風險也相對較大。
(二)縣域經濟發展生力不足
酒泉市下轄7個縣(市、區),縣域經濟結構相對單一,且2/3縣域經濟都以電力、礦產開采等資源型產業為主,近年來,受國家產業結構調整影響,許多高耗能、高污染的的化工、采礦等企業被關停并轉,縣域經濟顯著萎縮。從能源行業稅收數據也反映出,縣域經濟稅收增速分別較省級和市級低13.03和8.1個百分點。全市不可再生及污染性能源行業稅收占比逐漸下降,綠色清潔能源行業稅收占比逐漸提高,在全市經濟結構優化調整時,縣域經濟缺乏新的增長動力。
(三)稅收收入增長乏力
2017年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非稅收入比重達到44%,市本級非稅收入比重達到38%,遠高于全國18%和全省33%的平均比重。近三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維持了年均6%以上的增幅,但受經濟下行壓力和結構性減稅政策影響,稅收收入年均下降4.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主要依靠非稅收入年均26%的增幅拉動。2017年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稅收收入完成10.69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6%,稅收收入同比增長0.82%,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但非稅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分別下降18.08%和22.32%。在國家繼續清理規范行政事業性收費和取消部分政府性基金的背景下,非稅收入難以持續增長,財政收入增長乏力。
三、從豐富稅源視角對酒泉市經濟發展的建議
(一)有效落實減免稅政策,服務地方經濟發展
稅務部門要把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加強對減免稅措施的宣傳輔導,有效落實稅收優惠政策,大力支持物流等小微企業發展,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切實發揮稅收服務地方實體經濟發展的政策導向作用。
(二)促進縣域“三高”產業轉型,開發新稅源
稅務部門針對當地縣域經濟產業現狀,充分利用稅收政策,探索企業轉型升級新途徑,在盤活地方經濟發展同時,提升、豐富新稅源。
(三)促進政府債務償還能力,增加政府財政收入
受土地出讓成交額大幅下降影響,全市本級土地出讓收入由2013年最高的8億元減少至2016年的2.7億元,2017年上半年僅完成2457萬元。同時,全市非稅收入完成9.35億元,同比下降12.43%;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完成4.79億元,同比下降28.6%,政府性債務還本付息壓力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