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任務。近年來,基層央行宣傳思想工作圍繞這一工作重心,開展了大量的實踐與探索,注重宣傳形式的創新,把轄內豐富的紅色資源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加強對革命傳統文化時代價值的闡發,充分發揮紅色文化的引領教育作用,取得較好成效。
一、紅色資源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相關性分析
第一,從發展過程過程來看,紅色資源的發展過程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成過程。紅色資源是在革命戰爭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逐漸形成的,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在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時期,在繼續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基礎上逐步發展形成的。
第二,從內涵來看,紅色文化是一種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革命精神和時代精神相統一的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樣都是凝聚全體中華兒女向心力、創造力的力量源泉,在內容和目標上高度一致,它們是一脈相承的文化體系,是繼承和創新的統一,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離不開對紅色文化的傳承和弘揚。
第三,從宣傳意義上來看,利用紅色資源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具有以古喻今,不可替代的教化作用。一是具有親切感。每一位革命志士,每一件珍貴文物,每一處革命遺址,每一個革命事件,都以無可辯駁的事實再現了革命先輩英勇斗爭的革命歷程,都以不容置疑的證據詮釋了革命先輩的愛國愛黨情懷、革命信念、革命精神和革命道德訴求,對員工來說更容易產生親切感、認同感。二是具有傳承感。注重對紅色文化資源時代價值的提煉、開發,能夠激發廣大干部職工作為同一片紅土地傳承者的自豪感、榮譽感,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為新時期經濟金融發展做貢獻的決心。
二、隴南豐富的紅色資源
隴南地處中國地理幾何中心,是阻隔隴蜀交通的天然屏障。因而隴南向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隴南的紅色資源尤其豐富,中國工農紅軍三大主力一、二、四方面軍及紅二十五軍長征都經過隴南。回顧歷史,宕昌“哈達鋪--紅軍長征加油站”,是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長征最后落腳陜北的“決策地”,是紅軍長征加油站,也是紅軍長征勝利的轉折點;“成徽兩康戰役”由紅二方面軍于1936年9月勝利實施,形成了紅一、二、四三個方面軍齊聚甘肅,為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會寧奠定了基礎;“兩當兵變”是土地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在甘肅發動的最早的一次武裝起義。1932年4月初由習仲勛、劉林圃、呂劍人等組織指揮下,原國民黨十七路軍警備第三旅二團一營起義官兵打響了中國共產黨人在甘肅武裝起義的第一槍!雖然兵變失敗了,但極大地震懾了敵人,鼓舞了人民的革命斗志,拉開了甘肅部隊武裝斗爭的序幕,為隴南乃至甘肅地下黨的誕生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社會基礎。在隴南境內,宕昌、兩當、成縣、徽縣境內都有紅色遺跡。
隴南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經過近年的建設發展,呈現出以下特點:一是層次分明。目前全市共有縣級以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7個,其中國家級2個、省級12個、市縣級3個,形成了層次分明、布局合理、內容豐富的教育基地網絡。二是種類齊全。有各類博物館、紀念館,如:哈達鋪紅軍長征紀念館、兩當兵變紀念館等;有文物保護單位,如:成縣二方面軍紀念館等;有戰斗遺址等,如:徽成兩康戰役紀念館等。三是分布廣泛。全市縣級以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場館遍布9個縣(區),各縣(區)可以就近開展有特色、有重點、有層次的教育活動。四是史料豐富。近年來隴南政府注重加強對各基地的修繕維護工作,各基地館藏的實物、典籍、圖片、手跡等文物翔實,史料充足。這些文物真實展現了隴南人民英勇奮斗的壯麗篇章,為我們開展紅色文化教育提供有利的先決條件。
三、隴南中支利用紅色資源開展宣傳教育實踐及成效
(一)加強紅色理論的引領
隴南中支通過在黨委(組)中心學習、季度干部職工理論學習中有計劃、有重點的引入紅色理論學習。特別是在近年開展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及“三嚴三實”專題教育中,加強引入對革命戰爭年代形成的紅色經典的原文閱讀,領導干部帶頭學習,帶動全轄干部職工深入了解黨史、黨情,推動學風、作風轉變。
(二)開展主題實踐活動
組織黨員、干部職工到當地的紀念館、革命遺址、故居進行參觀學習,通過生動的影像資料、實物展示等近距離接觸紅色文化,了解隴南的革命歷史,激發干部職工愛國、愛黨、愛崗熱情。2017年6月,隴南中支機關黨委組織機關一、二黨支部及宕昌縣支行黨支部全體黨員來到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哈達鋪開展聯學活動。中心支行機關三、四支部和兩當縣支行支部在兩當縣開展了聯學活動。
(三)注重紅色文化宣傳氛圍的營造
充分發揮傳統宣傳陣地的作用,利用宣傳欄、黨群專刊、內聯網、LED顯示屏等,在重大節假日、紀念日等開展專題紀念宣傳及時開展活動信息交流。2017年6月27日至28日,隴南中支黨委舉辦了“慶祝建黨節喜迎十九大”黨規黨紀知識競賽活動。此次競賽活動旨在教育引導全體黨員憶黨史、銘黨恩、強黨性、促黨建、肅黨紀、正黨風,是深入推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制度化常態化的實際行動。
(四)成效
在紅色文化的熏陶、教育、引領下,隴南中支干部職工的愛崗敬業熱情與奮斗意識明顯增強,全轄攻艱克難、昂揚向上、團結奮發的工作風氣逐步形成。
四、利用紅色資源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存在的幾個問題
(一)少數單位重視不夠
目前仍有少數基層央行領導干部對思想政治工作重視不夠,認為只要抓好業務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可有可無,特別是有個別單位領導對當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戰略意義認識不到位,對紅色文化對員工思想的引領促動作用認識不深,行動上未能從自身做起,做帶頭學習表率。
(二)部分員工的參與積極性不高
從實際情況來看,基層央行部分員工的參與積極性不高,存在被動應付、敷衍了事的狀況。究其原因,主要是當前部分干部職工信仰模糊,以個人利益追求為主要價值取向,認為此類主旋律宣傳與業務無關、與個人利益無關。
(三)活動方式較為單一
從全轄活動組織情況來看,活動形式相對單一,多數停留在組織員工到當地的紅色教育基地參觀游覽、觀看革命題材電影等單一的較淺層面宣傳形式,缺乏明確的活動目標、計劃方案、效果評價等內容,常年局限于表面形式的教育容易讓員工產生反感情緒,實際效果不佳。
(四)活動內容與實際工作結合的不夠緊密
僅僅停留在為了搞宣傳而宣傳,沒能很好地將紅色文化活動與單位的思想政治工作、文明單位創建、業務創新等工作內容結合起來,深挖活動內涵,提高活動立意。
五、對策建議
(一)提高思想認識,全員參與,構建紅色文化建設長效機制
通過成立紅色文化建設領導小組,凝聚黨政工團工作合力;把紅色文化建設列入央行文化建設中,進行總體規劃,建立紅色文化建設相關工作制度和激勵機制,確保活動長期有序開展下去。
(二)創新活動載體,豐富活動內涵
實踐活動是紅色文化建設的有效載體,是紅色文化傳播的有效平臺。要進一步總結原有活動經驗,開展活動效果評估,不斷豐富活動形式,拓展活動內涵。要力戒走出形式的誤區,通過思想交流、主題實踐等形式拓展活動外延,實現思想升華。把紅色主題教育與弘揚民族精神、加強公民道德建設教育等方面充分結合,邀請紅色研究專家舉辦專題講座,組織紅色精神交流座談、辯論會、網絡知識競賽、文藝演出,開展學雷鋒志愿服務等活動。
(三)將紅色文化建設與央行文化建設有機結合
加強對紅色文化時代價值的發掘和運用,特別是對紅色文化中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的學習運用,著力提煉紅色文化中的愛國主義、艱苦奮斗、團結拼搏等精神,將紅色精神與時代精神相結合,與促進基層央行履職相結合。
作者簡介:李政(1975-),甘肅康縣人,研究方向:經濟金融、內部審計、紅色文化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