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升
【摘要】高職教育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合格的“職業人”,高職課堂教學是培養合格“職業人”的主陣地,確保高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正是決定高職教育成敗的重中之重。目前高職課堂教學中學生和老師方面都存在著一些問題,本文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了以學生為主體的高職課堂教學設計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以學生為主體 高職 課堂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51-0015-02
高職教育的主要目標是培養“職業人”,高職教育培養“職業人”的標準是什么?培養“職業人”的有效途徑是什么?這是我們每一個高職教育人都必須面對的一個十分重要而現實的課題。筆者以為,“職業人”標準的確定要參考兩個方面,一是國家規定的相關職業資格認定標準,二是企業對于崗位人才的具體要求。標準相對容易確定,而培養合格的“職業人”的有效途徑是什么呢?就是“職業人”培養的過程中一個十分關鍵的環節,課堂教學。高職課堂教學是培養合格“職業人”的主陣地,確保高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正是決定高職教育成敗的重中之重。
課堂教學不是簡單的老師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單向過程,而是要以師生相互交流為基礎的互動過程。理想的高職課堂應該是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學習掌握一項又一項的技能,師生關系親切和諧,課堂氛圍活潑有序。然而在現實的高職課堂教學中,經常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筆者從多年的教學工作及與學生的交流互動中發現了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問題,并嘗試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解決。
一、學生和老師眼中高職課堂教學的問題
有的學生感覺高職課堂教學氛圍差,上課時很壓抑;有的學生說老師講的內容聽不懂、跟不上、沒意思;還有的學生說光聽老師講,沒有相應的實訓條件,學不會;還有的學生說一節課80分鐘,時間太長了。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越來越不喜歡主動舉手回答老師問題了,甚至在老師想點名提問時都用低頭來回應,這樣的結果就是課堂氣氛不活躍。學生們不愿回答問題,老師也不想重復這種有問無答的尷尬,最終課堂教學就變成了老師的“獨角戲”。學生說聽不懂老師講的內容,有可能是學生的基礎實在太差,有可能是不同課程之間的銜接有問題,也有可能是老師省略了應有的鋪墊知識,總之是教學內容準備方面有問題。實訓教學是高職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缺少必要的實訓條件,不僅學生無法進行實踐練習,老師在授課過程常常捉襟見肘,無法保證教學的效果。
有的老師說學生的素質較差,不僅僅是學習基礎差,更重要的是學習能力、學習習慣上有很大的欠缺。由于學習方面不行,進而又引發一系列的其他問題,比如課堂教學中的學生的“沒反應、不配合”,課堂紀律的混亂。部分老師看到學生基礎較差,有意無意地就對學生有一些“歧視”的行為,言語之中暗含譏諷之意。比如當學生提出對某個知識點不明白時,個別老師不是耐心地講解,而是以不屑一顧語氣說“這么簡單的問題都不明白?”。由于對學生實際情況了解不夠,認識不深,在備課、授課過程中就會出現高估學生前期知識基礎及理解能力的問題,結果在老師眼中看到的就是學生一臉的茫然,這時候老師會感覺學生“沒反應、不配合”,老師如果不明就里,反而還會覺得自己辛苦的備課、授課付之東流,倍感痛心。學生如果得不到老師的尊重,又聽不懂老師的授課,自然要在課堂上做聽課以外的事情,也就破壞了課堂紀律。
二、高職課堂教學思想上存在的誤區
有的老師誤認為“教學”就是老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學。這樣的老師就會以完成課堂的教學任務為終極目標,而沒有想過要激發學生的內在需求,只是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學生情感的體驗。整個課堂就像是老師的“獨角戲”,這樣的老師不可謂不辛苦,不可謂沒有付出,但是這種情況下學生課堂參與率往往不高,學生從知識上說收獲不大,從能力上說更沒有得到相應的提升。
有的學生誤認為上課就是老師在上面“表演”,學生在下面“看戲”。這樣的學生,一方面片面夸大了老師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忘記了自己才是學習的主體。高職教育重在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而動手能力的習得必須靠學生親自動手練習。
三、高職課堂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在筆者作為教師的職業生涯中,每屆學生中總有部分學習目標不明確的學生。上大學對他們的人生有何意義?大學畢業之后的生活如何規劃?問他們諸如此類的問題,他們或者簡單地回應“沒想過”,或者只是一臉茫然的表情。
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那么學習積極性自然不會高。學生到了大學階段,沒有了父母在旁邊看著寫作業,沒有了高中階段各科老師的“圍追堵截”,仿佛一下子進入了天堂,而此時如果沒有主動學習的習慣,沒有積極學習的欲望,學習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高職教育的主要目標是培養“職業人”,這一特點就決定了高職課堂教學內容必須緊貼行業,與企業需求同步。如果老師沒有發展的眼光,沒有實實在在的職業崗位技能,沒有與企業一線的緊密聯系,那么其教學內容必然是落后的、脫節的。
高職教育注重動手能力培養的要求也對教學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不管是傳統的一張黑板一根粉筆,還是現代的多媒體教學都只是工具而已,如果完全依賴這些工具,沒有精心的設計,沒有情感的投入,那是無法完成有效的課堂教學的。在“學中做、做中學”的理念指導下,教學過程必須最大程度的進行仿真。
四、高職課堂教學中問題的對策
基于以上對高職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可以發現不能簡單地說高職課堂教學中的問題是學生的問題或是老師的問題,很多問題其實是同一個問題的不同角度而已。要想解決問題,就必須找到主要矛盾,高職課堂教學的主要矛盾,筆者認為是如何看待學生的問題。只有在思想認識上,老師要對自己的角色定位有準確的把握,由原來的課堂教學“以我為中心”轉變為“以我為引領”,將學生放在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處處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上述問題才能得到圓滿解決。endprint
(一)在課堂教學中關心學生、鼓勵學生
高職的學生,無論此前具備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還是學習習慣等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程度的欠缺,這是不容回避的事實,也是短期內無法切實解決的問題。因此,我們解決問題必須考慮這樣的前提條件。
首先要尊重學生。雖然高職學生的確存在上述的種種欠缺,但是我們不能歧視學生,戴著“有色眼鏡”看學生。對殘障人士最大的尊重,不是事事處處去照顧他們,而是像對待正常人一樣去對待他們。同樣的道理,我們要從內心正視這樣的學生,接納他們,尊重他們。在課堂教學中,絕對不可以說出類似“對你們來說,這個要求太高了,我們降低一下標準吧”這樣的話,這話看似是對學生的照顧,實則是對學生的歧視。思想敏感的學生可能理解為侮辱,甚至可能引發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其次要鼓勵學生。人們在智力方面不會有太大的差別,這些學生肯定沒有智力方面的問題,他們所缺的或許只是一聲鼓勵。這些學生在過去的學習過程中很可能一直處在班級的中下游,從未得到過老師的肯定或鼓勵,久而久之,他們可能會在潛意識在認為自己就是學習不好的學生,而且以后學習也不可能會好的。在課堂教學中,老師通過恰當的提問,鼓勵學生回答問題,并適時地對學生表示肯定,相信慢慢可以改變學生的自我認知,幫學生樹立自信。
最后要相信學生。高職課堂教學中,有很多實踐教學,老師只是示范引領,學生需要親自動手操作的。對于這樣的教學,一定要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去實踐。當然,對于一些具有一定危險性的教學實踐活動要事先做好安全保障工作。要相信學生有能力做好,要相信學生有能力解決問題,同時也要允許學生犯錯誤。只有這樣,學生與老師之間才能真正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系,才真正有利于課堂教學的進行。
(二)從教學內容方面來解決課堂效果的問題
學生所說的“聽不懂、跟不上”的問題和老師所說的“學生沒反應、不配合”的問題其實就是教學內容方面的問題。
高職課堂教學內容的選取要和職業崗位要求緊密結合,應注意增強教學內容的應用性與實用性。高職教育培養人才,應用能力是關鍵。沒有理論知識的支撐,職業能力訓練難以順利進行,但理論知識必須服從并服務于職業能力目標。要根據職業崗位能力需求來確定和明確教學內容。高職課堂教學內容的選取在考慮職業崗位要求的同時還要考慮學生的實際,如果學生聽不懂、學不會,課堂教學的效果也是無從談起的。
基于以上分析,就要求老師在進行教學內容選取時不能機械地照搬職業崗位要求,而應該在充分理解職業崗位要求的基礎上,對職業崗位的要求進行“加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比如理解能力、學習能力、動手能力等方面的特點,將職業崗位的要求“加工”成適合學生學習的內容,這樣才能解決學生聽不懂、學不會的問題。學生能夠聽懂,自然就不會覺得沒意思了,自然就會有反應了;學生能夠學會,自然就不會讓老師有學生“不配合”的感覺了。
(三)從教學方法方面來解決課堂紀律問題
課堂紀律的問題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了,這不是高職課堂教學中獨有的問題。從老師的角度解決課堂紀律問題,就是通過改進教學方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保證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老師授課上,從而避免種種課堂紀律問題。比如學生上課玩手機的問題,華中科技大學研究的“微彈幕”,這種高科技的教學方法,即通過手機微信和局域網連接,將微信發送的文字實時顯示在大屏幕上。從而實現學生們一邊上課,一邊通過微信發送文字,在PPT大屏幕上討論問題。這種方式借助學生們喜愛的手機聊天方式,完成課堂教學的內容,不失為一種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好辦法。老師大篇幅的講解也是學生容易分散注意力的時候,這時老師不如借助于圖片、視頻等生動活潑的資料,將枯燥的講解變成精彩的享受,這樣不僅有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更有助于幫助學生理解與掌握知識要點,達到更好的課堂授課效果。
參考文獻:
[1]王成磊,陳國華. 以學生為主體的大學課堂教學方法探索[J/OL]. 現代交際,2017,8
[2]羅欣,黃鑫,等.華科課堂引入彈幕 大屏幕上打字討論[N].楚天都市報,2014-12-25(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