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洋+王馨
【摘要】本文對網絡語言的興起、傳播以及模因論的概念、實質與作用進行了較為詳細的闡述,將強勢模因與弱勢模因進行了對比,對模因論背景下英漢網絡語言的使用進行了深入的剖析。旨在研究如何以模因論為視角使英漢網絡語言更好的為人類服務。
【關鍵詞】模因論 網絡語言 強勢模因 弱勢模因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51-0044-02
一、模因論概述
模因論是基于達爾文生物進化論提出的新理論,是語用學領域中一個新興并充滿生機的學科。模因作為文化的信息單位,在人類語言的發展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它提供給了人們一個了解世界和生活的更具根源性的解釋。模因以模仿為基礎,是文化信息傳播的基本單位,它們的復制、傳播為豐富人類語言提供了一條快捷、有效的途徑。作為模因的一種,語言模因是語言的信息單位,通過非遺傳的方式復制傳播,從而使語言得到豐富和進化。網絡語言作為一種新興的語言變異與模因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就如病毒那樣被復制傳播,像基因那樣得以繼承和變異。
二、網絡語言的模因分析
網絡是信息傳播的媒介,網絡語言與模因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網絡語言傳播的目的是通過社會不同群體的傳播,讓其受眾獲取信息,并在傳播過程中廣泛流傳,不斷發展。而網絡語言的社會化旨在使其得到廣泛流傳,這是模因作用所導致的。模因是一種可傳染的信息模式,它可以感染人類的大腦,模因也是一種認知或行為模式,由一個人傳輸到另一個人,由一個宿主傳遞到另一個宿主。
什么樣的語言模因才稱得上成功的網絡語言?英國著名科學家Dawkins認為可以通過三個指標來衡量:保真度、多產性和長久性。這三個方面的表現值均比較高的模因才有可能是成功的。有效地模因應該是那些能夠引起高度重視而又被長期保存于記憶的模因。有很多模因之所以能夠被廣泛流傳,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易于被記憶。漢語中的成語、俗語、名言、經典的電影臺詞、諧音詞匯等內容豐富,語言精練,容易被宿主所認同和接受,引起同化反應。例如,網民們通常用“青蛙”指代長相不佳的男網民,用“555”表示徹底沮喪或傷心等等。這些來源于文化生活的模因被人們所熟悉,它們本身所蘊涵的意義在網絡交流的語境中得以激活,人們往往將它們與某些特定的網絡符號聯系在一起,通過這種方式,使理解和記憶這些特定的網絡語言變得更加容易,從而強化了網絡語言的復制力和傳播力,有利于增強其長久性。就英文網絡語言來說,表示“網絡的”的前綴cyber,通過模仿衍生出了諸如cyberculture(電腦文化)、cybershop(網上商店)、cybercrime(網上犯罪)、cyberfiction(網絡小說)等新模因。cyber這一簡單的模因利用諸多模因復合體被廣泛復制傳播,提高了多產性,同時由于cyber具有繼續衍生新詞的能力,它的長久性和保真度也提高了。
三、強勢模因與弱勢模因
當某些信息由于其傳播能力更易于被人們所記憶和傳遞,且得到廣泛應用、在交際中發揮積極作用時,這些模因就變得強大,并不斷復制和傳播,成為“強勢模因”;反之,就是“弱勢模因”,得不到復制與傳播。
社會是由語言群體構成的,新創造和傳播的網絡詞語一旦得到網民們的一致認可,被普遍接受,這個詞語就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和表現力,從而由此類推、仿制出更多的相關詞語。那么,這個詞語就是成功的語言模因。即語言信息或語意要素具有越普遍的認同性,就越有可能成為強勢模因。具備語言模因的四種特征,即實用性、合理性、時尚性、權威性或其中之一的模因,就可成為“強勢模因”。網絡語言幾乎涵蓋了語言模因的這幾種特征,進而成為強勢的模因,并不斷地進行復制和傳播。網絡語言中的同一詞語的意義可以有多種不同的表達方法。
四、結束語
模因論為網絡語言的形成與發展提供了一個新的應用工具,具有強勢模因的網絡語言的傳播能力更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同時也更易于被人們接受,更便于傳給他人。模因論為語言的演變提供了信息復制的觀點。在模因的作用下,新詞語得以復制,創造新詞語的創意也同樣得到復制。可以說,模因是以模仿為基礎,模仿產生變異,變異促進創新。網絡語言的發展需要不斷地創新,只有如此,那些反應社會重大事件、表達公共情感的新的強勢模因才會不斷出現。
參考文獻:
[1]曹進.網絡語言傳播導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2, 64-66.
[2]韓雪.模因論視角下的網絡語言分析[D].曲阜師范大學, 2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