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
【摘要】幼兒教育在一個人的教育中起著基礎性的作用,對于一個人的發展至關重要。對于兒童來講游戲是他們生活的重要部分。因此在幼兒教育中設立游戲化教學便是必不可少的了。這樣可以使幼兒課程更貼近生活,更有趣,更能使孩子的智能得到全方面的發展。同時利用鄉土資源更能貼近孩子的生活,把孩子更容易帶入游戲,更有利于發展全面智能。
【關鍵詞】鄉土資源 幼兒教育 游戲
【中圖分類號】G61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51-0049-02
前言:
鄉土資源是本地區在歷史的發展中所產生的,明顯區別于其他地區的文化。包括方言,民間故事,當地民謠等等。由于城鄉差別孩子們的成長環境不相同,發達地區的教學內容不可能完全適合農村的孩子。充分利用鄉土資源來設計我們的課堂多方位的引導孩子,才能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主動享受學習。具體的方法如下:
一、利用鄉土材料,創設幼兒園環境
環境在幼兒園中有這樣幾種作用:第一可以展現我們的幼兒園文化;第二可以提高幼兒的興趣,讓幼兒喜歡自己的校園;第三可以提高幼兒的欣賞能力。根據以上三個作用,我們進行了彰顯鄉土特色、具有鄉土美感的設計,在教師和孩子們共同的努力下,找到了大量的鄉土材料制作了一些有著濃郁特色的裝飾物,把幼兒園的門口,地板,墻面,教室等地方布置的充滿了鄉土特色。
我們的掛飾有蘆葦畫、傘畫、臉譜、棉花殼、麥稈畫、稻草人、瓦片畫等,所有的這些飾件都是孩子在手工課、美術課上自己創作的。臉譜是中班的同學充分發揮想象,再根據老師的引導按照對稱這一臉譜特性相互合作把各種的顏色涂上去的,在充滿想象的創作下臉譜精彩極了,在教室兩旁風情盡現。瓦片畫是孩子們先在瓦片上打草稿然后用各色的顏料彩粉一一進行描繪。
我們的墻面裝飾有樹葉粘貼畫、草帽畫、竹筒插花等等。草帽畫是孩子們在帽子上按照老師講解的民俗圖案作畫,涂色制作的,然后按照總體布置固定在墻上的,特色的帽子在墻上風格鮮明。竹筒插花可以陶冶孩子們的情操,提高欣賞能力。孩子們在這種鄉土風情厚重的校園里可以更加接近自然,感受花、魚、陽光以及自然的美好。環境的影響是深遠持續的,對于幼兒的影響教育有著深遠的意義。
二、利用鄉土材料,創設區域游戲環境
區域游戲環境包括游戲的背景、材料、內容。鄉土文化都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和獨特的人文內涵。在傳統文化區我們分別設立了設計區,加工區,產品銷售區。幼兒可以按照自己各自的愛好興趣去到不同的區域進行游戲。在設計區我們為幼兒布置了大量的鄉土資源,像石子、玉米芯(桿、須)、蘆葦、麥稈、泥巴、樹枝、各種瓶子、各種果殼等等,還有各種加工工具讓幼兒挑選。
加工區的作用是讓幼兒對自己已經簡單加工的作品進行上色,裝飾的。我們提供了顏料,彩筆,彩紙等。將裝飾上色后的作品拿到產品銷售區去“推銷”,在這樣一系列的鄉土游戲中,可以充分發揮幼兒的審美能力、表達能力、創造能力、動手能力,使其鍛煉人際交往,與人合作,體驗創造的樂趣。
三、發掘鄉土資源,提升幼兒的課程活動興趣
1.科學活動:
要充分利用大自然的饋贈,在農村有很多天然資源,比如莊稼、石頭、沙子、水等,這些都是教學資源,變成幼兒探究自然的寶藏,成為教育幼兒的素材。幼兒通常會用撿到的樹葉,小棍兒玩很長時間。教師假如可以適當引導的話,幼兒便可以產生探究自然的濃厚興趣。
2.美術活動:
幼兒現在正處于直覺發展期,他們往往依靠直覺認識事物。審美上講,感知意象即本質。幼兒通過直覺把握事物特征,然后表現事物特征,可以表現出美的法則。基于這些讓幼兒走進自然,農村景色,小橋流水,都是現代化都市所沒有的。當百花開放,莊稼旺盛,路邊開滿了不知名的小花,小蟲子不時從野草中跳出,路邊小溪里魚兒時不時吐著泡泡,這一切孩子們看在眼里,樂在臉上。
3.音樂活動:
利用鄉土資源,引導孩子認識鄉土文化的豐富內涵,從而激發孩子熱愛自己民族的文化,運用孩子能夠理解接受的方式方法介紹自己民俗的文化,針對孩子的特點我們抓住幼兒喜歡模仿的特點,教孩子們民間歌謠。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模仿,然后比賽評分。
結語:
鄉土資源為幼兒園游戲化課程的實施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只要用心發現,善加利用,一定能夠使幼兒接受鄉土文化,并且愛上鄉土文化,充分利用鄉土資源開展課程游戲化建設,讓幼兒茁壯成長。在大自然的原野上發展自己各自方面的智能。
參考文獻:
[1]邱晴.淺談鄉土資源在幼兒園中的有效利用[J].中華少年:科學家,2015(23):13-14.
[2]嚴安.淺談利用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理念創設利于幼兒成長的環境[J].動漫界,2015(24):11-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