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慧
【摘要】融入新時代,研究新教材,改變傳統觀念,保留先進做法,很快投入到新高考改革的洪流中。爭取走在改革的前沿,審視新高考的內容編排改變、主要體系結構,把新高考和實際應用的關系逐漸拉進。改變說教現狀,增強師生溝通,順利向新高考過渡。
【關鍵詞】需要 把握 計算機 交流 高考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51-0052-02
現在,全國絕大多數省份都進行高中改革,過去的數學教學以傳授知識、提高技能為主,而新高考它更多關注的是人,讓學生更好的發展、持續的發展、終身的發展。認識新高考,走進新高考,是新時代的需要。
一、初步了解高中數學新高考
高中數學新高考知識的分布是時代的需要,一成不變的教材與教法是不能適應于社會的發展與需求的。認識高中數學新高考的內容是由哪些模塊組成的,各模塊又是由哪些知識點組成的,以及各知識點之間又有怎樣的聯系與區別。對于必修課程必須講深講透,對于部分選學內容,應視學校和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
二、高中新高考融入計算機技術
目前已經到了信息時代,深深感受到了信息技術在教學應用中的重要性。算法統計、概率、數列、函數等等內容,計算機使用無孔不入,真的應該努力學習了,不能靠吃老本活著了。只有努力學習計算機,讓信息技術進行我們的課堂,才會不被時代淘汰。
三、作業要成為學生與教師知識與情感交流的“信箱”
作業批改不再是一種評判,而是一種對話。對于數學作業的批改,我們習慣于用“√”、“×”來判斷正誤,這直接影響師生之間的思想和情感交流,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要想更好的通過作業的批改,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覺得應注重評語的作用。
當學生每天打開數學作業的時候,看到老師留下的讓人欣慰和理解的評語時,對老師會有一種敬佩感。譬如:練習題的批改符號從“×”變為“?”時,說明解題方法或思路有值得推敲的地方,解題不是很完善。以“?”代替 “×”能溫馨地提示有做錯了的地方,讓你去反思,給了你一個再更正的臺階,體現了師生的平等精神;當“更正”的前面有“請”、“能”的時候,是老師對學生成果的一種認定,體現了老師對學生勞動成果的尊敬和欣賞,也能增加學生對老師的理解和信任。
四、新時代標準下的高考
面對這個新“高考規則”,人們正在關注未來的高考數學試題是相對穩定,還是充滿變革?是保持傳統風格,還是進一步向新時代過渡?怎么體現和鞏固教改的成果?
(一)要全面了解新高考改革理念的特點。
新課標理念下的數學教材特點是既要體現基礎性、時代性、典型性和可接受性,又要具有親和力、問題性、思想性、聯系性。改革教材的呈現方式的轉變,促進了學習方式的轉變,所以在復習過程中也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既要注意知識、規律發現的背景,還要還原數學知識、概念發現的過程,讓學生感到知識的發展是水到渠成、自然而親切。要螺旋上升式地掌握核心數學概念和重要數學思想以及方法;把握數學學科的本質,保證其科學性。通過解決具有真實背景的問題,引導學生慢慢體會數學在當前社會中的作用與力量以及發展應用方向。
2.強調問題性、啟發性,引導教與學的方式的變革。遵循認知規律,以問題引導學習。“扶教”只能壓抑學生的個性、智慧、想象力、創造力,而“放教”則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內在活力,使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發散性和創造性得到充分的發揮,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3.強調基礎性,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堅持“三基”不動搖,為學生終身發展打好數學基礎。我們在高考復習中必須抓基礎,只有基礎打好了,概念清楚,中低檔題做得才會得心應手,才會在處理難題和綜合題時,思路清晰,運算準確。
4.加強聯系性,突出數學思考方法的引導。
(二)準確把握教學要求,循序漸進地教學。
1.不搞“一步到位”,要“快步走,多回頭,多反思,多收獲”。 以問題引領學習,盡量采用“歸納式”,讓學生經歷概念的概括過程,思想方法的形成過程,這是基本而重要的。”
2.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核心概念、數學規律的探索思想方法上。構建主線突出、結構合理的知識體系。每個模塊的教材各圍繞一定的主線展開,并根據學生的認識規律,確定知識內容的呈現順序,使之形成結構合理的知識體系。
3.在打好扎實的基礎上,注重能力培養,要全面細致,讓學生在運用知識的過程中,構建新的知識網絡,發現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縱、橫向聯系。
數學新高考實踐,體驗了改革的艱辛,也收獲了實驗的成果。從數學課程標準到教學現實、還是從教師到學生都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與矛盾。因此,教師必須以新觀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學,使學生在新高考中獲得能力的提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