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當前信息化的社會背景下,年輕學生群體認知特點已經呈現出了“兩三年一個代溝”的發展趨勢。基于此,本文首先從性格、關注點兩個方面闡述了“97后”學生群體的特點,其后從宣傳理念、宣傳內容、宣傳渠道三個角度入手,重點分析了基于“97后”特點的高校招生宣傳變革策略。
【關鍵詞】 “97后”學生群體 高校招生工作 明星效應
【中圖分類號】G47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51-0058-02
引言:
高校招生宣傳工作是高校吸引學生報考學習的主要途徑,面對成長環境、生活經歷、認知觀念、性格特點不斷變化的學生群體,其招生宣傳方式也應隨之進行變革發展。所以,有必要對當前“97后”高中生群體的特點進行分析研究,提出有效的高校招生宣傳變革方向。
一、“97”后學生群體的特點
(一)性格特點
第一,個性獨立,崇尚自由。在網絡信息發達、教育觀念開放的時代中,大部分家長不會對孩子個性發展有過多的束縛,繼而使得這種時代背景成長下的“97”后們很早就形成了有自信、敢思考、敢實踐的行事方式。同時,受到這種性格特點的影響,“97后”們也具有“吃軟不吃硬”的心理特點,對外界強行傳遞給自己的信息抱有很強排斥感。
第二,好奇心強。“97后”對自己不了解的知識領域具有很強好奇心。同時,廣闊知識視野使得“97后”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他們對新事物的接受和掌握往往在短時間內便會完成。
(二)關注特點
第一,從關注信息的時間上講。據網絡大數據統計,每天下午1點和晚上11點為“97后”群體瀏覽網絡信息的高峰時段。同時,“97后”關注信息的時間還呈現出碎片化的特點,所以一旦信息量過大、預期瀏覽時間較長,他們就會對信息失去大部分興趣[1]。
第二,從關注信息的內容上講。首先從一般來講,“97后”群體關注對象多圍繞在游戲、時尚、娛樂、動漫等實時性、年輕化的信息領域,例如新電影、新網劇、網絡紅人、熱門事件等;其次從對高校招生的關注點上講,基于良好的物質環境,“97后”更關注寢室配備是否完善、食堂菜品是否可口等“非主流”的招生宣傳內容。
二、基于“97”后特點的高校招生宣傳變革策略
(一)從招生宣傳理念上變革
首先,高校招生工作者要打破過去模式化的招生思維,堅持“以人為本”,從內容、渠道等多個方面與“97后”群體的現狀相接軌,創新規劃招生方案;其次,高校招生工作者要正視當前“97后”所關注的游戲、動漫、娛樂等信息領域,接受、尊重并迎合當前年輕人的愛好方向;最后,高校招生工作者還應重視招生宣傳的時效性,將當前的社會事件、網絡熱點與高校宣傳內容有機結合起來。
(二)從招生宣傳內容上變革
第一,從文字內容上變革。首先,基于“97后”群體碎片化的瀏覽習慣,宣傳文字應力求簡明扼要;其次,文字內容要具有時代性。應盡量避免出現“歡迎廣大學子報考XX大學”這種陳舊死板的字眼,而是要結合當下“97后”日常使用的網絡流行語制定文字內容。
第二,從圖片內容上變革。高校宣傳工作者的應在校園一角、設施配備、教職工人員等傳統圖片內容的基礎上,加入“97后”喜聞樂見的圖片形式,例如“表情包”、漫畫形式、優秀攝影作品等。如有條件,還可加入個性化的圖片內容,例如優秀畢業生作品、社會各界知名校友圖片等。
(三)從招生宣傳渠道上變革
在當前網絡普及的時代背景下,高校應改變傳統宣傳工作對象單獨化、形式單一化的特點,轉而從網絡、活動、校園多渠道同時進行招生宣傳。首先,學校可結合“97后”群體使用較多的社交平臺進行宣傳;其次,還可合理利用名人明星對“97后”學生的意識導向作用,組織商界名人講座、娛樂明星校園見面會等形式吸引“97后”對高校產生好感,增加其填報志愿的可能性;最后,還應充分發揮“學長、學姐”這一群體的作用,鼓勵本校學生回到高中母校進行宣傳,拉近“97后”高中生與高校之間的心理距離。
總結:
總而言之,面對當前緊張激烈的生源競爭環境,高校必須要結合“97后”學生的特點對招生宣傳工作進行優化變革。分析可知,通過分析、尊重并迎合當前“97后”學生群體對信息的關注方向和其自身性格特點,高校宣傳工作者應充分結合網絡流行語、“表情包”、明星效應等年輕人喜聞樂見的信息形式,實現報考宣傳工作的時效性、科學性,為高校招生人數的增多、招生質量的提升創造條件。
參考文獻:
[1]文雅.基于“97后”特點的高校招生宣傳變革探討[J/OL]. 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1-6(2016-12-20).
作者簡介:
曹殿輝(1986年12月-),漢族,2014年畢業于長春工業大學,行政管理專業。現供職于長春大學招生辦,研究實習員,管理學碩士學位,研究方向:高校招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