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摘要】立體模式對促進歷史教學有效開展具有積極意義,歷史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應當深刻認識這一教學模式內涵,對教學方案設計進行優化,同時有效安排好課前預習、課堂探究、課后實踐等環節的教學工作,使立體模式在教學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高中歷史 立體模式 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51-0073-01
在高中歷史教學工作中,構建立體化教學模式能夠走出局限課堂的困境,讓歷史教學工作拓展資源與空間,更好地促進學生歷史綜合素養提升。筆者在教學工作中嘗試打造立體教學模式,有力地促進了教學工作,本文將作簡要分析。
一、高中歷史立體教學模式內涵
高中歷史立體教學是指構建“課前+課堂+課后”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將歷史教學從單純的課堂教學延伸開去,在課前進行充分的預習活動,為課堂教學奠定扎實基礎;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進行探索研究,提高教學目標達成度;在課后開展拓展研究活動,讓學生歷史學習興趣得到滿足,進一步提升學生歷史綜合素養。
二、立足高中歷史教學要求,充分發揮立體模式的促進作用
教學改革總是不斷向前,對于高中歷史教學工作而言,改革的力度已經明顯滯后于其他學科。將立體教學模式引入歷史教學工作,能夠針對性解決許多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而促進教學成效的提升。
1.思想充分重視,優化教學方案設計。
教學方案是整個教學的基本藍本,體現立體化教學模式的作用,首先必須要在教學方案設計中充分體現出來。筆者在教學方案設計過程中,將課前預習活動以及課后鞏固活動,一并納入到教學方案管理之中,讓立體化教學模式成為一種制度并確定下來。其次,筆者在教學中注重細化每一個教學環節,讓不同流程與環節之間密切配合,使教學資源能夠得到有效的融合。另外,筆者在教學方案設計中注重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和引導學生自主開展課前以及課后學習,在課堂上進行合作研究,從而對教學方案進行全面的優化。
2.前延教學環節,發揮預習活動作用。
高中生在歷史學習活動中,已經具備了較好的自主學習能力,一些教學任務完全可以放在課前進行。立體教學模式高度重視課前環節的學習,筆者在歷史教學中要求學生進行充分的預習,力爭通過自主預習活動,將可以解決的問題都解決在課前,為課堂學習夯實基礎。在戊戌變法內容教學中,筆者布置學生課前搜集相關資料,了解這一歷史發展時期面臨著怎樣的困境,是什么力量在推動改革,以及戊戌變法的主要內容、阻力,分析為何最終失敗。學生在課前預習活動中,需要自主搜集資料并進行討論交流,對教材內容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刻。同時,對于自己在預習活動中存在的疑惑,可以梳理出來在課堂學習環節進行質疑探究,有助于學生提高思維能力和分析研究能力。
3.組織課內探究,賦予自主學習空間。
高中生在歷史課堂學習活動中,具有強烈的參與欲望,教師不能沿襲陳舊的灌輸教學模式,要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自主思考獲得問題的答案,給予學生充分的學習空間,從而打造更加生動的歷史課堂。筆者在教學活動中重視了課內探究活動的組織,將教學目標任務濃縮設計為思考題,組織學生進行分小組研究學習。例如在洋務運動相關內容的教學中, 筆者設計思考題引導學生思考洋務運動發生的背景是什么,主要內容以及主要倡導者是什么,為什么洋務運動必定失敗,以及其具有什么積極意義等。在思考題的引導下,學生對照教材進行分析研究,小組內學習氛圍非常濃厚,大家各抒己見對洋務運動進行全面的分析,透過表象看本質,對特定歷史背景下必定失敗的洋務運動有了精準的分析,提高了學生理解效果。
4.實施課外實踐,培養學生綜合能力。
歷史立體教學模式離不開課外活動的支撐,其中課外實踐活動對學生加深學習理解、提高綜合能力等方面,具有積極的意義。筆者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進行啟發引導,同時強化能力培養,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例如在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相關內容教學之后,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相關內容的探究,從自己家庭成員口中了解他們經歷的那一段歷史,從網絡中搜集相關資料,對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過程中的林林種種有了更加直觀的感知,有助于加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
綜上所述,構建立體化的歷史教學模式,對提升歷史教學成效以及促進學生能力發展等方面,具有積極的意義。廣大教師應當強化研究并積極探索,更好地發揮對教學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張天平.高中歷史教學“微課程”設計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 2017(23)
[2]楊麗.談小組合作學習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J].才智. 2017(18)
[3]于寧.淺談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J].才智. 2017(1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