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紅
【摘要】一堂課程只有短短的45分鐘,但是,有經驗的老師知道在這短短的45分鐘里,教師在備課時需要研究如下問題:素材資料的收集整理,教學重點的打磨醞釀,教學環節的去粗取精,教師語言的細節修飾。所以在45分鐘的課程里我們聽到的不僅是學科知識的外在呈現,而是教師的教育價值導向,學科本位素養,教學設計的縝密邏輯,甚至是教師睿智而平和的愛心。小課堂里的大人生,小問題里的大包容,是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的經驗。現在以《勸學》為例談談語文教學該有的氣度,大家共勉。
【關鍵詞】語文老師 講課 該有的氣度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51-0073-02
1.語文課堂教學廣度要拓展延伸
在教《勸學》時一定要讓學生理解韓愈所處的整個社會風氣,為了讓學生了解當時的社會風氣,大家就要把源頭找到“九品中正制”的制度源起,這時教師就要考慮簡單給學生拋出這樣一個概念是否合適,什么是九品中正制?如果你只講定義學生可能會很疑惑,或者一知半解,那么我們就要給學生除定義外更加鮮活的東西,讓學生有具體形象的把握。教師在備課時要下的功夫是了解九品中正制的整個發展脈絡,同時找出能直接反映出九品中正制弊端的詩詞或材料。雖然課堂上不必全面講解,但老師自己的心理一定要有數,所謂“功夫在詩外”,只有厚積累,才能輕薄發。參考資料可參看《世說新語·方正》,左思的《詠史》篇章,可把其中的“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拿出讓學生鑒賞,即讓學生了解了社會現實,也培養學生鑒賞古詩文的素養。關于對韓愈所屬的唐朝社會現實的描寫,更應該引出材料,讓學生了解,如柳宗元的《答韋中立論師道書》,教師要去讀全文,并把其中“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嘩笑之,以為狂人”摘錄給學生。教師要有廣泛收集資料的能力,在獲取素材的基礎上選取、辨別、甄選,最終把適合學生理解的知識展示給學生,這是不斷學習積累的過程,是學習不斷加深的過程,是語文教學該有的教學廣度,也是教師自身人文素養不斷豐厚的必經之路。
2.語文課堂教學角度要精準
一篇文章一定不能胡子眉毛一起抓,要講的切入點是什么?要講的重點是什么自己一定要心中有數。《勸學》一文如果要從學生誦讀入手,并讓學生學會誦讀,作為一個學習重點,那就要明確告訴學生誦讀的基本方法,除了個別誦讀、集體誦讀以外,是不是還可以給學生聽標準錄音誦讀,甚至是教師自己的抑揚頓挫的誦讀,亦或師生合奏的共同誦讀。在學生讀的過程中除了指導基本讀音和停頓之外,需要研討的一定是學生誦讀時的情感把握。而情感離不開對文本的解讀。所以每段的中心句子,涉及到作者強烈情感的句子一定要引起學生的注意,不能整篇都是一個語調下來。同時,還要讓學生去感受誦讀的美感。古詩文誦讀的深刻體驗是來自我們自身的生活。《勸學》中第一段中最后一句話;“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一句,今人讀時要能讀出一種民主平等公正的自豪感,第2段中“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要讀出韓愈面對當下社會現實內心的憤懣和責厲之情。我們在指導學生讀古文時指導的不是簡單的誦讀技巧,而是字里行間人物語言情感的變化。只有讓學生體會語言機體下細膩的思想,我們才能觸動學生內心的情感脈絡,激發學生與文本的共鳴。
3.語文課堂教學深度要潛心發掘
畢業剛上講臺時我會把《勸學》一文中作者的寫作技巧,重點是第二段中三個對比的運用看作是一個重點。會結合議論文的形式重點講論據的寫作方法。后來反復研討后我根據文本的細節設計了新的教學思路,把教學重點設計為如何讓學生來深化理解韓愈其人。課本第2段中有5個感嘆號,我通過感嘆的句子和學生一起細讀文本,讓學生逐漸加深認識韓愈情感的變化,讓學生多角度認識韓愈的觀點的先進性。韓愈對教師職業認識的深刻性,韓愈對擇師標準的民主性和師生關系的交融性分析,讓我們逐漸看見了一個不盲從、不流俗、用自己特有的教育觀點去勉勵后人并積極行動的可貴的人。韓愈能正確的分析社會積弊,積極改正社會不良風氣也是我們今天學生學習的榜樣。錢穆說:“你們一個人怎樣做人,怎樣做學問,怎么做事業,我認為有一個共同的基本條件,就是我們一定要先認識我們的時代。”我們要引領學生發掘文本的深度,發掘作者思想的深度,發掘和當下學生生活結合的深度。
4.結束語
總之語文課堂上老師要講出自己的氣度,用我們自身的學識、修養、人格去多角度影響學生,通過自己備課的細心、用心、耐心和精心打磨出精品課程,我們的教學之路才能越走越遠,我們發現自己的謬誤才能更新及時,我們才能在不斷克服自己的瓶頸中迅速成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