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楊
【摘要】本文對傳統語文教學模式進行優化和改進, 對語文教學進行創新和改革, 已經在學界達成共識并得到社會極大的關注。對初中語文教學進行創新, 就要求我們應當把初中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當成現階段最主要的教學目標。本文針對這些情況提出了改進語文教學的措施和建議。
【關鍵詞】初中語文 教學方法 創新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51-0082-01
初中語文是學生在初中學習中最重要的一門課程, 是初中學習的基礎學科。伴隨著時代的發展, 對學生的培養已經不能只是簡單地進行課堂教學, 初中語文的教學要加強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才能夠真正跟上時代的步伐。 這就要求教師要對傳統死記硬背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 對學生以創新的教學方式進行培養。
一、傳統初中語文教學的缺陷和不足
第一, 教學方式相對單一。在以往的初中語文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只是在講臺上講課, 講課的內容也都是對課本上內容的教授, 對學生采取填鴨式教學。在這種照本宣科的學習方法下, 學生們聽課也都失去了興趣, 課堂氣氛死氣沉沉, 沒有生氣。即使努力記住了教師所教的內容, 也只是死記硬背, 并沒有真正的思考, 沒有對學習內容真正的掌握, 這樣實際上極大地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第二, 教師觀念仍然傳統陳舊。在傳統的語文教學過程中, 教師總是習慣于將當堂語文課所學的內容都由自己進行分類、總結以及歸納, 從而對學生教授一些學習技巧和解題方法。然后對學生的要求就是死記硬背, 然后根據解題技巧進行解題。這直接導致了學生不能主動學習, 極大地損害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
第三, 教師與同學之間缺乏交流。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 都是教師在講臺上照本宣科, 課堂學習中非常缺乏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 整個學習氣氛死氣沉沉, 課堂上沒有生氣。而正是由于語文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極為缺乏, 直接導致學生沒有把學習興趣和注意力轉移到語文課堂中,學習效果非常差。
二、初中語文教學的具體改進措施
第一, 培養學生從實踐中鍛煉自己的創新能力。語文能力的培養, 實際上就是對學生自身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水平的培養。而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 取決于學生平時是否有足夠的實踐活動, 在這些實踐活動中, 學生是否自己動腦筋想問題, 自己動手解決問題, 自己動口敘述問題、如何發現和如何解決。在反復進行的實踐活動中, 教師的作用極其重要。教師能夠把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教給學生, 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引導學生自主地進行思考, 自己面對問題并解決問題, 而教師只是在旁邊做好監督的工作。
第二, 以學生為主體, 因材施教。學生才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主體。教師應當在課堂中端正自身的態度, 摒棄傳統的照本宣科、死記硬背的教學方法, 重點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思維的方式, 而并不是僅僅把知識點傳授給學生。教師不要將自己對語文學習的理解和知識點強加給學生, 不要將應該掌握的知識點僅僅通過背誦、抄寫等方式傳授給學生。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不但不能讓學生掌握必需的知識點和教學內容, 反而會使學生產生抵觸情緒。教師應引導學生多進行實踐, 在實踐中讓學生掌握事物的發展規律, 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從而使學生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高。
第三, 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語言的組織和藝術性對初中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語文教師善于運用授課語言, 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而語文教師通過組織語言, 同樣可以產生語言語境和制造懸念, 使學生能夠把自身融入到課堂的學習中。激發學生自身的渴求知識的欲望,通過親身實踐, 利用所學到的知識解決問題, 從而使學生所學的知識與課本的理論知識高度結合, 可以將課本知識和生活實際融會貫通。因此教師在講課之前需要把備課工作做好, 充分考慮到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 設計好預習和課間需要對學生提問的問題, 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語文學習, 通過這種方式鍛煉學生獨立思考、親自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的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 課堂教學是初中教學過程中實施創新教育最主要的渠道。隨著時代的進步, 創新教育已經成為初中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新的教學內容。這就要求廣大教師首先必須對初中語文教材進行認真的研究, 充分掌握教材中的學習內容, 同時對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進行改革, 應用新課改理論, 對創新理論進行充分學習, 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生活制訂教學計劃。同時制訂相應的實踐活動計劃,使教學的內容具有創新意識。教師應當積極引導學生從事語文的實踐活動, 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為今后的學習、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丁雪琴.淺談初中語文教學方法的創新[J].南北橋,2016, 11(4):101-102.
[2]滿榮民. 淺談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新[J].軟件:電子版,2016,9(6):154-15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