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虹
【摘要】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是我國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客觀要求,并且要求產業結構能夠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實現產業結構升級。產業結構升級是指產業結構從低級形態向高級形態轉變的過程或者趨勢,其是伴隨經濟發展必經的過程,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必然的選擇。技術進步是推動產業結構升級的一個重要原因,而技術引進能夠推動技術進步,為產業結構升級提供更多途徑和資源。本文將會就技術引進對我國產業結構的影響進行分析,然后又針對性的提出促進我國技術引進推動產業結構升級的相關措施,為積極引進技術加快我國產業結構升級提供有關借鑒。
【關鍵詞】技術引進 產業結構升級 影響 措施
一、引言
技術進步是推動產業結構升級的主要原因,而技術進步源于兩方面:一是進行科技自主研發,通過加大自主研發力度來提高自身自主創新能力。二是進行國外技術引進,通過模仿和學習來促進技術進步。近些年來,自主創新能力被大力提倡,但是鑒于我國目前自主研發能力較弱,知識積累不足,進行國外技術引進對于加快經濟發展,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中國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發展中國家之一,具備一定技術知識和基礎設備,能夠對引進的技術加以學習和吸收,實現社會經濟的跨越式發展。因此,研究技術引進對我國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二、技術引進對我國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
技術引進在短期內能夠幫助國家企業實現跨越式的發展,但是從長期來看,依賴技術引進不利于國家自主創新能力的發展,所以,技術引進對我國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可以從以下兩方面來分析:
(一)技術引進對我國產業結構升級的積極影響
1.技術引進是我國產業結構升級的動力。技術進步是我國產業結構升級的內在原因,而技術引進能夠促進我國技術進步,實現技術創新,在我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技術創新能夠促進原有的產業部門發生調整,產生新的產業部門,從而引起產業結構改進。
2.技術引進能夠加快工業化進程。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大量引進了國外先進技術,提高了勞動生產力,加快了我國的工業化進程,促進了產業結構的升級,產業結構呈現高級化趨勢。技術引進促進了我國產業的大跨步前進,尤其是第二產業發展迅速,其所占比重已經進入中上等收入國家水平。
3.技術引進為優勢產業提供后盾。優勢產業主要是在一定區域內的優勢條件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而優勢產業的形成不僅僅是基礎條件決定的,技術水平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現代化的社會市場競爭非常激烈,而市場商品的競爭從根本上來說是技術的競爭。因此,先進的技術是優勢產業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的重要保障。例如美國的電子、汽車工業等,都是依靠強大的技術而發展起來的。同時,先進的技術也能夠促進優勢產業的轉型和調整,有利于實現我國產業結構的升級。技術引進是更新國內先進技術的途徑之一,可以說技術引進為優勢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資源和保障。
4.技術引進促進了技術開發應用產業部門的形成。隨著改革開放的進行,大量技術引進國內,而引進的技術本身也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進入了國內的市場,技術市場不斷擴大,有關技術開發和應用的特殊產業正逐步形成。新興產業部門的形成也有利于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并對產業結構升級產生推動作用。
5.彌補了自有技術和研發技術之間的空白。我國科學技術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有一定的差距,僅依靠自有技術和研發技術是遠遠不夠的,并且自有技術和研發技術之間的效率有一定的差距,而技術引進能夠填補兩者之間的空白,促進技術的進步,推動我國產業結構的升級。
(二)技術引進對我國產業結構升級的消極影響
1.對環境產生一定的破壞。技術引進加快了我國經濟的發展,增長方式粗放,自然資源利用率低,我國人均資源占有率低,但是消耗的能源、資源卻遠高于國際先進水平,資源供給壓力大,能源儲量不足,對環境產生的一定的破壞。
2.重引進,輕吸收。我國在進行技術引進的過程中,過于注重技術的引進,而忽視了國外先進技術的學習和吸收,這樣不僅造成了技術資源的浪費,也大大拖慢了自主創新能力的發展。引進技術并進行學習和吸收是一個系統的過程,但是片面引進,照搬使用造成了某種程度的脫節。這也與我國技術市場管理不完善有很大的關系,實際的得到的效果與預期效果不符,造成了資金和技術的浪費,不利于我國產業結構的升級。
3.降低了自主研發的積極性。技術引進能夠給企業帶來極大的便利,節省了技術研發人員和設備投入成本,從表面上來看,對于企業是有很大好處的。但是從長遠來看,先進的技術給了相關技術人員更高的門檻,對于當地企業來說,許多勞動者難以進入高新技術崗位,同時降低了當地企業自主研發的積極性,不利于自主創新能力的發展,也給跨國公司的先進技術進入當地企業增加了難度。而對于國家來說,也不利于科技水平的提高。
三、促進我國技術引進推動產業結構升級的相關措施
近幾年來,中國的技術引進涉及領域越來越廣,不僅有利于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也有利于跨國公司的投資進入。大量的技術引進不僅給我國產業結構升級帶來了積極的影響,也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減少負面影響,促進技術引進對我國產業結構升級的推動作用:
(一)提高引進技術的有效性
長期以來,我國在技術引進方面都處于“重引進、輕吸收”的狀態,不能夠對引進的技術進行吸收、學習和創新,導致我國在技術引進方面陷入了“引進-落后-再引進-再落后”的怪圈,不能夠將技術引進的作用最大化,造成了技術資源的浪費。這方面我們需要學習的榜樣是韓國,他們國家在引進技術后,非常重視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創新。因此,我國需要加強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創新,結合國情和企業自身發展情況實際應用,利用引進的技術最大化的實現我國技術大跨步的發展,促進我國產業結構的升級,同時盡快縮短我國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
(二)結合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合理安排技術引進
我國的傳統工業技術水平較為落后,其在技術、裝備和管理上都跟不上現代化的步伐。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大型企業有了良好的技術裝備,一些中小型企業也有了較高的技術水平,但是技術和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因此,為傳統工業企業引進新興的先進技術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不能夠一味的引進最先進的技術,國家需要結合傳統工業的實際發展水平和國情,精心選擇技術,同時要注重技術的學習和吸收,注重二次創新。
四、結束語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產業結構也不斷調整。可以說,產業結構逐步升級伴隨著經濟的發展過程,技術進步是產業結構調整的內在動力,而技術引進作為技術進步的方式之一,自改革開放之后一直扮演著重要的作用。其對我國產業發展產生了重要的作用,同時對我國產業結構升級起到了推動作用。我們應該深刻認識技術引進對于我國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科學客觀的進行分析,用辯證的態度來看待引進的技術,不能夠一味的接受,而應該進行充分的消化和吸收,結合國情讓其真正發揮作用。同時我們也應該從先進技術中獲得靈感,為自主創新提供借鑒和參考。
參考文獻
[1]張晨詩.技術引進對我國高技術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6.
[2]國勝鐵.技術引進對我國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研究[J].經濟縱橫,2016(12):91-95.
[3]朱燕.技術進步對中國產業結構升級影響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0,22(3):3-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