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燕
【摘要】面對高校學生處分要進檔案的新規對學生的沖擊,我們不得不對受處分學生再教育工作進行全面思考。不僅要加強高校學生受處分的心理疏導,還要建立完善的學生權利保障體系,引導學生改過自新,成為真正符合社會需求的優秀大學生。
【關鍵詞】高校學生 受處分 再教育
高校紀律處分的種類有:警告、嚴重警告、記過、留校察看、開除學籍五種。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教育部令第41號)第五十八條規定:“對學生的獎勵、處理、處分及解除處分材料,學校應當真實完整地歸入學校文書檔案和本人檔案。”學生受處分進檔案,必將對學生將來的發展造成極大的障礙,無論是應聘求職還是職稱晉級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這種社會評價的片面性很可能影響到一個人的一生。受處分學生有可能被用人單位拒之門外,也有可能和自己心儀的工作失之交臂。在當前激烈的社會競爭和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因為一時犯下的錯誤而導致前途命運的改變,未免過于殘酷和沉重了。
學生受到處分后,心理會產生一些變化,有罪惡感。此時反而不應去批評他,而要去安慰他。有一名學生,期末考試作弊,覺得無顏見人,甚至提出退學,經輔導員一再開導,才振作起來,重新融入班集體中。規章制度的制定,并不是為了整治誰,而在于通過制度的制定、實施、學習,使其內化為學生自覺遵守的行為準則。處分不是最終目的,而是讓學生經過處分后改過自新,真正成為符合社會需要的優秀大學生。
一、高校學生受處分主要原因
(一)違反學籍管理規定
違反學籍管理規定一般有兩種:一是違反考勤管理規定。有的同學學習主動性較差,自律性不強,違反考勤紀律,屢教屢犯,在書面通報批評無效的情況下,給予處分,以達到警示目的。二是違反考場紀律。個別學生平時不努力,寄希望于考試舞弊,明知不可為但還是報著僥幸心理,受到留校察看這樣嚴厲的處分。
(二)違反宿舍管理規定
宿舍是大學生另一個家,學生除了教室、食堂,別的時間幾乎都呆在宿舍。宿舍環境的好處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因此高校采取各種措施,如進行“寢室風格設計”比賽、“文明宿舍”評比等活動,來提升宿舍文化內涵。但宿舍違紀行為仍屢有發生,主要是:在宿舍酗酒、吸煙、賭博、偷盜;在宿舍使用違禁電器,私自亂拉電線、亂接電源、留宿異性等。
此外,還有違反網絡傳播規定、損壞公物、傳播淫穢物品,以及違反各高校自行規定的校規校紀等。
二、加強受處分學生的教育轉化工作
(一)心理疏導必不可少
遭遇挫折是人生必經的坎。當挫折來臨時,我們沒有選擇,只能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實并做自我調整。其實,一個人受點挫折,很有好處。遭受挫折的經歷有利于培養現代人的良好品德;有利于發展人的非智力因素;有利于豐富知識,提高能力。應正確看待挫折的教育價值,把它看成是磨煉意志、提高適應力的好方法。受處分的學生往往情緒低落、精神不振,甚至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教師要站在他的角度適時開導,幫他度過難關。
(二)以平等心對待每一位犯錯的同學,給他改過的機會
對這些學生任何好的表現,除了表揚還要與其家長溝通通報,讓學生體會到老師對他的重視和注意,讓學生明白他的每一個進步老師都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事情雖然很小,但卻會起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也得到學生家長的真心支持和配合。“好孩子是夸出來的”,要善于挖掘學生的閃光點,使學生不斷修正偏途、走上正軌,樹立正確“三觀”,尋找到前方指路的燈塔。
及時地鼓勵,充分地肯定,有時甚至小題大做,小小的進步都表揚,在一些平時表現渙散的同學身上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尤其對于那些犯錯的特殊群體學生,貧困生,孤兒,單親家庭子女,除了給予他們經濟上的幫助,更重要的是給予他們親人般的關愛和尊嚴。對于單親家庭、離異家庭、心理障礙、人格障礙的受處分學生不但要密切關注,更應該格外付出關心和愛護,要不厭其煩地經常性找他們談心,直到幫助他們真正適應了新的環境,新的集體,樹立起自信心和主動意識。而且對于上述學生,一定要與他們家長保持熱線聯系,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結合。
三、遵循法治原則,不斷完善受處分學生的保護措施
新的《學生管理規定》完善和規范了學生處分的程序與規則,不僅對處分決定書的內容提出了規范要求,明確保護學生陳述與申辯的權利,而且規定取消入學資格、取消學籍、退學、開除學籍或者其他涉及學生重大利益的處理或者處分決定,都要經過合法性審查,并經校長辦公會討論。
為保障學生的合法權益,保證處分或處理行為的客觀、公正,充分貫徹依法治校原則,各高校成立學生申訴處理委員會。學生對處分有異議,可向申訴委會員提出書面申訴,申訴處理委員會經復查,認為做出處理或處分的事實、依據、程序等存在不當,可以做出建議撤銷或變更的復查意見,要求相關職能部門予以研究,重新提交院長辦公會或專門會議做出決定。學生對復查結論仍有異議的,可以向省教育廳提出書面申訴。加強程序建設、完善申訴制度的目的就是對學生的一種最有效保護,
以生為本是高校辦學的第一理念,高校培養人才的終極目標是促成學生的全面發展與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堅持以學生為中心,落實學生主體地位,在維護高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和生活秩序的同時,要更加注重尊重和保護學生的合法權利。
參考文獻
[1]王曼曼.淺談高校如何加強學生受處分后教育,考試周刊,2011年53期.
[2]王鵬,王秋芳.高校受處分學生“再教育制度”的構建思考,現代教育科學,2011年11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