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芳瑜
【摘要】文章通過分析修辭模式在中西方閱讀教學中的發展,分析了中西方不同的修辭模式對比,最后結合多年工作實際,圍繞修辭模式對英語閱讀教學的影響進行了分析與研究。旨在科學應用修辭模式,提高英語閱讀教學水平。
【關鍵詞】中西方 修辭模式 英語閱讀教學 影響
【中圖分類號】H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51-0139-01
一、修辭模式在中國的發展
在我國修辭模式所包含的議論文、記敘文、應用文和說明文均統稱作實用文,這是常規分法;另外一種使用較少的劃分則為抒情文、論說文、應用文和記敘文。后一種分法產生于五四運動之后,是在西方思想影響下形成的分法,因而可以將其看成是一種西方分類法延續的新形式。五四運動后,修辭模式逐漸從文學批評中脫離出來,成為了新一門學科。據了解,早起中國學者對修辭模式的研究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收集古人古文中的論述;另一個則是翻譯西方修辭著作。
當人們對修辭模式有了一定認識后,便開始從教學角度來劃分文體,將作文訓練與文體分類結合到一起,進而改變了寫作教學的問題觀念。隨后在葉圣陶(著名語文教育學家)先生的主張下,又將文體劃分成三類,即抒情、記敘和議論,慢慢的又過渡到如今的五類,即說明、記事、小品、敘事和議論。
二、中西方對比
在西方文學中,類別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Fiction(虛構),一類是Non?鄄fiction(非虛構),其中Fiction又包括了戲劇、小說、詩歌和短篇故事等四種genre(體裁),而且本意指的是那些描寫性或富有創造性的一種生活再現形式。Non?鄄fiction則指的是論述性作品或作品原意表達。一般情況下,Non?鄄fiction還涉及到另外一層含義,即essay(散文)。概述起來西方修辭模式分類集中在四種,即說明、記敘、議論和描寫,它們在fiction中不會重疊出現,但這并不意味著它們在essay里會單獨出現。
受西方文化沖擊,中國學者對修辭模式的分類研究,主要采用文體分析法、理論譜系和文體觀念等方式進行,而這些方式均來自西方世界,細化來說來源于西方的現代修辭學中。諸如:我國英語教學中出現頻率較高的有戲劇、小說和詩歌等形式,而在英語寫作體裁中闡釋、描述、論辯和敘事出現的頻率較多。從這便能看出西方修辭模式同中方修辭模式兩者間的差異,簡而言之便是所屬的文體體系不同。
三、修辭模式對英語閱讀教學的重要影響
修辭模式對英語閱讀教學最重要的一個影響便在于明確修辭模式劃分手法后,能夠顯著提升英語閱讀教學的教學質量。究其原因,英語閱讀教學中時常強調的是英語文章使用的修辭模式特征,而這并非是簡單的讓學生認識與掌握文章修辭模式,而是通過分析文章修辭模式的特征與類型,確定出不同的修辭模式語言,并以此作為英語閱讀語言教學環節的訓練重點。
通常來講,人們在選取或確立英語閱讀教學文章時,會從學生當前的認知水平方面進行考慮,諸如:學生當前的英語閱讀水平是否能概括本篇文章大意、文章信息提取的難易度如何以及學生是否能準確概念辨析等。
針對專門用作測試學生英語閱讀水平的文章,教師在原文選取時大多傾向于exposition (說明文)、argumentation(議論文),這可能是因為說明文與議論文除了表述嚴謹外,邏輯表達也很嚴密,且文章命題大多是按照客觀題形式進行,這意味著題干選項的表述與題目問題容易混淆,進而左右學生的判斷能力,其實質上還是為了對學生英語閱讀判斷了進行考核。
若是以narration(記敘文)文本為主,則大部分考察形式集中在主觀題上面,該命題目的主要是為了考察學生對篇章結構把握的能力、主旨大意概括的能力、人物形象賞析的能力以及具體詞匯理解的能力。根據近些年來中國各階段的英語閱讀考核內容可以看出,在英語考試中逐漸增大了英語閱讀考核的范圍,且主要是對學生閱讀探究的能力進行考查,這便要求英語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熟知修辭模式的基本特性,在日常文章選擇時便根據其特性有針對性的對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進行培養。
四、總結
綜上所述,當前我國英語閱讀教學中涉及到的修辭模式均來自西方,經過中國學者的提取與整合,已具備中國修辭模式特征,而文章主要是從修辭模式發展及中西方修辭模式對比的角度進行分析,結合已有經驗,探討了其對我國英語閱讀教學的重要影響。可以這樣說,熟知修辭模式分類與特性,便能夠促進整個英語閱讀教學質量提升。
參考文獻:
[1]梁月倩. 修辭模式對英語閱讀教學的影響研究[J]. 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4,02:19-20.
[2]付慧敏.中西英語語篇修辭模式比較研究[J].理論界,2014,05:136-13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