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麗菠
【摘要】幼兒思維發展不夠成熟,在初期接觸數學知識的過程中難以形成對數學知識的形象系統認識,也無法形成相應的數學行為,不利于幼兒數學學習能力的培養。所以基于幼兒數學行為培養需求,教師可以嘗試引入積木游戲活動,并在實際應用積木游戲活動的過程中進行適當的干預,促進幼兒數學行為的形成,提高幼兒的數學學習效果。
【關鍵詞】積木游戲 幼兒教育 數學行為 教師干預
【中圖分類號】G61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51-0166-02
游戲是與幼兒身心發展特征相吻合的活動,對游戲活動進行合理的設計和靈活的應用,不僅能夠讓幼兒體驗到參與游戲活動的快樂,還可以發揮游戲的教育輔助作用,實現對幼兒綜合素質的培養,為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所以基于幼兒數學行為培養需求,可以在教育活動中引入積木游戲,對積木游戲中的數學行為進行挖掘,進而凸顯教師干預作用,為幼兒學習數學知識學習提供支持。
一、幼兒積木游戲中涉及到的數學行為
(一)借助積木游戲激發幼兒數學知識學習興趣
幼兒園積木游戲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搭建積木,能夠將生活中各種類型的形狀展現出來,并且學生在搭建積木建筑物的過程中,可以對積木中不同形狀的拼搭和組合形成全新的認識,對幼兒數學知識幾何圖形、測量和空間理解方面知識的鞏固產生著一定的積極影響[1]。同時在幼兒參與積木游戲的過程中,為了實現積木搭建目標,往往會應用排序、組合和數量比較方面的知識,也能夠輔助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和數學學習興趣的強化,并且在游戲活動中教師實施有效的指導,對學生數學行為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二)在積木搭建中展現幼兒數學行為
幼兒積木游戲中搭建是較為重要的游戲方式,對幼兒數學行為的展現起到一定的輔助性作用。在具體的教育指導實踐中,幼兒園教師可以向幼兒提供模擬搭建的主題,然后組織幼兒分組完成搭建活動。在這一游戲環節,幼兒會對搭建建筑物高度、長度、寬度等進行思考,并且需要對積木的外形進行適當的考察,部分幼兒還會在大腦中初步形成建筑框架結構。這樣幼兒積木游戲中的數學行為就得到了適當的展現,能夠提高幼兒數學知識的應用效果,為幼兒未來深入學習數學知識創造良好的條件。
二、在幼兒積木游戲中教師干預作用的發揮
(一)情境創設,強化幼兒教師干預效果
為了能真正發揮出積木游戲在展現和培養幼兒數學行為方面的作用,在組織幼兒參與積木游戲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聯系特定的情境引導幼兒參與積木游戲活動,提高教師的干預效果,為積木游戲作用的發揮提供相應的支持。如教師可以嘗試創建“積木回家”的游戲活動,在不同的活動區放置大的、帶有不同形狀圖示的紙卡,然后讓幼兒將積木堆中不同形狀的積木放置到不同紙卡上。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的干預幼兒的選擇,如大小不同、顏色不同但是形狀相同的長方體、正方體等應該分別放置到各自的紙卡上,避免幼兒參與積木游戲活動的過程中形成思維定勢,影響幼兒參與效果。這樣教師有意識的在幼兒積木游戲活動中滲透數學教育思想,能夠促進教師干預作用的發揮,對幼兒數學行為的形成產生著一定的輔助性作用,也能確保幼兒的數學學習興趣得到進一步強化。
(二)面對幼兒游戲沖突,實施有效干預
在幼兒教師組織幼兒參與積木游戲活動的過程中,由于幼兒思想不成熟,可能會出現沖突情況,此時教師也需要實施積極干預策略,在化解沖突的同時為幼兒數學行為能力的形成創造條件。如當幼兒對一個漂亮積木的歸屬產生沖突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幼兒參與簡單的游戲比賽活動,獲勝者可以獲得漂亮的積木,即使失敗也能夠選擇一個積木作為鼓勵[2]。在具體游戲環節,教師讓發生沖突的幼兒將5個三角形積木、3個長方形積木、2個圓柱積木找出來并放置到指定位置上,又快又準找出積木的幼兒能夠獲得漂亮的積木,其他幼兒也能夠選擇自己喜歡的積木。這樣在教師的干預下既能夠順利化解沖突,也能促進數學思想的滲透,對數學行為的培養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
結語:
綜上所述,在當前幼兒教育背景下,應該重新認識積木游戲在幼兒數學行為培養方面的重要作用,進而進一步加強對積木游戲活動的開發,對積木游戲中涉及到的數學行為元素進行充分的挖掘,為幼兒數學行為教育引導工作的優化做出正確的指引,確保在教師的積極干預下,幼兒數學思維和行為能力能得到良好的培養,為幼兒的未來發展創造相應的條件。
參考文獻:
[1]傅曉云.幼兒在積木搭建游戲中數學經驗的積累[J].學園:學者的精神家園, 2015(36):122-123.
[2]劉媛媛.積木游戲中幼兒數學行為及教師干預研究[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 2013(30).: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