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磊+顧新春+謝菲+李平
【摘要】高職創新教育開展如火如荼,基于TRIZ理論的創新教育正逐步走入高校,TRIZ創新教育的理想解在于利用最小的人力、物力、財力,達到最佳的創新教育效果。介紹了TRIZ的基本理論;提出了高職TRIZ創新教育存在的若干問題,并在TRIZ視域下分析了相關問題的解題思路,最后從師資認識角度、教學資源建設等點出發給出了基于TRIZ理論解決相關問題的求解過程。
【關鍵詞】高校教育創新 TRIZ理論 求解模式
【中圖分類號】G40-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51-0230-02
阿奇舒勒提出的TRIZ理論作為一種“方法論”,主張建立解決問題的知識和效應庫,通過資源分析、功能分析,對系統有效分析,利用系統進化法則的指引,完善系統,將分析過程中提取的技術矛盾、物理矛盾、物場模型等利用發明原理、分離原理、72個標準解及ARIZ算法等,向最終理想解不斷邁進。我國已經確立了2020年建成創新型國家的目標,2016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助推國家戰略的實施。作為人才培養基地的高職教育,尤其是技術藍領的培養基地,高職院校的創新教育對國家戰略的實現有著積極的支撐作用,國家提倡“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新形勢下,基于TRIZ理論的創新人才培養工作逐步開展。教育部《關于做好2017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文件的發布更是指出高等學校需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完善創新創業的資金支持體系,設置創新創業課程,并納入學分管理。高職開展TRIZ創新教育迫在眉睫,然而具體實施中存在若干問題。
1.高職TRIZ創新教育實施存在的主要問題
1.1師生對創新方法的認識不到位
傳統意義上,很多人認為創新就是靈光一現的偶然機遇有了創新的點子,認為創新是沒有方法的。這種偏見,導致師生在開展相關工作時主觀上就處于排斥狀態。法國著名的生理學家貝爾納曾說過:“良好方法能使我們更好地發揮天賦的才能,而笨拙的方法則可能阻礙才能的發揮”。如果把創造創新活動比喻成過河的話,那么方法和技法就是過河的橋或船。方法和技巧可以說比內容和事實更重要。
關于創新的方法,奧斯本檢核法、和田十二法、TRIZ理論等都是比較優秀的創新方法。
1.2對TRIZ理論的理解不到位
笛卡兒認為:最有用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而TRIZ理論就是創新方法方面的優秀系統知識。有人將他比作為技術系統進化理論,可以與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相提并論,足見其系統性、權威性。
TRIZ理論是前蘇聯阿奇舒勒提出的,是其團隊從250萬份專利中總結出來,并形成自己的理論體系,具有可操作性的創新方法。很好地契合了哲學中從特殊到一般再從一般到特殊的理論產生和應用的規律。TRIZ理論由一些基本的要素構成,主要包括問題系統、矛盾、技術進化、理想水平等。經過現代科技團隊的研究和更新,現代的TRIZ理論也在不斷地進化和完善,并逐步產生了功能分析、三軸分析法、UTRIZ等理論部分。
在TRIZ理論認為70%的發明屬于1-2級的發明,只要涉及專業內、行業內知識就可以,這類發明非常挈合高職人才的特征:講求實踐,動手能力強。
1.3與專業教學的關系擺放不到位
黑格爾說:“方法是任何事物所不能抗拒的、最高的、無限的力量”。然而,部分老師雖然認識到TRIZ理論是好東西,但是,卻無法擺正與專業教學的關系:一方面認為,這個理論是相對于專業而言是全新的理論,自以為自己的學習和投入不會帶來專業能力的提升,也無益于自己科研等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認為高職學生能把專業學好就很不容易了,在專業教學之外再談創新是有點要求過高了,甚至認為專業教學已經很不容易了,高職這個層次談創新簡直是妄想。
1.4教學資源建設不到位
教學活動的開展,教學資源的建設是第一位,首先需要有充足的師資、教材、課件、教學軟件等。但是因為認識不到位,及資源建設的經費、進度等多方面問題,導致教學資源建設不到位,影響了創新教育的開展。當下最主要的問題集中在創新師資的欠缺:2017年6月15日,教育部發布全國高等學校名單。截至2017年5月31日,全國高等學校共計2914所。
2.TRIZ視域下的解決辦法路徑
2.1對問題進行分析
不同于一般理論的解題思路,TRIZ理論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注重微觀和宏觀的層面,也注重時間的影響,即首先完成對教育系統、子系統的結構功能分析;理清相關系統的關系;進而從改變某個子系統的作用來影響整個系統,進而考究各系統在整個事物對象中發揮的功用。
2.2構建問題的理想解
問題解決到什么程度可以理解為解決了,在求解問題的理想解的過程中,出現的所謂的問題是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是進行論證的,在這里,我們就需要確定創新教育的理想解究竟是什么?我們可否達到,如果不能達到,是否可以退而求其次,依次類推;確定好解題的方向。
2.3完善并選取解題工具
完成功能分析之后,需要對常見的一般教學問題進行提煉,包括教育過程中的矛盾提取、分析一般矛盾的解決辦法并提取特征參數、構建矛盾矩陣、進行教育學中的物場作用分析并給出相關的標準解、進行教育相關創新問題的算法構建等內容,通過上述路徑,構建充實的解題工具。
針對具體TRIZ創新實施中的問題,尋找出合適的工具進行一般性求解找到解決的方向,再結合實際進行特殊求解。
2.4技術進化
利用九幕法、時間軸等操作工具,對問題進行分析,以求出理想解為目標,分析子系統、系統的進化趨勢和演化階段,進行進化路徑的系統設計,使得相關問題向著理想解的方向邁進。
3.TRIZ理論應用于相關問題的實證應用endprint
如圖1所示為TRIZ理論進行一般問題求解的過程。
在TRIZ創新教育的過程中,有這樣一個具體問題,那就是:老師開展創新教育的時間成本高,教學資源建設難度大。
我們依據TRIZ理論中的矛盾矩陣來分析,時間的損失可以幫助改善工作的成就,但是系統的可操作性降低了;改善的參數是時間的損失,惡化的參數是工作參數流程操作的方便性;據此得到矛盾矩陣,該矛盾矩陣對應的發明問題原理是:4(增加不對稱性)、28(機械系統替代)、10(預先作用原理)、34(拋棄和再生原理)。
具體來說,我們可以選擇28機械系統的替代,使用與物體相互作用的場,工作成就的增加包括一般教學任務的完成和優秀學生的指導,我們可以通過與學生相互作用的場中的互聯網信息場,充分利用現代的教育技術,進行微課程的教學,將教學內容錄制為微視頻,讓學生的學習發生變化。采用這個場又使得10(預先作用原理)得到應用,去往4(增加不對稱性原理),使得學生原先的課前預習時間增加,減少課堂接受的難度,在一般同學較好理解課程內容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需要進行不同程度的輔導,教授優秀同學拔高的內容,甚至是競賽的輔導和學生課題的指導等工作,如此操作可以大大減輕教師工作壓力,增加工作成就。
對于34(拋棄和再生原理)的利用,我們可以充分培養好部分優秀學生,采用好學生助教,采取小組討論法、同伴互助法等方式大大提高教學的效果,增加工作成就。另外課件的制作,也可以在學生內化之后,作為作業來完成,這樣其中優秀的部分作業PPT,可以作為后續改進PPT的基礎,幫助老師節省時間。
高職創新教育刻不容緩,《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把創新創業教育有效納入專業教育和文化素質教育教學計劃和學分體系,建立多層次、立體化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總結了高職開展TRIZ創新教育存在問題,并提出了解題路徑,最后以技術矛盾的工具應用給出了問題求解的實證應用。
參考文獻:
[1]王洪建. 基于創新方法(TRIZ)的研究生公共課程設計研究[J].創新科技,2013,12:10-11+20.
[2]肖楠,郭維城,張陳. TRIZ理論在機電一體化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 中國電力教育,2010,22:90-92.
[3]張偉杰,操陽.高職院校“三創”人才培養的長效機制[J]教育與職業;2014年10月:37-39.
[4]梁偉,呂煥琴.“三創”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析——以寧波大紅鷹學院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為例[J].理論研究,125期:123-125.
[5]王嵐.高職院校教師發展中心建設現狀及趨向[J].教育與職業,2017年1月:80-81.
[6]劉利秋,盧艷軍,高云紅. 基于TRIZ理論的課堂素質教學法研究與實踐——以“傳感器原理與應用”課程為例[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6,02:119-121.
[7]劉立.TRIZ理論課程標準(理工類)的構建[J]. 黑河學院學報,2012,01:10-13.
作者簡介:
劉磊,教師,講師 ,碩士,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創新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