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
摘 要:物理概念是構成高中物理課程的重要內容,也是高中物理教學的關鍵環節。結合高中物理教學實踐,探討了高中物理概念教學的一些方法和建議。
關鍵詞:高中物理;概念教學;方法
《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要求物理教學要體現時代性、基礎性、選擇性,發展學生的物理基礎知識和技能。物理概念是構成物理知識結構的重要內容,更是學好物理課程的重要基礎。因此,物理概念的教學效果直接關系到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網絡的建構和物理思維的發展。由此可見,新課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學要重視物理概念的學習,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引入概念、探究概念掌握物理知識的形成規律,不斷啟迪學生的物理思維,發展學生的物理基礎技能和實踐能力。
一、巧設情境,科學引入概念
物理概念抽象難懂,由于中學生思維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枯燥的說教通常效果較差。如果在概念教學中創設一定的學習情境,讓學生自然而然進入對抽象概念的認知中,在生動活潑的氛圍中去感知物理概念,參與抽象概念的學習,將會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學習力的概念時,考慮到學生在生活中會有很多關于力的感知,可以結合生活中有關力的現象創設真實的學習情境。教師可以在課前準備好乒乓球、橡皮等物品,將乒乓球、橡皮放在桌上用手輕彈,這些物體就會發生運動。然后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橡皮為什么由靜止變為運動?是因為受到了推動?那么這個推動的過程就是力的作用過程。通過這樣真實的教學情境,自然而然引入力的概念,學生在直接觀察的過程中就會對這一抽象的概念產生感性認知,從而對力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認識。
二、引導思維,探究概念的形成過程
通過創設情境,學生對于物理概念有了較為直觀的認識。接下來的問題是,該怎樣用語言來描述這一現象,引導學生探究這一現象的本質是什么,即物理概念的內容及其形成過程。通過情境教學,在學生頭腦中產生了關于物理現象的清晰認知,但物理概念的形成還需要進一步去偽存真、由表及里的探索。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啟發學生動腦思考,引導學生對直觀的物理現象進行分析和探究,抓住事物現象的本質,明確要引入物理概念的必要性,定義物理概念的原因及本質。例如,在乒乓球、橡皮的運動中,力的產生是否一定需要物體的直接接觸?很多學生可能會想當然以為答案是肯定的,教師可以接著引導學生思考,牛頓坐在蘋果樹下看到蘋果掉下來,那么蘋果沒有和地面接觸為什么會掉下來?通過這樣的層層引導,帶領學生去探究物理概念的本質,掌握物理概念的形成過程。
三、規范定義,深入理解概念內涵和外延
通過直接觀察的感性認知和動腦思維的抽象認知,學生對于物理概念有了更為清晰的認識,但還沒有將抽象認識轉為具體的概念。但有了形象的感知和抽象的思維認知,概念的學習就可以水到渠成。接下來,教師可以啟發學生從現象的物理含義、內涵與外延等方面認知概念的本質屬性,用準確簡潔的語言歸納出物理概念的定義。例如,在力的概念教學中,可以從時間、空間、施力主體、作用效果等方面思考和總結出相關物理現象的本質屬性:在時間上力的產生和消失是瞬間的,在空間上力的作用可以不必直接接觸,力的效果是可以使物體狀態發生改變,而力的產生是離不開施力、受力兩物體的作用。這樣透過現象看本質,找到物理概念的本質屬性,從內涵和外延方面深入理解概念的定義。
四、鞏固深化,靈活運用概念解決問題
學習物理概念,是為了掌握認識自然現象的方法,形成良好的觀察分析和探究能力,能夠運用學習概念解決實際問題,探索自然現象。因此,完整的概念學習過程,必然包含從具體到抽象再從抽象到具體這兩個過程。運用物理概念解決問題就是運用抽象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是物理概念教學必不可少的環節。運用概念進行習題訓練的目的在于鞏固和深化概念,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因此,教師要選擇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題型,深入挖掘和探討,進一步鞏固學生對于概念的認知。在此環節,教師可以從多角度提供概念的變式供學生判斷,或者設計階梯式問題引導學生層層思考,逐步理解,提高認識。例如,針對力的概念,可以設計這樣的練習:
重2N的物體放在手掌中,對物體施力的物體有哪些?如果手向上運動突然停止,物體被豎直上拋,此時物體受到哪幾個力的作用?施力物體分別是什么?在此過程中,空氣阻力忽略不計。這樣層層遞進的問題,既能夠深化、活化概念,又能夠鍛煉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加深學生對于概念的把握和理解。
總之,物理概念的教學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充分理解概念的內涵,扎實掌握概念的實質,學會靈活運用概念解決實際問題。對于物理教師來說,要摒棄灌輸式教學的理念,在物理概念教學中結合概念特點,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動腦思考,積極探索,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有效提高物理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羅濤.淺談高中物理概念教學方法[N].山西青年報,2016-01-17.
[2]何軍.基于新課程下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學研究與實踐[D].江西師范大學,20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