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正平
摘 要:對中學體育教學進行簡要闡述,說明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必要性,并從日常教學角度,說明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相關策略。希望能夠為中學體育教學的發展以及學生體育意識的發展提供幫助。
關鍵詞:中學;體育教學;終身體育意識;策略
體育是中學學校教育中的重要科目。雖然體育本身對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和知識水平的增長沒有直接的影響,但是,體育教學的根本目標是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而健康的體魄是中學生進行學習和在校生活的基礎。因此,探討如何提高體育教學質量,使學生在體育學習中受益,始終是值得體育教師們進行思考和探索的。
一、中學體育教學現狀及終身體育意識培養的必要性
1.中學體育教學現狀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中學體育教學一直處于改革的狀態中,從軍事化地帶領學生進行體育鍛煉,逐漸轉變為以學生需要為中心的體育知識和體育運動教學。在這個過程中,無論是體育教學內容、方法還是評價標準,都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但是,中學生對體育課的認知和自主運動的意識,卻一直很難有變化和突破。大多數學生的上課態度不積極,部分學校的體育課教學時間仍被“主科”占用,我國中學生身體素質普遍不佳,仍是事實。
2.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必要性
要改變體育教學的現狀,使體育教學的價值真正發揮出來,使中學生在體育學習中感受到樂趣,建立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并形成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需要對學生進行體育意識教育,而這種教育,應不僅僅限于使學生了解“體育課”的價值,更多的是使學生認識到,體育運動對自身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而個人發展是一個終身性的命題,體育運動應貫穿于個人成長的每個階段,即形成終身體育意識。
二、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策略
1.結合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運動習慣
興趣是學習的首要動機,也是意識培養的先決條件。以興趣作為基石,滿足學生的需要,逐步培養學習習慣,最后才能使學生建立起終身體育的意識。首先,教師要制訂教學計劃,有序有節地進行教學,把終身體育意識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例如,進行跑步教學時,教師要教學生的不只是跑步姿勢,在跑步過程中如何調節呼吸,還要對學生說明在人的不同年齡階段,跑步這項體育活動能夠帶來怎樣的健身作用,對身體健康有怎樣的促進作用,請學生在堅持運動的過程中,不斷進行自我感知的描述,發現自己身體方面的變化,以此展示運動習慣養成對身體素質提高的積極作用。
2.結合教學目標,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
終身體育意識的建立,與教學目標的確定和教學方法的應用有直接關系,如果教師在教學目標中并沒有展示出體育運動的“長期價值”,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也沒有關注學生的能力,那么,體育教學對學生來說是充滿壓力的。要使學生真正喜歡體育運動,能夠從自身素質提高的角度積極參與運動,就需要改革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促進“開放式”教學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保證教師和學生之間平等和諧的關系。教師應注重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和積極性,讓學生參與體育教學環節的設計,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和特點,選擇自己擅長的體育項目,然后進行專項訓練,充分調動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營造 出輕松而愉悅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在興趣愛好的促使下,提高對體育鍛煉的熱情,從而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
3.結合教學反饋,對學生的心理進行教育
在中學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其意義不僅在于使學生認識到體育運動對自己身體素質提升的積極作用,還應該使學生意識到體育運動本身對他們的人格發展和心理健康都有著積極的作用。如果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訴求僅止于“身體好”而忽略了“心靈美”,終身體育意識的養成仍是一紙空談。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給學生積極的教學反饋,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形成與別人合作的意識,引導他們與同學進行友好的活動,在活動中做到互幫互助,勇于承擔責任,在小組中為本小組貢獻自己的力量,達到小組共同進步的目的。 體育課堂是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的主陣地,但是,并不是唯一的場所,教師也要多組織一些體育課外活動,讓學生在課外活動中形成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
綜上所述,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目的在于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并對體育運動本身形成發展性的認知。這是解決目前中學體育教育問題,從根本上提高體育教學質量,使學生從體育教學中受益的有效措施,值得廣大中學體育教師進行課堂實踐和進一步的探索。
參考文獻:
[1]蘇景生.淺析如何在高中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J].當代體育科技,2016.
[2]宗加輝.如何在高中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6.
[3]趙海祥.中學體育教學注重對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養成[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