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蕾
摘 要: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者對食品的品質也更為重視。食品衛生與安全便成為重中之重,然而,前些年我國食品衛生與安全事件層出不窮,食品安全讓人擔心。通過對我國食品衛生與安全現狀的分析,對食品衛生與安全問題的探討,總結出導致食品出現衛生與安全問題的主要原因及解決食品衛生與安全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食品衛生與安全;現狀;原因;對策
一、我國的食品衛生與安全問題現狀
目前我國食品衛生與安全水平與之前相比有了較大的改善,但仍然沒有消除消費者對食品衛生與安全不安全感,食品衛生與安全依然是我國需要去重點關注的一個方面。現階段我國食品的衛生與安全問題可歸納為六個方面:一是微生物污染仍是我國食品衛生和安全的最主要因素。二是“從原料到成品”各個環節都有可能帶來污染。三是少數食品企業違法生產、加工現象不容忽視。四是轉基因技術等新的技術應用帶來新的食品安全風險。五是現階段我國農業、農產品加工業,還有些中小食品企業缺乏食品衛生與安全方面的專業人才和一線的技術人員。六是食品標準制定方法和體系不能適應食品安全控制的要求,存在食品安全標準滯后于發達國家標準,標準實施力度不夠等一系列問題。
二、我國食品衛生與安全問題發生的原因
我們思考著這樣一個問題:出現食品安全問題的原因是什么?是什么導致在現今中國社會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呢?通過我國以前發生過的重大食品衛生與安全案例,歸納出造成食品安全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相關部門監管缺位、監督不力
我國的食品衛生與安全監管采取的是分段管理為主、品種管理為輔的方法,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負責監管食品衛生與安全的各個職能部門有重復監管的情況,也有疏于監管的情況,從以往發生的重大食品安全案例找出其中的一個原因是各職能部門都不太明確各自的職責,造成的結果是沒有部門進行有力度的監督、管理;這就給一些食品企業違法生產、銷售劣質食品提供了機會。
2.消費者貪圖便宜,食品安全意識薄弱
部分消費者缺乏基本的食品衛生與安全知識和辨別食品品質優劣的能力。有些受教育程度低、收入不高的消費者在購買食品時更傾向于購買價格相對便宜的食品,那么這些食品很可能不具備食品生產許可證和安全食品標志,加上容易被食品感官外在所吸引,忽視食品的內在品質,間接造成了劣質食品有市場需求的結果。由此看來,作為消費者的我們必須具備食品衛生與安全的基本常識,不為表面所迷惑,不貪圖食品價格便宜,加強食品衛生與安全意識,對自身的健康重視的態度。
3.食品企業、從業者盲目追求自身利益,不顧及食品安全問題
一些食品生產企業、食品從業者盲目追求自身利益不顧消費者的生命健康,缺乏起碼的誠信和職業道德。在經營中對生產食品的原料、加工工藝、生產標準及進貨渠道、商品的品質沒有遵照國家的標準去做,這些人群給我國帶來嚴重的食品安全問題。對于這種只為追求自身利益而不考慮消費者生命和健康的行為,我們應當嚴懲不貸。
4.中國的食品安全法律體系相對不太健全
在沒有實施《食品安全法》之前,我國的食品安全法律體系不太健全,在具體過程中難以運用和實施,實施《食品安全法》之后,有些方面有了很大的改進,但現有的一些食品安全的標準水平規定仍低于一些發達國家水平,許多重要的標準至今還尚未制定出來,這就有可能為那些不法食品企業違法生產問題食品提供了機會。
三、提高我國食品衛生與安全水平的對策
針對以上我國食品衛生與安全問題產生的原因,我們需要從以上幾個方面去調整,以提高我國食品衛生與安全的整體水平,相關部門要明確各自的責任擔負起保障食品安全的任務,進一步擴大食品安全法宣傳范圍,繼續采取各種措施和方法,不斷鞏固食品專項打假斗爭的成果,努力改進我國食品衛生與安全的現狀。
1.完善食品安全法制建設,確保食品安全有法可依
按照2009年出臺的《食品安全法》的規定,作為食品供應方的食品生產企業和經營者,通過科學管理、誠信經營、公平競爭,并逐漸規?;?、標準化、品牌化,在從食品原料到成品的每個環節嚴格按照國家的標準和要求,并且配合不斷完善的職能部門監管,是能夠保證最終產品的衛生與安全,如果能做到上述程度,完全有可能降低甚至杜絕食品問題事件的發生。另外,現在我國食品行業還存在監管的方式不合理,有時候已經發生過食品安全事件才去監管,在此之前的監管工作沒有做到位,所以今后要對有可能影響食品安全的地方要多花時間和精力去監管,確保把風險因素控制在食品生產、加工之前,避免再發生重大的食品安全案例,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建議改變現在這種“一個環節由一個部門監管”的監管原則,實行“從農田到餐桌”全程集中統管控制的監管原則,將食品安全監管的職能相對集中,權利和責任進一步明確。建議可以從以下兩個問題去解決:一是對監管方面存在交叉和重復的地方進行明確的分工;二是對沒有部門監管的“盲區”,明確具體哪個部門負責。
2.加大監督力度,堅決打擊制假、售假等違法行為
加強食品市場的監管力度,從原料、加工、運輸、銷售各環節控制食品的污染,對造成嚴重后果的企業和責任人不準許再進入食品行業。加強食品市場監管和食品生產許可證制度、食品市場準入制度和不安全食品的強制撤回制度,確保讓消費者吃上放心安全的食品。各級食品衛生與安全監管部門要增加抽查的次數和覆蓋面。對人為添加非食品添加劑、以次充好等不法行為,加大懲罰力度,使不法分子不敢制假、售假。
3.強化食品標準管理,更新檢測技術和能力,保障食品衛生與安全
在我國現有的食品標準體系的基礎上,通過修改、補充、調整,進一步完善食品標準體系。積極跟蹤國際和國外先進標準發展動態,重點研究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國際標準化組織等,提升我國食品標準的整體水平。無論是食品生產原料、生產過程、產品事前抽檢等都要有對應的檢測手段和方法。目前,為了更好地完成我國食品衛生與安全的檢測工作,食品質檢機構要重視檢測設備的建設,不斷充實新的檢測儀器設備,并需要不斷更新先進的檢測方法和手段。此外,食品檢測機構還要有一批高素質、有能力的專業人員,這些工作人員不但要能勝任自己的本職工作,也要熟悉檢測技術的發展趨勢和最新動態,而且還要具有較高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還要了解當前食品的制假新動態,為食品安全與衛生監督和打擊假冒偽劣食品指明方向。
4.加強宣傳食品衛生與安全知識,提高全民的食品安全性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我國相關部門要重視對食品企業管理者、經營者和從業人員進行食品安全教育和培訓,引導消費者正確認識食品衛生與安全的科學常識,讓消費者學會辨別食品品質的優劣,并具備正確的食品消費觀,每個人從自身做起,不給劣質食品和不法商販可乘之機。
總之,食品衛生與安全跟每個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所以我們每個人唯有從自身做起,尤其是食品行業的從業者,一定要嚴格按照社會準則和道德準則為人做事,只有這樣才能保障我們餐桌上食品的安全。如果這種情況變成了現實,我們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困擾我國的食品衛生與安全問題將會因此而最終得到圓滿解決,到那時人們享受到的不僅是營養美味的食品,更是衛生的、安全的食品,人們的健康水平生活質量也將會因此而得到極大的改善和提高。
參考文獻:
[1]徐金春.論我國當前食品安全問題[J].商業經濟,2011(5):14-15.
[2]謝建華,申明月,李昌.我國食品安全分析及對策研究[J].食品工程,2010(3).
[3]陳炳卿.營養與食品衛生[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