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雪
摘要:隨著素質教學理念的不斷深入,在當前的高校體育教學工作中,教學項目也變得越來越多元化,比如廣受社會歡迎的瑜伽訓練活動,在學生間頗受歡迎,但是在實際的調查中發現,當前高校瑜伽教學中還存在著一些誤區,為了強化教師的認識,這里就高校瑜伽教學的誤區修正展開探究,希望能夠起到一些積極的參考作用。
關鍵詞:高校瑜伽;教學誤區;修正途徑;分析
作為一項新興的體育訓練項目,瑜伽在我國有著比較廣泛的民眾基礎,其主要以人的精神、意識、呼吸和肢體運動進行緊密的結合,進而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在實際的調查中發現,瑜伽運動對于大學生身體素質的發展,有著極為關鍵的影響,所以,教師不妨根據學生的實際訓練情況,對其展開切實的訓練引導。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對于以往教學中存在的誤區,教師也應該進行正確認識,結合一些相關的訓練手段,修正教學問題,幫助學生獲得更為深入的瑜伽訓練體驗。
1.高校瑜伽教學中存在的誤區
1.1學生態度不夠端正
在實際的調查中發現,班級內有不少學生喜歡瑜伽運動,但是對于瑜伽課程,卻存在著一定的抵觸情緒,根據學生的反映,當前學生學習態度上的問題,一方面是比較從眾,部分同學對于瑜伽訓練活動并未建立深入的了解,只是因為大家都參與到課程訓練之中,所以隨波逐流,在課堂上的表現不夠端正;另一方面是學生身體素質較差,尤其是瑜伽訓練對學生靈活性、柔韌性有著較高的要求,導致他們無法適應這種情況,中途退出的問題時常出現。
1.2教學方法過于單一
盡管瑜伽這項運動在我國已經得到了多年的發展,但是由于部分高校的體育教學內容還比較傳統,所以教師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也表現的過于單一化。部分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直接采取單向的灌輸教學,將瑜伽訓練要點,逐項的傳授給了學生,導致學生在訓練中,產生了一些學習疑惑,影響了學習情緒;還有一些教師并未正確認識學生間的差異性,采取“一刀切”的授課思路,導致學優生和學困生在課堂上出現了截然相反的學習情緒。
1.3授課環境缺乏營造
當然,要想一門課程能夠取得相應的效果,教師除了要正確看待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在授課環境的營造上同樣不容馬虎,但是在實際的調查中發現,針對這方面的問題,教師之間還存在著一定的分歧。有些教師認為教學氛圍對于訓練成果不會產生直接的影響,所以忽略了這方面的工作,還有一些教師對教學氛圍的重要性有所認識,但是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缺乏合理的方法,導致工作過度流于表面化,未能夠取得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
2.高校瑜伽教學中誤區的修正途徑
2.1重視宏觀的教學思路
針對高校瑜伽教學工作,教師需要在宏觀的層面,強化教學思路的制定工作。首先,針對瑜伽訓練課程,教師可以引入運動教育模式,將教學節奏設定為練習期、季前期、比賽期和賽后期等四個階段,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訓練熱情,并鼓勵大家將課上內容同課下訓練結合起來;其次,由于瑜伽訓練活動中有比較豐富的理論知識,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不妨采取小組訓練的模式,創編瑜伽教學內容,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在小組中發揮相應的作用,這樣也利于整體訓練質量的提升;最后,經過瑜伽課程練習期的積累,以及季前期的創編,整個訓練將會進入到緊張的比賽期,對于學生的瑜伽技術成績,教師要給予足夠的關注,引入相關的比賽訓練模式,教師可以邀請一些專業人員來擔任評委,分析學生的表現,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瑜伽訓練的重要性。
2.2深化微觀的教學細節
針對微觀化的教學細節,教師可以結合瑜伽教學的實際課程內容,展開有效的引導。首先,教師可以將瑜伽訓練課程劃分為準備部分、訓練部分和結尾部分等三個不同的階段:在準備部分中,主要包括了常規化的課前內容、熱身活動、教師與小組長例會,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將這些內容有效的穿插在課堂之中;訓練部分主要幫助學生對一些新的瑜伽訓練內容展開練習,同時在對以往學過的知識展開穿插性的應用,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妨引導各個小組成員進行合作化的訓練認識;而在結尾部分,教師可以同各個練習小組的組長展開相應的交流溝通工作,針對瑜伽訓練的一些比賽規程、要求,在大家的幫助下,就課堂瑜伽訓練的成果進行評分。在這個過程的末期,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一些學習表現,綜合其在比賽訓練過程中的成績,展開合理的點評與分析。
2.3營造多元的教學環境
當然,為了進一步提升瑜伽教學的整體質量,教師還應該對教學環境展開有效的營造,幫助學生對瑜伽這項體育訓練項目,展開更為深入的了解,這樣才能進一步深化學生的學習認識。首先,針對瑜伽文化內容,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的方法,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內容,幫助學生對瑜伽文化進行深層次的認識,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夠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其次,為了幫助學生養成終身性的學習認識,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利用一些多元性的教學軟件,對一些難度較大的瑜伽動作展開教學分析,或者是讓學生借助一些智能化的APP,比如像“keep”等內容,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在課下定期進行打卡訓練,以此來了解他們的訓練情況,并利用互聯網平臺,雙方展開有效的訓練交流,學生既可以向教師展示一些自己的訓練成果,而教師也可以向學生推送一些有效的訓練內容,深化課堂互動的有效性,這樣對于學生學習認識的提升至關重要。
結語
總而言之,在高校體育教學的過程中,針對瑜伽訓練內容,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正確看待那些教學誤區,結合實際的教學經驗,對相關的教學細節,展開合理的把控,了解學生對于瑜伽這項運動的綜合性認識,這樣教師后續教學方法的選擇,才能更為有效。還有一點需要注意,教師在教學訓練的時候,應該堅持生本性的訓練原則,從宏觀、微觀兩個教學層面進行把控,以此來提升最終的授課質量。
參考文獻
[1]季宏茹,王俊寶.高校瑜伽課程教學現狀及對策研究[J].才智,2018(23):47-48.
[2]石真玉,何亞新,梁濤.高校瑜伽選項課教學模式探討[J].當代體育科技,2018,8(23):20-21.
[3]樊穎.高校瑜伽教學改革探討[J].納稅,2018,12(21):249.
[4]丁輝.高校瑜伽教學常見誤區的修正途徑研究[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3(02):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