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冬秀 周昕蕊
摘 要: 家庭語文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內容。對沈陽市小學生家庭語文教育現狀的抽樣調查表明:多數家長意識到家庭語文教育的重要性,小學生家庭語文教育受家長自身行為習慣、家庭經濟狀況、家庭教養方式等因素影響,當前家庭語文教育存在內容單一、缺乏實踐性與學校教育脫節等問題。
關鍵詞: 家庭語文教育 小學生 現狀調查 沈陽
家庭語文教育是父母或家庭成員中的年長者在家庭內部自覺、有意識地對兒童進行的,旨在提高兒童語文素養的教育活動。與學校語文教育相比,家庭語文教育不僅形式多樣、內容靈活,而且具有很強的傳承性,其對兒童思維模式的建構、語言能力的發展、行為模式的養成,都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隨著《關于指導推進家庭教育的五年規劃(2016—2020年)》的提出,加強對家庭教育的科學指導,開展對家庭監測評估和實踐探索成為現階段教育研究的一項任務。
一、研究背景與目的
家庭語文教育既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內容,又是語文教育的組成部分,但有關家庭語文教育的研究并未得到應有的重視。一方面在有關家庭教育的眾多研究中,從學科教育的角度專門探討家庭語文教育相關問題的研究成果并不多。另一方面在有關語文教育的研究中,雖然家庭語文教育被涵蓋于“大語文”范圍內,但因其與語文課程缺乏直接關系,少有人關注。
從教育現狀看,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家庭教育不僅得到國家層面的關注,還受到家長的重視,圍繞語文學習進行的古詩背誦、故事閱讀等活動成為家庭教育的必備內容。但從家庭語文教育實施情況看,一些家庭或將家庭語文教育狹隘地理解為讀書、看報,或將家庭語文教育的負責推卸于語文教師,將家庭語文教育等同于完成語文作業,認為應由語文教師布置家庭語文教育的內容。基于這種情況,加強對家庭語文教育的研究,把握家庭語文教育現狀,實現對家庭教育的有效指導勢在必行。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本研究于2018年4月針對沈陽市小學生家長進行了抽樣調查。其間累計共發放問卷411份,回收問卷410份,有效問卷409份,有效率為99.5%。調查問卷由37個問題組成,主要涉及七大類問題,分別為家庭基本信息、家長自身素質、家庭生活環境、家庭語文學習氛圍、家庭語文學習環境、家庭語文教育活動安排、家庭教育傳統。研究采用EXCEL軟件對數據進行歸納分析,以百分比的形式對數據進行直觀陳述。
三、研究發現
(一)小學生家庭語文教育概況
根據調研結果,當前小學生家長大多意識到家庭語文教育的重要性。在被調查者中,有77.38%的小學生家長認為家庭是培養孩子語文能力的重要場所,且有75.68%的家長參加過相關教育培訓活動,以提升個人的教育水平,充分說明家長教育意識的普遍增強。大多數家長已經認識到學校并非教育的唯一場所,語文課堂教學遠遠滿足不了孩子成長中對教育的需求。這種觀念的改變可以使家庭在孩子的語文教育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二)小學生家庭語文教育的影響因素
1.家庭語文教育受家長自身行為習慣的影響
調查顯示,家長的生活習慣往往影響家庭語文教育的具體實施及孩子良好語文學習興趣的養成。一方面家長個人的閱讀頻率與親子閱讀的頻率成正比。從表1的數據統計可以看到,對于每天都會閱讀的89名家長來說,其中有42.7%的家長每天都會帶領孩子一起閱讀與討論;在每月閱讀次數不足4次的家長中,只有3.25%的家長會每天都與孩子進行親子閱讀。另一方面家長個人的興趣愛好確實影響孩子興趣養成。調查發現,有關“家長在家庭休閑時間最常做的事”的數據,與“孩子課余時感興趣的事”的數據之間存在明顯的關聯性。結合表2的統計,在101個以讀書看報為“在家庭最常做的事”家長中,有62個家庭的子女將看書視為其課余時間感興趣的事。對于123個以看電視為家庭主要休閑活動的家長而言,其子女有47.97%同樣將看電視當作自己課余感興趣的事。
家庭語文教育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家長因疲于工作而將看電視、上網甚至打游戲作為家庭休閑時間的主要活動。雖無可厚非,但教育特別是家庭教育往往是潛移默化的。兒童天生極強的模仿能力使他們成為映照家長自身行為的鏡子。對于家庭語文教育而言,再多的教育理論、再高明的教育方法,也抵不過家長的身體力行、言傳身教。因此,家長自身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家長自身的語文學習行為都會影響家庭語文教育的開展。
2. 家庭語文教育受家庭經濟狀況的影響
調查顯示,家庭經濟狀況是影響家庭語文教育的重要因素。在被調查的家庭中,月收入在5000元—10000元的家庭占總比44.53%,數量最多。這說明多數被調查家庭處于小康水平。在這些經濟生活狀況較好的家庭中,家庭月收入越高,家長對孩子教育的經濟投入就越多。例如在家庭月收入10000元以上的家庭中,有51.16%的家庭藏書量在100本以上,有70.93%的家庭在“家庭常組織外出到博物館等文化場所參觀”一題中選擇了符合。對于家庭月收入較高的家庭,家長經常為孩子購買圖書、帶孩子外出游學,以拓寬孩子的語文知識面,提高孩子的審美感受力,培養孩子的寫作能力。所以,經濟狀況成為影響家庭語文教育的重要因素,家庭經濟實力直接影響其對孩子的教育投資。
3.家庭語文教育受家庭教養方式的影響
調查顯示,民主的教養方式有助于家庭語文教育的開展。根據表3可知,有超過半數的被調查者認為自己在家庭語文教育中采用了民主教養方式,他們大多采用閑聊的方式與孩子溝通,很少與孩子爭吵。同時,結合家庭親子閱讀頻率的相關數據可以發現,那些經常與孩子吵架、家庭氛圍不和諧的家長往往較少與孩子交流或閱讀討論。以數據來看,在“孩子與家長經常爭吵嗎”這一題中選擇“總是”的家長有5位,選擇“經常”的家長有14位,而在這些家長中,有11位家長在關于親子閱讀頻率的題中選擇了“每月不足4次”。對于這類家庭,父母與孩子往往缺少交流,家長難以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這樣的家庭語文教育是在不了解孩子實際情況下進行的,其效果會大打折扣。相反,在民主和諧的家庭氛圍中,父母會更有針對性地進行家庭語文教育,孩子也會更加主動接受家庭語文教育。
(三)小學生家庭語文教育存在的問題
1.家庭語文教育內容單一
調查顯示,當前家長往往將家庭語文教育的內容局限于檢查語文作業。由表4可以看到,有54.99%的家長將檢查孩子的語文作業視為家庭語文教育中每日必須完成的工作之一。這種對家庭語文教育的認識縮小了家庭語文教育的內涵。當前,家長雖然普遍認識到了家庭語文教育的重要性,但對于如何實施家庭語文教育,多數家長缺少行之有效的策略。家長們僅僅把家庭語文教育當作學校語文教育的輔助形式,并沒有意識到家庭在語文教育中的主體地位。家庭語文教育應從日常生活小事著手,在點滴中培養孩子學習語文的興趣和習慣。家長應掌握家庭語文教育的主動權,做家庭語文教育的主要承擔者,主動引導孩子,而不是被動地受制于家庭作業,將家庭語文教育內容局限于輔導作業。
2.家庭語文教育缺乏實踐性
調查顯示,當前家庭語文教育缺少實踐性。家長通常將家庭語文教育限制在家庭內部進行,較少組織孩子參與實踐性的家庭語文學習活動。所謂實踐性的家庭語文學習活動主要指兒童通過親身實踐、動手操作獲得知識、提升能力的活動。調查中,關于“家庭經常組織外出到博物館等文化場所參觀”一題,選擇“完全符合”的家長僅有82位,只占總體的19.95%;在“家長是否帶孩子去圖書館”一題中,選擇“半年2次~4次”的家長有153人,占總數的37.23%,僅有41位家長每周會帶孩子去圖書館2次~4次。這說明家長帶孩子參觀博物館等文化場所,使其通過親身體驗獲得語文體驗的活動較少。從教育實際看,實踐性家庭語文教育活動,不僅可以讓學生將書本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加深孩子對知識的認識與理解,而且可以彌補語文課堂上的不足,增加學生的身心體驗。
3.家庭語文教育忽視口語表達訓練
雖然多數家長已經認識到家庭語文教育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以親子閱讀的方式與孩子共同進行語文學習,但多數家長只意識到了孩子閱讀能力的培養,而忽視對口語表達、想象力、創造力的培養。調查結果顯示,對于“在與孩子一起閱讀時,我經常會讓孩子對故事的情節進行想象和創新”,僅有74位家長選擇了“完全符合”,僅占總數的18%。部分家長在家庭語文教育中一味地注重讓孩子接受、吸收知識,而忽略表達能力、想象力等語文能力的培養。因此,在家庭語文教育中,家長需要有意識地為孩子創設口語交際環境,提供口語交際內容,引導孩子主動開口,提高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
4.家庭語文教育與學校語文教育脫節
調查發現,當前家庭語文教育與學校語文教育缺少聯系。在被調查者中,有40.88%的家長只通過考試成績了解孩子的語文學習狀況,僅有65名家長會通過與老師的聯系了解孩子的語文學習狀況,占總體的15.82%。由于缺少對學校語文教育內容、教育方法的了解,許多家長并不了解孩子學校語文學習的真實狀況。而在這種情況下開展的家庭語文教育,不僅難以與學校語文教育相適應,有時甚至還會與學校語文教育背道而馳,使得大語文教育缺少連貫性和整體性,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造成不良的影響。為此,一方面需加強家校溝通,構建家校聯合體系。另一方面家長要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在各項活動中進一步了解孩子學習狀況。譬如在“家長開放日”走進學校,親自了解孩子的聽課狀態、老師的授課情況,并與老師溝通,這樣才能更好地針對孩子的實際情況實施家庭語文教育。
四、結論與建議
通過對沈陽市小學生家庭語文教育現狀的調查,在數據分析的基礎上可以得出結論:一方面家庭語文教育實施受家長自身行為習慣、家庭經濟狀況、家庭教養方式的影響。另一方面雖然當前多數家庭已經認識到家庭語文教育的重要性,并有意識地開展家庭語文教育。但由于缺乏教育方法的指導,家庭語文教育存在教育內容單一、片面及與學校語文教育脫節等不足。基于此,家長應注意營造良好舒適的學習環境、民主和諧的生活環境及良好的家庭語文教育氛圍,以更好地發揮出家庭語文教育的教育功能。同時,借助生活化、日常化的學習內容拓寬家庭語文教育內容。此外,通過家校有效溝通,了解孩子的語文學習情況,以增強家庭語文教育的實施效果。
參考文獻:
[1]張莉萍.論家庭教育方式與兒童個性的形成[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4(2):154-156.
[2]曹婷.基于“大語文教育”的家庭語文教育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15.
[3]王嬋.蘇霍姆林斯基的“家長教育”思想對我國家長教育的啟示[J].考試周刊,2014(6):166-167.
本文為遼寧省教育廳科學研究一般項目《遼寧省中小學生家庭語文教育的實證研究》研究成果,項目編號:W2015290,項目負責人:張冬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