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維江
摘要:本文通過對傳統語文課的思考,闡述了運用參與式教學方法的主要形式和優點,提出參與式教學是一個新事物,它遵循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是真正的21世紀的教育模式。
關鍵詞:參與式;教學實踐
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弊端及教師的困惑: 因受辦學條件、地域條件等多方面原因的影響,許多教師的課堂基本就是“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張嘴”的現狀,僅局限于課堂講學,形成了“課堂中心、教師中心、書本中心”的封閉性。習慣于“結論式”教學,不習慣“過程”教學。注重強制學生“聽”好課,忽視了學生的興趣。21世紀陳舊的教育模式應該有所改變,要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語文教育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幫助學生掌握和運用基本的語文知識,更要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敏捷的思維能力和勇于創新的精神,下面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談談對參與式教學的一些認識。
一、本人進行參與式教學的主要形式及效果
(一)、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創建“參與”環境。
學生學習本來就應當是個能動的過程,可是很長時間以來,舊的觀念傳統看法以及某些客觀存在的現實問題都使得學生學習很被動。教師應該為學生創造條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順利的獲取新知識。一位教育學家曾經說過:學習任何知識的有效途徑是自己去發現。的確,自己發現的東西印象最深刻,也最易弄懂其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那種生怕學生少學了點什么,生怕忽視了某一點而不厭其煩地講或重復的辦法絕對是難以培養出創造性人才的。
作為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師,就應該改變以往的那種“一種臉、一張嘴、一個調、一支筆”的舊的呆板教學模式。要精心的備課,鉆研教材,分析學生情況,考慮教法練法;教師由過去的“講演者”變為“表演者”,學生由以前的“聽眾”轉為“發言人”,教師成了學生的組織者、監督者和幫手。學生在這種輕松、愉快、參與意識極濃的氛圍中情緒高漲,自己吸收消化知識,運用自如,不是能很有效的增強記憶力嗎?師生雙方不是都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嗎?我們作老師的又何苦唾沫飛濺、苦口啞嗓的一堂課“填鴨”呢?為什么不做個可愛的導演去組織引導學生自己活動呢?
(二)、給學生充分的時間,保證從容參與。
在課堂40分鐘內,要交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那么就要切切實實的把教師的活動時間壓下來,最大限度的安排學生參與的時間,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談、思、議、說、寫。不能只流于形式,要注重效果。一般的說,一堂課上每個學生課堂參與的時間應當占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保證學生能從容參與。
(三)、營造和諧的氛圍,促使主動參與。
融洽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能夠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
1.激發學習興趣,創設樂學的課堂氛圍。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引人入勝的啟發導入,扣人心弦的懸念設置,發人深思的巧妙提問,短小精悍的故事趣談及形式多樣的生動形象的直觀教學,都能激發出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創設出樂學的課堂氛圍,促使學生樂于參與。
2.運用激勵機制,創設自信的課堂氛圍。
正確的激勵機制是培養學生產生“主體意識”的重要環節。
激勵是升華學生情緒的一種驅動力,學生在參與中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教師要鼓勵學生樹立克服困難的信心,激勵學生積極思維,形成強烈的學習初因,創造自信的課堂教學氛圍,促使學生奮發參與。
3.加強情感交流,創設融洽的課堂氛圍。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情感極大的影響著教學的過程,師生之間良好的情感基礎是教學成功的前提。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就是這個道理。教師走進課堂時面帶微笑,用和藹有神的目光看著學生,學生就都能從目光中感受到教師的親切,學習的歡樂,從而以良好的心境參與到學習中去。
二、課外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
(一)讀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博覽群書,對增長學生知識無疑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在班上放置圖書柜,要求同學們定期交換閱讀課外讀物。學生的信心積極性很高,樂于多讀書,從書中汲取知識,鍛煉閱讀能力。同時要求學生要有目的地讀書,將其中優秀的詞、句、段摘記。
(二)寫
學生把所學知識體現出來的根本途徑是寫。學生在練寫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加以改進,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則增強學生的信心,在不斷學習寫的過程中,學生的語文知識綜合牢記于心。在這方面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我主要采取以下幾種途徑:
1.抄。即“優秀詞、句、段摘抄”, “優 秀詞、句、段摘抄”是要求學生把叢書中學到或看到的好的詞語、句子或一段文字摘抄下來,學生在讀書時間便可完成。這種方法,使學生欣賞文字的能力得到提高。
2.日記。把一天中感觸最深的事情或自己心中的想法寫下來便是日記。我們把 最廣闊的空間交給學生,在日記里自由發揮。日記不需要華麗的詞藻,動聽的語句,但一定要是發自內心的感受。學生在日記里可以傾談心里話,這最能體現學生的心理狀況,利于師生的溝通,也是最能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
(三)說
在“說”這一方面,我們的主要途徑是演講,小廣播和詩文素養。
1.演講。演講為學生創造了一個最全面展示自己的機會,學生在課堂內外,所 學的各種知識,都可以在演講中得以體現。這不但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而且還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因此學生在演講中各盡其能充分發揮才能。
2.小廣播。每天課間是“學生廣播站”的播出時間,學生對此反應強烈。自開 播以來,投稿者積極踴躍,內容豐富多彩,同時廣播員也認真對待,并且很多學生積極爭當小廣播員,學生的這種態度,確實是廣播發揮了作用,提高了寫作能力。
參與式教學給予了學生一定的選擇權和自主權,學生就會去思考,尋找自己的興趣所在,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其次,參與式教學在一定程度上為學生提供了展示才華的機會,不但有利于思維能力的培養,而且能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最后,參與式教學能削弱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使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產生一些新觀點、新想法,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林鍇. 農村地區小學語文課外閱讀資源的開發[D].中央民族大學,2016.
[2]趙莉娜.關于農村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活動的實踐[J].求知導刊,2015(1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