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嘉漪
摘要:中學生作為年輕的一代,背負了長輩們太多的殷切期望,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學業上優秀、在能力上突出,但是他們卻常常忽略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心理健康的變化。目前,我國中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的現狀不容樂觀。本文主要闡述了目前我國中學生普遍出現的心理問題以及在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做法和建議。
關鍵詞:中學生;心理;問題;教育
一、中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
1.學習問題
首先是學習帶來的壓力問題。中學生的學習壓力主要來源于家庭,很多父母對孩子期望值太高,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但在教育方式和方法上卻缺乏正確的引導和交流,一味地給孩子灌輸學習成績的重要性,讓孩子在心理上背上了沉重的枷鎖,這種做法致使大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不到學習的快樂而只過分地關注學習成績的提高,久而久之,一部分學習成績波動大或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因長時間得不到肯定和理解逐漸對學習失去了興趣和耐心,導致出現厭學、逃學、輟學等現象的發生。再加之升學壓力的提高,一部分學生常常會在不自覺的情況下把自己的學習成績與其他同學相比較,這種長時間的攀比讓他們脆弱的心理常常會出現失衡、嫉妒乃至仇恨的情緒,深深危害著中學生的身心健康。
2.網絡成癮問題
第二大問題是網絡成癮的問題,據有關數據統計,中學生占網絡成癮人數的14.8%。在這個信息技術發達的時代,電子產品已經成為了每個人的必需品,它在給人們帶來不少便利的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不少的麻煩。尤其是對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中學生來說,電子產品把控不好很容易讓他們沉迷其中無法自拔。那些終日以手機和電腦為伴,沉迷于網絡游戲或網聊網戀的中學生,每天無心向學,聽不進任何人的勸說,最終把美好的人生階段都葬送在網癮上,等到他們幡然醒悟的時候人生最關鍵的學生生涯已經錯過。
3. 情感問題
中學生正處于逐步走向成年的關鍵時期,隨著心理和生理各方面的成長,情感方面也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這些變化對心智還未完全成熟的中學生來說難以應對,這種時候就很容易引發中學生的情感問題。這些情感包括了與長輩、與同學、與朋友之間的溝通相處問題以及與異性之間的早戀問題。如果這些問題處理不好會對他們以后的人生產生很大的影響。目前有很多的中學生都有輕微的自閉心理,他們的很多事情不愿與親朋好友進行溝通分享和交流,這種長期缺乏溝通交流的相處模式,很容易讓他們養成對親情冷漠,對長輩不敬的不良心理,要么陷入早戀無法走出、過分叛逆難以管教,這些情況都讓家長們百爪撓心而又束手無策。
二、關于我國中學生心理教育的思考
據某研究報告中數據顯示,學生接受教育的來源及其比例,家庭占51%,學校占34%,社會占15%。由此可見,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家庭,學校和社會這三個環境對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目前,越來越多的中學生被心理問題所困擾,因此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得到高度重視,家庭、學校和社會等方面應當共同配合,做好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家庭方面的教育
家庭是對中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場所,父母則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老師。家長的一言一行,對中學生的成長至關重要。和睦的家庭氛圍,有利于孩子健康心理的養成。而紛擾不斷的家庭關系,無論是對孩子的學習還是身心成長都會產生極其不良的影響。現實生活中,出現心理問題的孩子多是離異家庭或是父母教育不得當的家庭,他們往往通過厭學、逃學,網癮,打架等不良行為來博取父母對自己的關注。另外,家庭生活水平的參差不齊和家庭成員的日常行為也會對中學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影響,例如孩子出現的攀比心理,獨生子女的自傲心理等等。因此,作為一名學生的家長,必須重視孩子的心理教育,時刻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在不給他們制造過多的學習壓力的同時也要適度地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讓他們在一個健康積極向上的環境中快樂成長。
2.學校的心理教育
在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建設中,如果說家庭教育起到基礎性的作用,那么學校則能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學生在學校中的主要任務是學習,但是與此同時因學習引起的心理問題也是不容忽視的。現如今在各種升學壓力變得越發緊張的情況下,學生的心理波動尤其明顯。這個時候,各科老師對于學生成績好壞的態度,以及相關解決問題的方法就變得十分重要。因為中學生的心智尚不成熟,在遇到學習問題、早戀問題及同學中的關系問題的時候無法正確的處理和排解,這種時候所在學校的相關教育和老師的正確引導就變得尤為重要。如果每所學校都能開設一科關于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定期組織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并設立一所學生心理專家咨室,那么,我相信這對學生養成健康的心理素質會起到很大的幫助作用。
3.社會方面的心理教育
由于中學生正處于人生的青春期,他們屏蔽不良影響的能力很弱,目前社會上存在的一些不良風氣和行為很容易把他們美好的人生軌跡帶入歧途。因此,良好的社會環境是中學生建立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所以我們大力倡導政府部門、社會團體和相關的醫療組織應該積極行動起來,密切關注青少年的身心成長,通過公益視頻,專家講壇,期刊報紙等方式,大力宣傳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普及中學生心理問題知識,通過設立公益心理疏導工作室及開展各種有益身心健康的公益活動等方式,為中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在不斷打擊各種不良社會現象的同時積極弘揚中華文化的正能量,為中學生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結論
我們知道,學生的第一任務是學習,但是作為父母不應該只是一味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作為家庭,學校和社會都有責任為學生提供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讓他們在順利成長的同時享受學習所帶來的興趣和樂趣。目前,基于中學生出現的心理問題,作為家長和學校的老師作都應密切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讓他們在遇到心理問題的時候都能迎刃而解。
參考文獻
[1] 謝華. 中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問題及路徑探析[J]. 教學與管理. 2014 年2 月20 日.
[2] 鄒昌浪,霍靜靜,王瀟婕. 論中學生心理健康存在的問題與教育對策[J].科技文匯.2018年2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