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程
摘要:核心素養要求下的語文教學,關乎學生思想觀念、行為舉止,可以提升學生的語文知識儲備、思想覺悟和道德修養。而農村教學條件有限,高中語文教師應當在有限的教學資源下,優化教學方式,構建高中語文聽說讀寫同步教學課堂,提升學生綜合語文素養。下面,筆者將從三方面入手,就以上話題進行淺顯的探索和研究。
關鍵詞:高中語文;聽說讀寫;語文核心素養
高三時間緊迫、任務繁重,因而,教師應當優化教學理念和形式,在高中語文聽說讀寫教學中注重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并做到如下幾點:利用課前五分鐘進行時事評論,為其積累寫作素材;統籌歸納語文知識,提升學生的成語積累和對病句的學習理解水平。借此提升高三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提升其應試能力和整體水平。接下來,筆者將結合自結合自身的研究和經驗,對以上話題展開淺顯的探究,望筆者拙見能引起諸位深思,若有不當亦歡迎指正。
一、利用課前五分鐘進行時事評論,為學生積累寫作素材,提升其思維能力
高考的作文形式年年都有改革與創新,近幾年的作文題材在很大程度上貼近了現實性與時代性。如今,時政問題越來越被融入到近年的語文高考選題中,體現在閱讀理解、作文寫作等諸多方面。在核心素養要求下,高三語文教學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要關注時政,以令其貼合時代、靠近社會、追求實際。而近幾年的高考作文命題更是大多來源于社會現實和時政問題。例如,2018年甘肅、遼寧、新疆等多個省份的高考作文題目均為“對戰機防護”,以契合當時的時政背景。于是,在實際教學中,筆者便結合高三學生的學習特征、時間分配等情況,利用課前五分鐘組織學生進行時事評論,以便為學生積累寫作素材,提升其思維能力。在一次課前評論活動中,筆者便以前不久發生的“紅黃藍幼兒園事件”為主題,請學生對其進行評論并分析其時政內涵、可能出的作文立意點等內容。不少學生自道德層面、教師職責、機構監管、社會輿論等層面發表了自己的見解,思維清晰且觀點明確。但是因為時間有限所以筆者一次只找一名學生進行回答,學生也很珍惜發言機會,均在積極準備。如此,可以構建看時政、說觀點的語文課堂,提升學生的語文聽、說能力。
二、將成語以不同主題進行統籌整合并開展交流會,提升學生歸納表達能力
高三語文復習,一般是對語文學習的能力層級進行拆解分化,通過專題復習來逐項落實考試大綱對考生語文能力的要求。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筆者以考試說明為基礎,以考綱要求的語文學習能力層級為核心,抽象出各專題之間相通的規律性的東西,對專題進行整合,以此為突破口,優化學生語文思維,進而提升其語文歸納表達能力。例如,在學習和復習成語類的相關知識時,筆者便組織學生開展了“成語歸類比賽”“成語學習交流大會”等活動,以節省學生的復習時間,提升其對成語的理解并幫助學生探索成語之間的關聯性。在教學中,筆者便曾以“明月”“思鄉”“方向”“典故”等內容為主題,引導學生對高三所需要掌握的成語知識進行了匯總歸類,因為,這種方式更為節省時間且具有條理性,不少學生對此表示很支持,并能夠自主參與其中。于是筆者趁熱打鐵,組織學生開展了相關主題的成語交流會,以成語接龍、成語續寫、“成語找朋友”等形式幫助學生進行分享交流,以進一步提升其語文歸納表達能力。
三、積極開展語文課堂“花式讀病句”的活動,提升學生的朗讀和分析能力
在教學中,教學形式和理念的優劣,關乎著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死板單調的教學方式和理念會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使其感到煩厭產生抵觸情緒。故而,教師應當優化教學形式,積極開展各種趣味性的語文課堂活動,提升高中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和課堂參與度,幫助其養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不斷深化其對文章、對詞句的理解,以培促進其語文朗讀分析能力和整體素養的提升。例如,在進行病句復習的相關活動時,筆者提倡學生以“花式”讀病句的方式復習和記憶相關病句句型、知識點、易錯點等內容。如,筆者便組織學生兩兩一組進行病句的誦讀練習和檢查。而對于一些出自小說、動漫等臺詞性強、語感強的病句,筆者便請學生帶著感情去反復朗讀,或者組織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以便幫助學生認清句子問題所在。另外,筆者還推薦學生在課后閱讀一些名言警句和名著,以擴大其閱讀量,提升其語感。并且,筆者還組織學生開展了相應的語文活動,以便引導學生花式讀病句,從而幫助其分析句子到底錯在了哪里,而我們應該如何去正確書寫和表達一句話,借此提升學生的朗讀分析能力。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三復習的時間極為緊迫,而農村的教學設施和資源均很有限,眾高中語文教師應當優化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方式,充分利用有效學習時間,構建聽說讀寫多樣化語文課堂,以增強學生的應試能力,提升其語文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馬志偉.新課程標準下高中語文互動教學方法的探究[J].青春歲月.2011.14
[2]胡瑋.對新課程理念下高中語文教師角色轉換的思考[J].文教資料.20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