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晨
12月1日,中美元首在布宜諾斯艾利斯舉行會晤,這是在兩國關系面臨多種挑戰,需要做出重大調整的關鍵時刻舉行的一次元首峰會,達成多項共識,使一度趨于緊張的兩國關系得到了一定緩和,這也許將成為改善中美關系的新契機。
此次會晤至少傳達出以下幾個重要信息:第一,雙方重申對兩國關系重要性的認識。第二,雙方同意以協調、合作、穩定為基調推進中美關系。第三,雙方就停止相互加征新的關稅達成共識。中美元首會晤中,習近平主席指出,中美在促進世界和平和繁榮方面共同肩負著重要責任。一個良好的中美關系符合兩國人民根本利益,也是國際社會的普遍期待。特朗普總統表示,美中關系十分特殊、重要,我們兩國都是有重要世界影響的國家,雙方保持良好合作關系對兩國和世界有利。
“這是一次在關鍵時期舉行的重要會晤”。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張宇燕說,中美兩國合則兩利,斗則俱傷。今年3月以來,兩國貿易摩擦不斷升級,對兩國相關產業和全球貿易都產生了不利影響。
張宇燕認為,中美兩國元首會晤充分表明,兩國通過協商溝通方式妥善管控分歧,是避免出現“雙輸”結果最重要且現實的優先選項。習近平主席和特朗普總統通過面對面晤談,直面問題,坦誠深入交換意見,向外界釋放了中美兩國有解決問題誠意的積極信號,這對于中美關系的發展,無疑具有重要的指向標意義。
中國太平洋經濟合作全國委員會會長蘇格說,中美兩國元首會晤達成了重要共識,為今后一個時期中美關系的發展作出了規劃,指明了方向。
貿易戰沒有贏家。今年早些時候,美國挑起的貿易戰大棒打向歐洲、日本、俄羅斯和中國等國家和地區。其中,美國與中國之間的貿易摩擦最為引人矚目。中美高層曾就解決雙方的貿易分歧進行了多輪談判,有的還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后來皆因美國出爾反爾,導致談判成果未能瓜熟蒂落。而貿易摩擦的風聲鶴唳,卻讓本來就趨向緊張的中美關系更加顯得草木皆兵。
伴隨貿易關系的緊張,美國又在臺海、南海等多個中國核心利益要害處挑事兒。中國接下來的強勢維權,也一個接著一個。在貿易方面,中國針對美國挑起的事端可以說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制裁別人慣了的美國遇到中國的強勢反擊,居然賺不到半點便宜,反而造成國內經濟哀鴻一片,眾多企業和工商界大佬怨聲載道,美國股市也是一片慘狀。
11月上旬美國中期選舉,國會參眾兩院投票結果:民主黨時隔8年之后重奪眾議院多數黨地位,而共和黨則鞏固了參議院多數黨地位。此次中期選舉令美國政治重新洗牌。新的兩黨政治格局,特別是“分裂國會”的出現,勢必給特朗普政府帶來更多掣肘。
民主黨掌控國會眾議院后,特朗普政府通過國會撥款建造美墨邊境墻的計劃恐成泡影,他在中期選舉選戰期間承諾的針對中產階層的第二波減稅行動難度加大。眾議院民主黨人還可能會要求特朗普公開他的納稅單,并可能針對他展開一些特定調查。如此一來,一向我行我素的特朗普將受到法定和程序層面強有力制約,特氏的行動將受限。民主黨掌控眾議院后,特朗普政府在經濟財政方面的政策舉措將可能受到來自眾議院的嚴重制約。在這種國內政治背景下,美國總統特朗普需要在外部暫時穩住陣腳,及時給受到爭議頗多、殺敵一千自損一千的中美貿易摩擦熄火,是特朗普正確的選擇。
美國的保守主義不得人心,與之相反,中國打出一系列經濟開放牌,在中美貿易戰中爭取了主動。美國繼續貿易領域的錯誤舉動,不僅會失去中國,還會失去世界。而沒有美國的中國卻不會放慢開放發展的腳步。中國在今年進一步加強鞏固了與上合組織、金磚國家、非洲國家以及東盟各國的經貿關系,繼續大力推動一帶一路,改善了同日本和韓國的經貿關系。中美貿易摩擦期間,中國頂住壓力,進出口再創新高。根據海關統計,上半年我國進出口總額14.12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9%;其中出口7.51萬億元,增長4.9%;進口6.61萬億元,增長11.5%;順差9013.2億元。
中美關系的主體形態是“斗而不破”,美國的主體民族歷來好斗,對這樣的民族如果我們只是彬彬有禮、一味順從則是大錯特錯,相反敢于同其斗爭,敢打敢勝才能與其相處。但真打大打卻未必符合中國的利益。因此,我們會選擇打打談談、以打促談的方式與之周旋。另外,在斗而未破之前,美國人往往也會主動找中國人和解??偨Y今年以來的中美貿易爭端,充分體現了這樣的特點——就是以斗爭求合作則合作存,相反以妥協求合作則合作亡。
目前,中美雙方已經決定,不再對其他新的產品加征新的關稅。那么對于已經加征的關稅來說,今后會維持現狀?還是也一并降下來?應當說,中美在經貿方面的矛盾,也折射出一定貿易失衡的問題,這與美國過去對華貿易政策有很大關系,美國作為一個工業和高科技國家,在這兩大領域的對華出口卻有著諸多限制;相反農產品卻成為向中國出口最多的產品之一,而中國卻想要在農產品進口方面有更多國家可以選擇。因此,此前中美貿易摩擦凸顯的不簡單只是個關稅高低的問題,我們也大可不必急于就此前的貿易戰結果展開談判,就是談,也要在真正對我有利的貿易結構框架下來進行。對于以往不合理的或是對中國有害的產品進口(如轉基因大豆、洋垃圾等),以及阻礙中國技術進步的低端產品或給我國環境帶來污染的企業(有許多還是合資和外商獨資)生產產品的出口,中國應該加以調整摒棄。從這個角度看,我們不妨將今年中美貿易摩擦“壞事轉好事”,借此契機修正我們的進出口貿易結構,而不是單純的將其當做是一個關稅問題來處理。
中美貿易關系需要與時俱進,在新形勢下針對以往貿易結構性、質量性問題作出正確的調整,形成更加合理穩定的雙邊貿易關系是十分必要的。
中美貿易摩擦不僅是個經濟問題,還是國際政治問題。
面對美國對華動輒就打“臺灣牌”,或把臺灣當作與我國談判的政治籌碼,我們也要考慮拿出更多的牌和美國打。我們會發現,不想喪失全球霸權地位的美國,其短板并不比我們少。在敘利亞、伊朗、朝鮮半島等戰略重點方向,近年來我們看到美國一直是在退讓,而美國的對手卻在戰略戰術上處于進攻位置。盡管這樣的趨勢并不明顯,但卻真實的發生了。君不見,在這些問題上,美國對朝鮮、伊朗、俄羅斯的制裁,一個比一個失敗,而美國更不敢像曾經那樣選擇以戰爭的模式對相關國家予以擺平。這些跡象證明,美國至少是在緩慢的衰退。那么在這個過程中,美國是否會選擇放棄它在全球多個地區的戰略支點,僅僅做一個區域性大國?這種可能性極低。做一個全球性的大國并對世界施加影響,依然是美國的固有思維,也是美國的立國命脈。但是,要維系這樣美式思維與命脈,與中國對抗毫無疑問是愚蠢的。
接下來,我國要重點圍繞美國慣打“臺灣牌”的伎倆進行有針對性的研究,并找出破局的辦法;在伊朗、俄羅斯、中東、朝鮮半島等多個方向,也要盡可能多地做出符合我國利益的牌局,以更加積極的外交姿態開展各種全球化布局,應對美國新的挑釁。也許只有這樣,才真正是保證中美關系健康發展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