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軍
摘要:隨著教育教學水平的不斷提升,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要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改變教師是課堂主體的現狀,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豐富課堂教學形式,創新教學思維,以更好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所以下文就“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展開論述。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 初中歷史 應用
所謂小組合作學習,指的就是教師在遵循組間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水平相差無幾,組內學生各具所長,且學習方式和學習水平不同的方式進行分組,以便小組成員均能夠發揮自身的學習能動性進行自主探究學習,并進行小組討論研究,使小組成員的學習水平和成績共同提升的一種學習方式。由于初中歷史是學生在初中學習的重點科目,所以教師需要合理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進行歷史教學[1]。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性
由于歷史教材文字性較強,且教師教學方式死板,歷史課堂上經常出現教師令學生自主閱讀并背誦相關內容的現象,雖然這種方式能夠極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應試成績,但是卻會降低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影響學生的記憶力,極大程度阻礙了學生歷史成績的提升,而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開展歷史教學,首先能夠提升學生探究歷史知識的欲望,其為了在同學面前更好的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會更加努力的對歷史知識進行研究學習,從而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和思考能力的提升;其次,小組合作學習能夠令小組成員之間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小組成員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能夠將自己的思想與同組成員進行溝通交流,從而有利于促進小組成員的共同進步;最后,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能夠通過學生的自主研究,強化學生對歷史知識掌握和應用,促進學生歷史素養的提升[2]。
二、如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一)合理進行小組分配
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是小組,只有能夠合理進行小組成員的分配,才能夠保證小組成員能夠發揮自身所長,并進行分工合作,以便發揮學生的長處共同進行歷史知識的學習[3]。所以教師首先應控制小組成員的人數在4-6人之間,并保證小組成員能夠包含學習能力強和學習能力差的不同學生,在此基礎上,合理對學生進行任務分配,保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教師在對《青銅器與甲骨文》的知識進行教學時,就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在課前為學生布置相關的學習任務,并合理分配組內人員的任務,對于活潑好動的學生,教師可以讓其負責對青銅器與甲骨文的資料進行收集,對夏朝、商朝和西周的青銅文明狀況進行收集,并將資料整理成文字和圖片,比如對三星堆文化、司母戊鼎等資料和圖片進行收集,以便學生在課堂上能夠對青銅文化和甲骨文的資料進行掌握;對于書寫能力強的學生,可以在小組成員進行討論的過程中進行問題和答案的記錄,以便最后做出整理報告,由表達能力的強的學生負責對討論的結果和學習的成果進行展示;小組長可以由組織能力強的學生擔任,其主要負責進行成員任務完成情況的檢查,可以負責課堂討論學習過程中組內秩序的監督。以此保證組內成員各司其職,不僅能夠更好的集中小組成員學習的積極性和注意力,還能夠提升小組成員的責任感,強化其對學習內容的把握,直接提升了課堂教學效率[4]。
(二)明確小組合作學習目的,合理提出思考問題
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之前,教師需要對學生合作學習的目的進行明確,并設置探究問題,以便小組成員能夠根據問題內容進行探究學習,使其學習過程中節約時間,提升學習效率[5]。例如:教師在對《百家爭鳴》的歷史知識進行講解的過程中,就可以明確該課程的學習目的就是對春秋戰國時期的政治、經濟發展過程中各個思想學家的思想主張,那么教師就可以設置老子、孔子、莊子、墨子、韓非子和孫武的思想和主張都是什么,其遺留下的代表作品都有什么?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分工分別進行即為思想學家的思想主張的尋找,進而溝通交流彼此的學習成果,對老子的事物間是相互依存且存在對立面的,對立的雙方可以進行轉化,所以看待事物需要考慮正反兩個方面的因素,代表作品為《道德經》、孔子的儒家思想,孟子的仁治思想等進行學習,保證學生在明確重點內容的基礎上再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極大程度強化了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把握,節約了課堂時間,提升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6]。
(三)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
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但是學生的認知和學習能力均有限,所以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必須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引導學生對重點學習內容進行重點學習,對難點學習內容進行講解分析,強化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果[7]。例如:教師在對《明朝的統治》的歷史知識講解的過程中,學生在進行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僅僅能夠對相關的歷史背景、強化權力的措施和經濟發展、文化發展和政治發展的現象,卻很難深入挖掘相關因素,所以很難對該課程內容進行深入掌握,那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可以適度進行引導,比如朱元璋在成為皇帝之后,進行了中央集權、地方分權和軍事能力的強化,但是其進行這一些列改革的目的是什么呢?給小組成員以時間進行討論,經教師引導,學生就會知道這一些列舉措有利于高度集中朱元璋的權利,有利于進行君主專制,所以其改革的目的就是為了強化皇權。通過教師的引導,便于學生對重點難點內容進行深入探究。此外,教師還需要發揮自身的職能,及時為學生解疑答惑。
(四)合理設置小組間競爭機制
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就是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歷史學習,初中生爭強好勝心理強,那么采用小組間的競爭機制,就能夠最大程度激發學生對歷史知識進行探究的欲望,從而提升教學效率,活躍歷史課堂的教學氛圍,提升學生的競爭意識。例如:教師可以設置問題搶答的方式,以小組加分制,答對加5分,答錯減5分,哪個小組先達到100分則獲勝,在進行問題搶答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問學生八國聯軍侵華的時間、辛丑條約簽訂的時間、盛唐氣象主要包含哪幾個方面的內容等多種問題,不僅能夠鞏固學生的歷史知識,還能夠提高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復習積極性,有利于提升歷史復習課的學習效率[8]。
(五)小組合作學習與實踐相結合
實踐能夠強化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能夠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還能夠充實歷史教學內容,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所以教師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應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例如:教師在對西安事變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讓學生扮演張學良和楊虎城,演繹電影西安事變的片段,以此讓小組學生在進行小組表演的過程中對西安事變的事變過程和解決方法進行了解,減少枯燥的進行文字閱讀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的現狀,能夠以此提升學生對歷史內容的掌握,并且能夠提高歷史課堂的活躍氣氛,有利于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表演能力、合作能力、理解能力等多種能力,讓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到歷史事件的內涵,有利于促進學生歷史素養的增長[9]。
(六)合理評價
合理的教學評價不僅能夠提升小組成員進行合作學習的積極性,還能夠發現學生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的閃光點,找出學生學習中的不足,并及時糾正學生認識中存在錯誤,對于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改進具有積極意義。所以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的過程中,不能僅僅對學生最終討論結果進行評價,還需要對討論的過程、學生的認識、學生的態度進行綜合評價,若是學生最終討論的結果存在錯誤,還應及時點出,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可謾罵或者指責,而是要幫助學生分析存在錯誤的原因,以減少學生在以后的合作學習中再次出現類似問題。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對初中生進行歷史教學的過程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能夠最大程度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積極性,能夠活躍歷史課堂的教學氛圍,強化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能夠提升學生的人際交流能力、口語表達能力、獨立自主能力、思維想象能力、競爭意識和團隊精神,所以教師需要合理進行分組、明確學習目的、發揮自身引導作用、合理設置競爭環節、融入歷史實踐內容,并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合理評價,以此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升學生的歷史素養。
參考文獻:
[1]趙麗.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6,(04):00145-00145.
[2]姚集文.小組合作學習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思考[J].神州,2018,(08):103-103.
[3]劉永蘭,鄒勝勇.“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贏未來,2017,(06):0156-0156.
[4]雷倫明.“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7,(32):137-138.
[5]于海龍.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高考,2017,(12):38-38.
[6]李俊賢.芻議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新課程(中),2017,(02):169-169.
[7]石海艷.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研究[J].新課程(中),2017,(06):24-24.
(作者單位:寧陽縣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