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故鄉在消逝,作者在憂傷,“現代化改造”給我們帶來的傷痛,使我們的后代將沒有懷念故土的情懷,《每個故鄉都在消逝》作為一篇文化散文,其作者在文中列舉了很多與北京相關的文化符號。本文通過理性的反思促使我們對“現代化改造”引起重視。
關鍵詞:故鄉文化 情感 憂傷 理性
作者在創作《每個故鄉都在消逝》時,提及的北京地名、風景事物在支撐了作者的觀點的同時,也賦予了文章濃郁的地域特點和生活氣息。對情感和精神世界的執著守望,使得文章既有理性的光芒,又包含作者大量的生活體悟;既有批判和反思,又有憂傷與企盼。
一、故鄉文化的歷史源流
故鄉永遠是我們國人心中的桃花源,是促使我們奮發上進的原動力。我們意識中對故土、故鄉的情感早已成為了根深蒂固的思念,而“游子思鄉”在古代就成為了一種獨有的文化意象。譬如“昔我往矣,楊柳依依”,寄托了游子對故鄉的懷念之情;“鳥飛返故鄉兮,狐死必首丘”,表達了作者對故土的依依不舍;“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首耳熟能詳的詩,也隱含著思鄉之情。即便故土安然無恙,樣貌不變,只要回去那便是天大的喜事。可想而知,唐山大地震后,那里的居民們是怎樣的悲切,原本好好的村落、街道都要為了“現代化改造”而面目全非,這里的游子回鄉,又是怎樣的傷懷呢?本文用散文的筆法娓娓道出了作者的擔憂。
二、故土被“毀容”的憂傷
作者開頭用一個笑話引出全文的憂傷,也即本文的主題,事實上,笑話一點也不可笑,反而讓人唏噓,接著作者用安東尼·奧羅姆在《城市的世界》中的例子說出一個人對于自己曾經的舊房子的情感,緊接著寫了一位母親對地震前唐山面貌的描述。在作者看來城市的“現代化改造”是比地震更可怕的事情,城市的現代化改造削弱了我們對故土、故鄉的眷戀。我們的精神和靈魂不再有過去,因為我們的精神和靈魂都是從兒時的記憶開始成長的,如果承載這些記憶的故土被改造,好比我們的精神被改造一樣,而這也正是作者的憂傷之處。好比我們腦中的記憶與現實脫節的時候,記憶中的事物就不會激起我們內心的任何漣漪,此時的故鄉只是一個單純的地址。為此作者也列舉了北京城的一些地點,辨析了“地點”和“地址”的不同,認為“故鄉”就是“地點”,而“地點”就是我們故鄉文化“一方水土一方人”承載的精神基因的來源與出處。
王開嶺為了更清晰的闡述故鄉的概念,列舉了兩個非常通俗易懂的例子。譬如年老、地道的北京人,對于北京的記憶多數是溫馨的四合院、舒適愜意的老胡同、口味獨特的醬菜、外酥內嫩的北京烤鴨等等,可以說是一整套完整傳統的記憶;在當下,當一位青年人驕傲的說自己是北京人的時候,令他引以為傲一定是所謂的北京戶籍、身份證或者是北京房產。其實王開嶺的憂傷是我們每個國人的憂傷,他帶著夫人回到家鄉,一路上描繪著他那作文里的場景,可是等到了地方,卻什么也不見了,沒有了那河、那蘆葦塘,也沒有了蝦戲魚濺的小水坡,一群群龜背更是無處可尋;粉塵飄揚的采石場、四處林立的廣告牌隨處可見。到此,作為讀者,我們能深切的體會到,王開嶺真正憂傷的是自己和于堅一樣成了說謊者、幻覺病人。沒有故鄉,沒有身世,人何以確認自己是誰、屬于誰?沒有地點,沒有路標,人如何稱從哪里來、到哪里去?文章的結尾將作者的憂傷推到了極致。
三、“現代化改造”更需要理性與反思
“現代化改造”讓城市穿上千篇一律的服飾,形神相似。此時,我們該如何記住自己的家鄉呢?作者在書中一直在強調,我們心中珍藏的故鄉,一定是獨一無二、無可復制的故鄉,在不斷的現代化改造過程中,我們的“故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高樓聳立、道路四通八達,但這些形似的故鄉,還值得或者需要我們珍藏嗎?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我們對故鄉還會有深深的心靈眷戀嗎?作者的言外之意是我們的“現代化改造”過于雷同,幾近克隆,毫無特色。現代城區以大為美,其欲望無邊無際,任何細節對其來說都是無所謂;崇尚千變萬化,緊跟時代潮流,在布局上可以隨意更改,因而缺少了相對固定和永久的元素供人回味,因此我們的精神與靈魂的棲息地不再千姿百態、色彩斑斕。甚至快速的變化,讓回憶故鄉的人幾乎像是在撒謊,在夢囈。
在散文中,作者列舉“魅力小鎮”節目評選,不過是表達“魅力小鎮”追根結底是給“遺墟”頒獎[1]。這些古樸的小鎮也只是暫時沒有來得及被改造而已。同樣在它們的身上,仍然缺乏“小鎮”該有的靈魂與獨特文化,這樣沒有真正鄉村精神的鎮子比比皆是。不僅在城里沒有故土之念,在鄉村里同樣沒了靈魂之洲。作者的理性反思,給“現代化改造”敲響了警鐘。
四、結語
每個故鄉都在消逝,“現代化改造”的確給我們帶來了傷痛,多少年之后,那種“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的怯怯情懷只能在詩詞中尋找了,不會再有人記得思念“故鄉”這種情懷,后代人則更是無法理解,他們將不知自己從何而來,如作者所說,如果“沒有故鄉,沒有身世,人何以確認自己是誰、屬于誰?沒有地點,沒有路標,人如何稱從哪里來、到哪里去?”
參考文獻:
[1]王開嶺.古典之殤[M].書海出版社,2010.
(作者簡介:程諾,浙江省瑞安中學,高中學歷,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