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林毅 王霏 邱寅晨
摘要: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村黨員是帶領廣大農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實現鄉村各項事業振興的主力軍。黨員教育是黨的建設的重要基礎工作和長期戰略任務,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中具有先導性、全局性、保障性作用。目前農村黨員教育存在著諸多不利因素和問題,我們此次調研通過對南通市某鄉鎮12個行政村的農村黨員進行調研,總結出農村黨員教育的現狀和存在問題,并對問題的產生進行原因分析,最終提出農村黨員教育的創新工作模式。
關鍵詞:社區教育 黨員教育
一、調查實施與結果
我們調查樣本取自南通市通州區某鄉鎮,該鎮共有黨員3700人,其中30歲及以下1837人,31-60歲1338人,61歲及539人。30歲及以下黨員中,男性193人,女性346人;31-60歲黨員中,男性1045人,女性293人;61歲及以上黨員中,男性1560人,女性263人。該鎮黨員學歷分布情況為,初中級以下1748人,中專、高中892人,大專、本科1014人,研究生及以上30人。此次農村黨員教育基本情況調查共發放問卷260份,回收240份,其中廢卷20份,有效卷240份,有效比例為92.3%。
1.在接受調查的240位黨員,男性為144人,女性為96人,男性占比60%,女性占比40%。
2.在接受調查的240位黨員中,30歲以下30人,占比30%;31-45歲66人,占比28%;46-60歲72人,占比30%;60歲以上72人,占比30%。
3.在接受調查的240位黨員中,機關事業單位36人,占比15%;非公企業54人,占比23%;自由職業84人,占比35%;退休66人,占比28%。
4.在接受調查的240位黨員中,初中及以下84人,占比35%;高中或大專114人,占比48%;大學本科42人,占比17%,碩士研究生以上0人,占比0%。
5.在接受調查的240位黨員中,黨齡5年及以下的48人,占比20%;6-10年的24人,占比10%;11-20年的102人,占比43%;20年以上的66人,占比27%。
6.在接受調查的240位黨員中,一個月或更短過一次組織生活的126人,占比53%;2-3個月過一次組織生活的84人,占比35%;4-6個月過一次組織生活的24人,占比10%;半年以上過一次組織生活的 6人,占比2%。
7.在接受調查的240位黨員中,了解黨建的主要渠道為黨內組織生活的66人,占比28%;“固定學習日”活動的144人,占比60%;廣播、電視、網絡等的30人,占比12%;其他0人,占比0%。
8.在接受調查的240位黨員中,積極主動參加黨建活動的210人,占比88%;不太積極的12人,占比5%;被動參加的12人,占比5%;極少參加的6人,占比2%。
9.在接受調查的240位黨員中,認為所在支部對黨建活動很重視的174人,占比73%;比較重視的54人,占比22%;重視程度一般的12人,占比5%;不重視的0人,占比0%。
10.在接受調查的240位黨員中,對所在支部開展活動的評價是非常滿意的193人,占比80%;比較滿意的36人,占比15%;一般的12人,占比5%;不滿意的0人,占比0%。
11.在接受調查的240位黨員中,認為當前黨建活動有利帶動了村級各項事業的發展的228人,占比95%;認為樹立了一批典型,發揮了黨員模范帶頭作用的210人,占比88%;認為活動內容單一,作用發揮不大的96人,占比40%,不了解或了解不多的6人,占比3%。
12.在接受調查的240位黨員中,認為黨建活動的開展堅定了理想信念的222人,占比93%;梳理了學習榜樣的222人,占比93%;得到了組織關懷的204人,占比85%,沒什么幫助的12人,占比5%。
13.在接受調查的240位黨員中,認為最感興趣的黨建活動是解讀時事政治的210人,占比88%;是先鋒模范學習的228人,占比95%;是會議精神傳播的198人,占比83%;是其他的6人,占比3%。
14.在接受調查的240位黨員中,認為更容易堅持的黨建活動是加強身邊典型的培樹的216人,占比90%;是確定每月一天的固定學習日的210人,占比88%;是理論宣講員入戶宣講的198人,占比83%;是重大節假日開展黨員志愿服務活動的150人,占比63%。
15.在接受調查的240位黨員中,認為改善黨建活動開展應突出發揮黨員主體作用的204人,占比85%;認為應活躍黨建活動的形式的216人,占比90%;認為應增加黨建活動的經費投入的192人,占比80%;認為應豐富黨建活動的內容的204人,占比85%。
二、調查結果分析
通過調查結果分析,我們不難得出以下幾個結論:
一是農村黨員年齡結構不合理,老齡化現象嚴重。二是農村黨員學歷普遍偏低,大學本科以上的不足20%,且多為在外流動黨員。三是農村黨員教育普遍重視程度不夠,主題黨日活動等基層黨員生活頻次偏少。四是農村黨員教育的形式和內容還有待進一步提高,黨員的心理期望已經不再滿足于傳統的黨課教育內容和手段。五是農村黨員教育的黨員主體作用還不夠突出,經費投入也嚴重不足(和城市社區黨建經費差距巨大)。
三、加強農村黨員教育的創新舉措
針對調查報告中總結出的問題和原因,建議實施“4233黨的聲音傳萬家”工作模式著力于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進一步加強和規范黨的組織生活,拓展發聲渠道、拓寬傳播人群,傳播黨的聲音,彰顯黨的形象,豐富群眾監督,增強黨員黨性觀念和身份意識,并通過規范的組織生活、充分發揮黨員作用,傳遞黨的溫暖,解決黨員群眾實際困難。具體做法如下:
一是開發四種拓展型黨課,接地氣樹民風。依托本地高校專業視頻制作團隊,結合實際,精心制作黨課視頻,提升黨課的通俗性與普及度。“弘揚傳統文化,共筑精神家園”系列黨課。講述本土傳統特色文化(風箏、燈謎楹聯、菜刀),弘揚本土人文精神;“一村一品”基層黨課煥新顏。結合村情實際,一村推廣一個黨建品牌故事;書記講黨課,領學“兩學一做”。不同領域的書記帶頭講黨課,掀起學習熱潮;“推門入戶,黨課送到家”,打開基層黨員群眾教育的最后一扇門。依托鎮村理論宣講團隊,將具有群眾語言的黨課送到黨員家門口。
二是利用兩個線上傳播平臺,聚人氣樹鄉風。利用線上公眾號平臺。依托鎮村兩級微信公眾號,專題推送自制黨課視頻、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方便廣大黨員群眾線上學習;利用“流動黨員e家”微信群及各村居黨員微信群,通過傳播先進黨員事跡、分享黨課內容、宣傳黨的政策,聯絡黨員情感,拉近黨員距離,凝聚黨員力量。
三是做好三種線下傳聲動作,鼓士氣樹政風。通過覆蓋式的宣講團巡回宣講,把通俗易懂接地氣的黨課內容傳播給村居的黨員群眾;結合“三會一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傳播黨的聲音,覆蓋全體鎮村黨員干部參學黨課內容,全鎮黨員干部帶頭學黨章、黨史,做合格黨員;通過開展“黨員為民服務活動日”活動、在全鎮范圍評選十佳“黨員服務之星”、“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專題演講比賽等,把黨的聲音帶給全體黨員干部和基層群眾。
四是實現三個遞進式目標,有朝氣樹新風。通過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把黨的聲音帶進千家萬戶,通過全拓展型黨課教育,提升我鎮全體黨員群眾的精神文明風氣,共筑和諧新風;通過把黨的聲音以各種形式的傳播與宣講,并配合“走幫服”、“精準扶貧”等各項惠民措施,把政策帶下去,把服務帶下去,把問題收集上來,傳播黨的聲音,傳遞黨的溫暖;通過育民和惠民,聯合大數據分析,把黨員群眾接受黨課的內容和頻次與普惠、解決黨員群眾的相關問題和建議進行整合分析,為劉橋下一步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數據支撐,也為凝聚黨群、干群關系提供有力的實踐依據。
參考文獻:
[1]李新一.創新農村黨員教育管理手段和方法建立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新機制[J].天水行政學院學報,2006,(04).
[2]楊翠微.當前農村黨員教育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共濟南市委黨校學報,2007,(04).
[3]陳明付.關于加強農村黨員教育工作的思考[J].中共貴州省委黨校學報,2008,(02).
[4]張向鴻.加強農村黨組織建設和農村黨員教育管理研究[J].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0):102-103.
[5]孫洪磊.農村黨員教育現狀及解決對策[J].現代交際,2016,(17). (作者單位:[1]張林毅,南通開放大學;[2]王霏,南通市通州區婦女聯合會;[3]邱寅晨,南通市通州區劉橋鎮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