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冉
摘要:按照市委創新社會治理、加強基層建設的工作要求,寶山區委、區政府探索推出了黨建引領社會治理的工作系統“社區通”。目前,全區550個居村全部上線,形成“區-街鎮-居村”三級架構,將居村從獨立單元組成了全區大系統。羅店鎮地處上海北部城郊結合部,鎮域面貌多樣,人員結構復雜,基層社會治理難度較大。本文基于SWOT分析法,以羅店鎮南周村為例,研究“社區通”平臺在農村社區基層黨建、自治共治等方面作用,并從“社區通”工具的優勢、基于、劣勢、挑戰四個方面,給出關于創新社會治理、加強基層建設的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社區通 南周村 創新治理 基層建設
一、相關概念及內涵
(一)“社區通”平臺
“社區通”是基于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技術的一站式掌上社區治理云平臺。為居民、社區、政府提供以居村黨組織為核心、以居村委會為主導、以城鄉居民為主體、相關各方廣泛參與的黨建引領社區治理云服務平臺。
(二)SWOT分析法
SWOT分析,即基于內外部競爭環境和競爭條件下的態勢分析,就是將與研究對象密切相關的各種主要內部優勢、劣勢和外部的機會和威脅等,通過調查列舉出來,并依照矩陣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統分析的思想,把各種因素相互匹配起來加以分析,從中得出一系列相應的結論,而結論通常帶有一定的決策性。
S(strengths)是優勢、W(weaknesses)是劣勢,O (opportunities)是機會、T(threats)是威脅。按照企業競爭戰略的完整概念,戰略應是一個企業“能夠做的”(即組織的強項和弱項)和“可能做的”(即環境的機會和威脅)之間的有機組合。
二、研究對象的選擇
(一)南周村基本情況
上海市寶山區羅店鎮南周村位于羅店鎮西南角,西與嘉定區毗鄰、南與顧村鎮接壤,全村總面積1.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為2280畝,共有17個村民小組,617戶家庭,戶籍人口2173人,60歲以上老人658人,黨員90名。
(二)南周村的典型性
隨著經濟的發展,不管是上海農村還是其他城市農村都存在著年輕勞動力外出,村內老年村民留守等現象。這就形成了村域內聚居大量老年村民,年輕人因求學、務工等原因分散居住在上海城區或國外的“大聚居,小雜居”的現象。其次,集體經濟發展的乏力和瓶頸和社會效益產生思路的轉變導致村民家庭收入組成,除自己本身勞動所得之外的絕大部分依賴于房租出租帶來的租金。除此之外,全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各種公共資源設施也漸漸的由中心區域范圍向郊縣周邊區域發展,農村動遷工作也在大部分城市進行,動遷工作帶來的經濟利益,往往容易使原本淳樸的村民變得斤斤計較,反而淡泊了集體的感情和鄉土情懷。
三、南周村“社區通”運營案例
(一)弘揚村內正能量,平凡村民當“網紅”
南周村自2017年10月開始,運用“社區通”以“南周大事件”的形式傳播正能量。“南周大事件”由“最美南周人”“南周人物”和“南周熱心人”三個評選活動組成。“最美南周人”是在村基礎服務群體中產生,且在群眾中有良好口碑的典型人物;“南周人物”是從黨建、農業、建設等領域遴選出的、有較大貢獻的、具有正能量的典型人物;“南周熱心人”是積極參與村的自治共治,熱心助人、尊老愛幼的典型人物。通過這類特色活動,從村民關注的身邊人、身邊事著手,讓村里的保潔員、“熱心腸”,以及為“美麗鄉村”建設辛勤付出的平凡英雄也當回“網紅”,成為社區通上圈粉最多的欄目,也充分展示了黨員、志愿者形象,發揚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在吸引群眾參與平臺互動的同時,高高豎起黨建大旗,引領新農民新風尚。
(二)公開村務,讓村民利益更透明
南周村在新開通的“村務公開”板塊,我們把村里的財務收支情況、動遷分房需求情況等資金分配及重大事項一一公布,甚至將村干部勞動報酬、獎金及補貼情況也進行了公開。
村民的福利一直是村民最關心的利益問題之一,也是村民茶余飯后討論的熱點話題,但這樣的口口相傳有時也會出現信息失真,從而給村里的工作帶來一定的困擾。另外,村民對困難家庭補助、實物小禮包、理發券等9項福利涉及的具體費用還不甚知曉,于是南周村在“社區通”平臺建設的觸動下,將這些村里自主提供的福利以“南周大禮包”的形式在平臺公布,讓村民簡單明了地知道村里提供了哪些福利,價值多少錢,針對的是哪些人群,同時也為“村務公開”提供了數據支撐,這樣一來,誤會少了、遺漏沒了、矛盾也化解了,也讓村民更有獲得感。
(三)喚醒鄉土情懷,讓村民更有歸屬感
2017年12月,南周村在“社區通”上發布“請您簽收全家福”的消息,凡動遷村民家庭都能免費享受舊屋老宅前的全家福攝像服務,得到了村民們認可和極高的參與熱情。其次,“鄉音的呼喚,聽見你我他”主題活動是南周村2017年在“社區通”上發動的一個征集公告,讓更多的南周游子在“社區通”上發出他們的心里話。“社區通”成為了南周游子們“離鄉不離心、離土不離村、離村不離情”的共鳴紐帶和直達村民內心深處的橋梁。
四、“社區通”平臺SWOT分析
(一)優勢和機遇
1.與公眾信息平臺差異化明顯
當今公眾信息化平臺和門戶信息移動應用應接不暇,基于微信平臺的微信公眾號如“上海發布”“人民日報”等,都是具有官方性質的媒體信息平臺,人們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信息平臺去獲取目標信息,如此一來反而更凸顯出“社區通”平臺信息與大眾傳媒信息平臺的優勢。舉例說明,2018年上海市最低工資的調整,若村民想要獲得這一信息的準確相關消息除傳統媒介(電視、廣播、報紙)意外,還能夠在各種各樣的APP和微信公眾號中獲取,但是例如“南周村2018年夏季高溫慰問”這樣的消息一般來說是無法通過大眾媒介獲取的,只能通過更傳統的觀看通知欄張貼內容獲取,“社區通”平臺,就是打破了這更傳統的信息獲取渠道,豐富了農村社區內部的消息共享和查閱,不受時間和地點等客觀因素的影響。
2.基于微信平臺建設,移動使用場景更豐富
微信APP現在已經是全民級APP,其所衍生微信公眾號或小程序的功能更是廣泛應用在各行各業。“社區通”平臺基于微信平臺搭建,存在于微信好友欄,信息的推送和閱讀打開方式與一般公眾號方式相似,在操作和體驗感方面較于獨立手機app來說,APP會占用手機內存,而且移動應用商店下載或維護相對較麻煩,不利于農村社區老年人居多這一實際情況下的推廣和維護。
3.社會治理的趨勢和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
上海市委“1+6”文件精神的落實和相關領導的重視,就注定了創新社區治理的模式或工具的誕生必然要經過廣泛“群眾考驗”才能有可能實現更大范圍的推廣。“社區通”平臺自上線以來,寶山區各級領導高度重視,各街鎮主要領導分管、掛帥,區-街鎮-居村各級“社區通”推進會、培訓會、研討會等環環緊扣,寶山區羅店鎮甚至引入第三方社會組織對本真所有居村“社區通”工作進行補充和線下活動的充實。
(二)劣勢和挑戰
1.客觀方面
(1)新時代農村帶頭人的思想守舊和懈怠
新形勢下,觀察農村基層組織的帶頭人,部分仍存在思想守舊、勢力林立的思想,甚至出現“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懈怠心理。客觀上也存在對新生治理工具,不愿研究不愿嘗試等消極抵觸心理,以完成上級交代任務為主的現象。所以“社區通”平臺所作為一紅新興的基層治理工具的發展,更主要的是受到農村帶頭人主觀的影響。
(2)新時代農村發展人才培養乏力
“社區通”平臺作為新的社會治理工具,真正的運營好需要具有多方面pc軟件的綜合運用的能力,反觀,目前農村基層管理人員平均年齡偏高,文化水平偏低的現狀來說,新時代農村發展人才培養的乏力也是制約其在基層發展的客觀因素之一。
2.主觀方面
(1)市場競爭力匱乏
“社區通”作為一種互聯網產品,雖然是其主要作用于基層社區的“圈內”,但是其本身的互聯網屬性就注定了必須“開放”投入市場,參與競爭才更具有市場活力和長久生命力。但是,“社區通”又是一種創新的社會治理工具,某種程度的開放又可能給堅持黨建引領下的“閉環社區”帶來不必要的社會公共風險。所以其中的平衡點把握,是仍需要解決的探索的難題。
(2)平臺本身短板明顯
“社區通”平臺目前有16個功能板塊和服務板塊,但是消息的推送僅在“社區公告”板塊每周兩條,其余板塊沒有消息推送。其次,由于其本身政府背景因素濃厚的原因,為了必要的網絡公共安全,社區通內容的編輯僅有圖片和文字兩種形式,較于目前互聯網工具其小視頻、動圖等功能的元素呈現形式較為單一,內容缺乏生動的可能性。還有就是無法分享社區內圖文信息,不利于有效有益消息的傳播。
(作者單位:上海市寶山區羅店鎮南周村村民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