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
摘要: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應科學明確規劃,改進城鄉可持續發展制度。必須高度聯系脫貧攻堅戰,這也是保證我國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重要支撐,也對全新扶貧任務發揮了重要意義。但是需要注意到,我國依然面臨著嚴峻的農村發展形勢,城鄉差距較大,農民無法很好地適應市場發展競爭,迫切需要提高鄉村綜合發展水平。故需要快速發展農村現代化,全面振興鄉村經濟。本文基于這一基礎,具體分析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策略。
關鍵詞:脫貧攻堅 鄉村振興 三農問題
我黨已經把脫貧攻堅作為重要主要攻堅戰之一,同時也需要貫徹執行振興鄉村戰略,并且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將二者融合發展。對二者關系準確把握,并且使其產生彼此合作與連接的良好互動局面,從而對國家重要金融服務政策有效加強,進一步貫徹實行振興鄉村的具體措施。
一、鄉村振興發展的重要意義
(一)符合社會發展矛盾變化的內部要求
為了與社會矛盾新變化積極適應,我們必須對發展過程中的失衡問題有效解決。目前,我國在發展過程中城鄉發展不平衡即是作最大的不平衡;農村無法獲得充分發展是最大的不充分。農村滯后發展、無法充分發展等矛盾日益顯著,對人們向往的美好生活造成了一定限制,迫切需要積極推進振興鄉村發展戰略。
(二)迅速解決“三農”問題
鄉村振興發展戰略的提出充分體現了迅速發展農村經濟的問題導向,說明我國大多數農村發展較為滯后,比如,人口空心、產業空虛、精神生活匱乏等。振興鄉村,就是推動農村健康發展,表現出無限的生機與活力。
(三)堅持以人民為核心的發展需求
我國農村聚集了大量貧苦人口。雖然我國已經加快了城鎮化發展腳步,但我國依然有45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1]。在發展過程中堅持以人民為核心的發展思想,需要我們真正解決農村在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幫助全體人民實現同步賦富裕。
二、鄉村振興戰略實現目標與思路
(一)目標
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中國社會主義新時代思想作為指導,堅定不移的執行黨的領導,動員全社會共同開展脫貧攻堅,達到全面脫貧的目標,實現截止到2020年讓貧困地區的人口與全國其他區域統一實現小康社會的整體目標。在這一目標下,盡快實施發展振興鄉村發展的目標,到2020年獲得振興鄉村的重大進展,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目標。
(二)思路
全方位領導脫貧攻堅工作。在這一前提下,通過對貧困區域公共服務設施服務水平的有效提高,為發展脫貧地區創造有利條件。通過對基層黨組織有效創新,發展這些地區的集體鄉村經濟,引導其可持續發展[2]。在治理農村社會的過程中最大程度發揮基層組織的作用,建立具有中國特點的治理模式與系統,推動美麗鄉村的科學建設。
三、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對策
(一)促進鄉村產業全面發展
振興鄉村的重點是全面發展振興產業。黨的十九大報告已經提出了產業發展的科學路徑。一是密切聯系特色高效,積極調整結構。突出傳統產業,努力發展優質農業,減少低效糧食產量。不斷擴展特色產業,積極調整主要道路沿線結構,努力建設現代化產業,初步形成一批具有縣域特點的產業、初步構建農業品牌,與著名媒體實現合作對接,不斷擴大農產品品牌宣傳的范圍,完善網絡營銷,科學建立農產品質量追溯管理系統。二是強調加工增值,擴大產業鏈條。努力培育具有一定農產品加工規模的大型企業,集聚發展加工農產品業,提升區域加工發展農產品的水平。聯合建設產業化農業,有利于更多的農民共享產業效益。
此外,農發行作為唯一的政策性銀行,長期發展“三農”領域,產品與國家策略和市場發展要求更加適應,一定程度起到了骨干功能[3]。脫貧攻堅在新時期的發展,農發行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應主動執行脫貧方案,對貸款扶貧產品不斷創新,有效擴展產品線。
(二)突出綠色導向功能
認真結合全新的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的要求,貫徹落實“一片林”建設項目,升級改造美麗鄉村。首先,積極建立宜居之美。借鑒吸收其他城市的優秀經驗,對鎮村布局不斷改進,有效規劃編制村莊,逐一開展建設。其次,努力建立生態之美。不斷加強各級管護河流責任,合理建設農村河道。科學結合農村綠化和農民增收,深入開展森林小鎮與村莊的生態建設。不斷拓展綠色農業行動,全方位預防農業化污染。再次,大力建設文明之美。開展引導性教育,提升農民的文化素質。評出優秀典型,對農村社會風尚更好的引領[4]。對實踐活動積極創新,促進農村文明建設,組織建設基礎群眾活動,有效地拓展了農文業余文化生活。
(三)創新改革農村經濟
根據黨提出的基本經營制度和土地承包部署要求,逐步推動各項農村工作改革。第一,深入改革農村土地制度。貫徹落實確權工作,盡快完成確權登記農村承包地頒證工作。有效拓展承包地經營權融資試點工作,指導農民對土地經營權有序進行流轉,利用租賃、托管等模式,適度發展規模化經營。第二,深入改革產權制度。強調重點,貫徹改革經濟發達地區農村經營性資產股權合作制度,嚴控熱點,提升平臺運作水平,努力建設產權交易市場。第三,努力培養農民經營全新主體。多元化發展融合新型經營主體,開啟全周期的社會化生產試點。積極提高規模化經營能力,鼓勵農戶規模化開展飼養和種植。引導經營主體共享利益,構建效益結盟制度。
此外,還可以建立實驗示范功能。一是對中央定點扶貧工作貫徹執行,與扶貧定點考核標準積極對比,整體聯系脫貧要求,科學制定工作方案與支持計劃,對系統資源統籌安排,最大程度發揮合作作用,促進脫貧工作的開展。二是最大程度體現金融扶貧實驗區的引領功能。在國家規定的政策范疇內,創新示范區域,構建示范指引和考核系統,打造創新空間。
(四)建立完善的扶貧機制
在目前脫貧攻堅操作中,應強調服務重心,及時適應國家不斷改變的扶貧政策,對信貸政策積極調整與完善,積極創新產品與服務,盡快完成攻堅目標,努力服務貫徹落實戰略。同時,結合聯系貧困地區的不同特點、資源稟賦、產業發展特色出現的不同,拓展業務執行思路、相關投降、緩解風險手段等,努力提升信貸產品的適用水平。
要想徹底鞏固脫貧效果,是否可以產生內部動力,不僅決定了攻堅水平,還對貫徹落實戰略以及發展農村未來格局造成一定影響。因此,在具體工作中,應高度關注長效扶貧制度,及時跟進后續支持策略,保證得到真實的脫貧效果,產生對發展鄉村有效支持的動力。
在扶貧領域開展多方面合作。一是科學建立東西部地區對接合作平臺,全面彰顯系統優勢,徹底執行合作優惠政策,促進對接項目的執行。二是與國家部委和地方政府開展全方位的合作,拓展相關領域,強化政策對接,完善政策實施效果。高度融合扶貧扶智,更好的培訓干部業務水平。三是與大型國有企業積極開展合作,并與優秀企業保持很好的聯系,與合作需要自主對接,創新合作方式,聚集扶貧主要力量,逐步擴大客戶群體。
四、結語
綜合分析,農業農村中農民的問題是聯系國計民生的關鍵問題,應當把對“三農”問題的解決作為重要工作開展。同時,也需要貫徹落實鄉村振興策略。這一策略的實施,對農村工作的開展提出了更加嚴峻的挑戰,我們必須密切把握戰略的全方位落實。不僅需要對農業發展有效重視,還要推動現代農業的建設。
參考文獻:
[1]桑瑜.六盤水“三變”改革的經濟學邏輯[J].重慶社會科學院改革,2017,(04):45.
[2]陶克強.嘉興桐鄉首創的“自治、法治、德治”寫入十九大報告[N].嘉興日報,2017-10-19.
[3]佚名.讓鄉村美起來農民富起來[N].南川日報,2017-14-16.
[4]賴作蓮.居民收入[N].經濟參考報,2017:23-25.
(作者單位:哈密市伊吾縣住建局駐鹽池鎮鐵日勒尕村工作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