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愚
眾所周知,我國的教育事業在改革開放以來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不能回避的是我們的教育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例如與我們的鄰國日本相比,日本本土的諾貝爾獎獲得者至今已有23人,而中國本土只有兩人獲得諾獎。由此可見日本的教育確實成效顯著,也必然有中國可以借鑒的長處。下面本文將通過對比中日教育的差異試談對中國進一步教育改革的啟示。
一、中日教育理念的差異
日本在歷史上經歷過三次教育改革,分別于1872年提出了“全民教育”的方針,于1947年制定一系列教育法律甚至提出免除一切學雜費的政策,而1984年的第三次教育改革,日本則提出“21世紀教育復興計劃”,這次教改的核心為:個性教育,心靈教育和健康教育。
我國改革開放幾十年來,九年義務教育也是如火如荼,全面的教育平等普及也穩步推進,但目前我國教育理念仍有不容忽視的問題,就是太過注重成績。學生從小就會被功利化的考試壓迫的喘不過氣來。與此同時諷刺的是,幾乎沒有學校強調要培養學生的個性,尊重同學的個人興趣,甚至不重視學生的心理和身體健康。這種教育理念的直接后果就是可能扼殺掉學生的天性和對學習的興趣,還有可能導致學生的人格向封閉、消極等不健康的方向發展。就像總會有人對學生說“你要考高分、上清北”,卻很少有人對他們說“你要拿諾貝爾獎”。
二、中日教育方式內容的差異
大約二十年前中日中學生在內蒙古上的“草原探險夏令營”在當時社會上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大概就是說中日兩方孩子表現迥異,中方孩子叫苦不迭,不堪重負,家長拖后腿,而日方孩子則完全相反,表現出堅忍不拔且文明教養的精神,同樣是受過教育的孩子,為何差距這么大?這與兩國教育的側重點不同有很大關系,我認為日本教育中可供中國借鑒的特色主要有:
(一)基礎學業教育
日本小學的教育目的是引導兒童的身心發展,重點是對學生日常生活基本常識的教導;日本中學則由《學校教育法》規定,要培養學生成為對國家和社會有作為的建設者,具有健全批判能力和個性,能夠自主選擇將來的道路等等;日本的高等教育則注重科研、協作和共同研究,培養高水平的創造性科研人才。
日本中學的課程選擇也是由基礎學科、道德和特別活動三方面組成。反觀中國,似乎更多的是重視基礎學科而忽視后二者,所以貌似中國學生成績“逆天”,但畢竟我們的教育從某種角度來說是不完整的。
(二)獨立性培養
日本的孩子在上幼兒園時就會自己提所有的包,來幫助他們形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獨立意識。更有意思的是學校會要求在不同地方穿不同的衣服,通過這種方式來讓孩子練習獨立生活的能力。而中國的家長們則普遍會幾個大人一起捧著自己的孩子上初中、高中甚至是大學,以致大學生生活無法自理的新聞在我們聽來似乎已經不算新奇。
(三)生活核心教育
在日本,學校更致力于孩子基本禮儀與人際關系的教育,為的就是教給孩子生活才是教育的核心,比如,許多幼兒園要求媽媽親手準備愛心便當,來強調父母對孩子的關心與重視;純知識教學少,反而只教會孩子“謝謝”等基本禮儀;書面作業少,僅僅要求孩子幫父母做家務或對父母說“我愛你”。而中國的孩子則深受父母學校對書本知識更加重視,和“笨鳥先飛”等觀念的影響,經常是背著大大沉沉的書包回家。這種鮮明的對比不能不令人有所思考。
(四)實踐力教育
這一條可以說是中國應試教育中最為大家熟知的弊病。與日本讓孩子學習親手做便當、種花草,以及集體旅行、野營來提升學生集體意識不同,中國教育功利化氣息濃重,壓迫性的死記硬背將學生禁錮在書本知識中,沒有時間也沒有機會動手實踐,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們只會越來越厭惡學習,更不要說在實踐學習中實踐能力了。
三、中日教育差異的啟示
家庭和學校是學生教育的兩個核心主體,二者急需轉變偏頗的教育理念,分數并不能決定什么,我們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一個清北大學生的名號,而是把孩子教育成一個全社會都喜歡的人。我們教育的支點不在成績,而在成人,只有把孩子教育成一個擁有健全人格的人,他才有可能取得成就,走向成功。同樣,社會也要積極為大學生甚至中學生提供實踐活動的機會和能力發展的舞臺,共同培養學生的生存生活能力。但是不管怎么樣,學生最終還是自己的主人,我們不能自埋于題海中,也要主動進行人格的健全和個性、生活實踐能力的培養。
最后,通過中日教育的對比,我們可以看出中國教育雖然紅日初升,但仍道阻且長。希望中國教育在改革時能夠虛心向鄰國學習,真正汲取到外國經驗的精華。相信我們的教育水平會在習近平同志“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及中央其他政策的指引下,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逐漸提高。
參考文獻:
[1]翁云凱.令人驚嘆的日本幼兒教育[DB/OL].新浪博客,2010-12-28.
[2]有本昌弘.日本初等教育的現狀(之一)[J].小學教學參考,2004,(09).
[3]趙國棟.關于中國、美國和日本高等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比較研究:ACCS研究項目介紹[J].比較教育研究,2004,(02).
[4]王麗榮.當代中日道德教育比較研究[M].廣東人民出版社,2007.
[5]趙霞.中日教育交流的變遷[M].山東教育出版社,2010.
[6]黃文力.淺談中日教育差異對比[DB/OL].百度文庫,2015-06-17.
(作者單位:邯鄲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