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流堅
中共福建省邵武市委黨校,福建 邵武 354000
隨著網絡多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智能手機和自媒體已經走入千家萬戶并受大眾喜愛與青睞,網上店鋪和網絡購物已經成為一種時尚并大有取代實體店鋪的趨勢,加之網上理財業務的不斷發展壯大,這些都給傳統的生活方式帶來了巨大的沖擊,甚至顛覆著人們的生活習慣、文化傳承和生命觀念,使世界發展始終處在迅速巨變和不斷創新的裂變之中。但是,在網絡技術和電子商務不斷發展進步的同時,我們也發現網絡虛擬財產侵權案件呈現井噴式發展趨勢,日益增多的網絡虛擬財產的侵權案例已經嚴重影響了人們的客觀現實,給當下的法制帶來了嚴重的挑戰,虛擬財產已經不再虛擬,已經成為法律環境下不容回避而又亟待解決的問題。自從我國首例盜竊網絡虛擬財產案件在北京開庭審理以來,網絡虛擬財產的維權便在全國各地不斷出現,業已成為司法界熱議的一個難點問題。盡管當下的我國司法界已經對這一問題引起深切關注,并在全國范圍內展開深入的探討探究活動,但是由于我國針對網絡虛擬財產侵權案件沒有從法理上進行明確的界定和解釋,更沒有專業的法規配套跟進。因此,司法機關在面對和審理這類案件時往往是舉步維艱捉襟見肘,面臨的問題以及認定解決的難度不斷增加。所以,筆者嘗試從多個角度對這一問題進行探索和研究,以尋求可行性的解決方案,為廣大的法律界同仁提供有力借鑒。
網絡虛擬財產就是指依據網絡平臺環境而存在的、虛無的、可進行網絡營銷和交易的為現實人所擁有、支配并和現實財產可以轉換的具有財產價值的網絡虛擬物和其他財產性權利,像網絡環境中的電子郵件、網絡賬號、微信微博、公眾號、QQ幣、金幣、比特幣、菜園土地、理財產品、虛擬銀行、網絡游戲、IP地址、網絡調查、網絡尋呼等一系列網絡物品都是網絡虛擬財產。而這些財產雖屬于無形財產,但是它可以在一定條件下與現實生活中的有形財產進行轉換,因此它也具備了有形財產的基本特性。可以說,網絡虛擬財產具有虛擬性、技術限制性、價值性、交易性、期限性和合法性等特點。
網絡虛擬財產的侵權就是不法行為人借助網絡平臺和相關技術非法入侵和占有他人的網絡虛擬財產,進而給虛擬財產的占有人造成財產損失。這種侵權行為都是在網絡平臺上實施的不法行為,由于網絡的開放性和虛幻性,也給不法人提供了可乘之機和方便之門。具體的類型大致分為以下幾種:
1.盜用或者假冒他人姓名,侵害姓名權。
2.私自使用他人肖像,侵害肖像權。
3.隨意發帖、跟帖,攻擊誹謗他人,侵害名譽權。
1.不法行為人利用網路的便捷和商務優勢,通過網絡平臺獲取別人的財產利益從而構成侵權行為。比較常見的是通過木馬程序竊取財產和利用遠程程序盜取他人財產,例如,盜取網上銀行賬戶的資金,竊取網絡游戲裝備和虛擬貨幣甚或資產,通過竊取賬號修改密碼形式將他人的虛擬財產占為己有。
2.采取游戲外掛和私服等技術手段,修改自己的角色和裝備,破壞游戲規則,謀取私利。
3.建立虛假身份信息,在網站、網頁或鏈接上發布虛假信息.用超低價位出售相關的設備和虛擬錢幣等推銷手段引誘他人上當達到行騙目的。
4.運營商通過修改技術數據人為造成網絡故障導致客戶的網絡虛擬財產遺失和受損,甚至中止運營導致虛擬財產不復存在。
1.侵犯著作權。
2.侵犯商標權。
在所有涉及網絡虛擬財產侵權問題中.通過各種術手段盜竊網絡虛擬財產的案件占比最大,大致有71%的玩家虛擬財產被盜過,33%的用戶ID被盜過。
從盜取案件的技術層面看,木馬程序的攻擊是主要的侵權手段,近九成的侵權案件屬于這種類型。而由于網絡用戶自己操作不當也會造成財產損失,還有的是采取詐騙、搶劫、外掛等形式實施侵權。
分析近幾年的侵權案件,我們會發現不法分子的作案范圍和手段不斷擴大,從最初的網絡游戲中的裝備、貨幣、角色和土地菜園等財物發展為所有網絡虛擬空間的各類財產,比如ID、郵箱、QQ號碼、微信群、公眾號網絡平臺。
隨著人們的維權意識的不斷提升,當事人已經不再滿足恢復系統和歸還虛擬財產的基本要求,其訴訟的范圍已經提升到精神、肖像、名譽、著作和專利等更高級的理性層面。比如廣東的一位游戲玩家就想游戲供貨商提出“賠禮道歉和精神損失”的要求。
因為網絡用戶在最初注冊時沒有采用實名制,提供的信息也都是虛假信息。因此,侵權案件發生后運營商往往被尷尬地當做被告。
由于我國針對網絡虛擬財產的侵權案件沒有專業的機構來進行監督和執法,也沒有專門的法律和條文對網絡侵權案件提供法律依據,盡管在類似法律中可以找到零星的依據,但是大量的案件都是因為沒有法律準繩被迫中止。
由于多種原因,網絡虛擬財產無法準確取證,而按照規定,公安機關立案時需要報案人提供自己對損失的財產擁有合法的所有權,但是玩家無法提供有力證據證明財產的所有權。雖然運營商掌握相關證據,但是商家會以保護客戶隱私和沒有司法機關證明為借口拒絕玩家的相關要求,最終會導致無法立案變得不了了之。
網絡虛擬財產無法確認價格的合理性,運營商制定的官方價格普遍虛高,而玩家線下交易的價格比較隱蔽,隨意性極大,而玩家投入的成本價格也無法按照固定的標準來進行,無法在侵權案件發生時按照標準進行索賠。
在發生侵權行為時,玩家維權成功的案例并不多見。其主要原因是數額不大,報案打官司得不償失,也就喪失了維權意識。即使報案而執法部門也很少立案偵查,所以多數人自認倒霉,悄然沉默,這樣也就助長了不法分子的囂張氣焰,導致案件越來越多,呈迅猛上升態勢。
由于我國沒有明確的立法和司法解釋管控網絡虛擬財產,所以我們無法直接通過現行的法律法規來解決相關侵權行為。但是我們必須堅持網絡虛擬財產是無形財產的基本原則,將相關的侵權行為納入法制管理的范圍,強化對侵權案件的立案和偵查及執法。第一要利用好.民法和刑法保護。我們需要擴大民法中的財產的法律界定,同時對數額較大的案件應強化刑法的使用和執行。“網絡虛擬財產屬于公私財物”早就為司法界公認,這就修正了“法無明確規定不立案”片面說法,而我國《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條已經將該類行為定性為“盜竊罪”。第二需要迅速制定針對性法律法規。盡管我們可以從現行的民法和司法解釋中找到部分條款,但這也不足以解決現實問題。因此,必須要制定專項的法律來規范網絡虛擬財產維權中的相關問題,特別是該類財產的法律規定、運營商責任、處置的方式和索賠標準應該是當下必須明確的司法依據。
1.實名認證可增強賬戶安全。網絡虛擬財產的實名認證是保護財產安全的首要前提。實名制管理環境下,當侵權行為發生時,受害人可以通過身份認證信息和服務商進行溝通聯系,迅速核對相關信息和數據,通過恢復系統等手段將損失降低到最小。這樣做既可以從源頭做起遏制住侵權行為的發生,同時也可以管控廣大青少年沉溺網絡的壞現象。
2.建立合法交易平臺。針對侵權行為多發生在交易環節的客觀現象,我們需要盡快規范網絡虛擬財產的交易行為,建立安全規范有序的交易平臺,健全標準統一的交易流程。建立網絡交易認證等級備案制度,約束和規范各方的教育行為,強化運營商的管理行為。我們可以利用銀行銀行支付系統.將網絡交易行為納入銀行管理系統,采取銀行實名制支付系統管控所有交易行為。而這種交易支付體系的建立需要得到政策扶持、網民支持和運營商的配合才能得到有效實施。
1.加強相關職能部門的行政管理。職能部門的行政管理是規范市場管理、減少侵權行為發生、保護廣大網民利益的有效渠道。網絡運營主管職能部門需要加強自身建設,強化責任擔當,要立足風險預警加強對交易平臺、登記認證、服務商和網民的日常管理和網絡監管,強化政策和法規宣傳教育,注重正面能量的導向作用,將虛擬的網絡財產管理法制化、規范化、日常化、綜合化。比如,微信群和支付寶的理財支付必須進入銀行支付系統,網上購物必須實行服務跟蹤,陌生朋友之間的支付交易及時提醒和有效管控等等,都是可以責任到人有據可查。公安機關可以將網絡虛擬財產納入監管項目,建立戶口、身份證與虛擬財產備案制度,實施網管全覆蓋。
2.健全網絡虛擬財產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的缺失是侵權行為時有發生的重要原因。我們必須建立網絡用戶虛擬財產的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規。一是要建立運營商或經銷商和網民的合法協議制度。二是要建立合法的交易平臺。三是要提升網絡預警防范技術攻關。
3.加強網民道德建設.培養維權和自律的法制意識。網民對互聯網使用的認識和道德意識淡薄,誤解虛擬的網絡可以隨心所欲,導致個人的網絡道德失范,甚而盲目跟從導致侵權行為發生,加之維權意識淡薄,助長歪風邪氣的流行。因此,我們既要寄希望于法律規范和技術保障來降低侵權行為的發生,更要借助于網絡媒體的教育宣傳和引導,有序促進網絡環境的凈化和網民道德的建設,逐步形成誠信守法、自律有為的網絡道德規范,同時能夠不斷提升公民的依法維權意識,能夠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形成打擊和遏制網絡虛擬財產的有生力量。
總而言之,網絡虛擬財產的侵權行為必須得到堅決打擊,網民的合法權益必須得到保護。我們在面對迅猛發展的網絡技術和電子商務新事物新形勢時,我們需要端正自己的心態,提高自身的網絡法制和道德意識,相信網絡市場一定會得到進一步規范,我國的網絡虛擬財產管理法律也會應運而生,網民的無形財產和網絡權益會得到有效保障,我國的網絡市場必將邁入一個安全有序繁榮昌盛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