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小茜
法大法庭科學技術鑒定研究所,北京 100000
筆跡檢驗是眾多文件檢驗項目中的一種,也是起源最早的,是鑒定人通過兩部分筆跡之間的比較鑒別,確定其是否出自同一人筆跡的一種專門手段。筆跡檢驗中的簽名筆跡檢驗具有特殊性,有一般筆跡檢驗所沒有的特點。簽名筆跡字數少、簽名形態與正常文字存在差異、且簽名是短時間內形成的帶有指向性的整體性強并且帶有隱蔽性,故給簽名筆跡的檢驗造成了較大的困難。摹仿筆跡檢驗不同于一般筆跡檢驗,尤其是摹仿老年人筆跡和夫妻之間的筆跡,老年人筆跡本身字跡形態變化較大且伴有抖動、停頓等現象的出現;夫妻之間則是因為在一起生活時間較長,對彼此的生活習慣、書寫習慣都較為了解,可供摹仿的材料較多,故給鑒定帶來了較大困難。本文筆者針對一例親屬間的摹仿簽名鑒定案件,談談自己的體會。
原告王淑珊訴被告譚海東贈與合同糾紛一案,王淑珊與譚海東系母子關系,原告王淑珊稱沒有將嚴橋三街金利來小區3單元7樓左一戶一套住房贈與被告。在案件審理當中,第三人汪微系譚海東的妻子(已離婚)拿出一份《離婚協議書》,原告王淑珊對其上譚海東的簽名不認可。譚海東本人現在不知去向,故原告申請對檢材日期為“2009、10、9”的《離婚協議書》中的“譚海東”簽名進行筆跡鑒定。
2011年4月,湖北省XX市XX區人民法院送來帶有“譚海東”簽名的檢材及樣本材料若干份,要求鑒定上述檢材中的“譚海東”簽名與樣本中的“譚海東”簽名是否為同一人書寫。
自然光及儀器下檢驗,檢材甲方處兩個“譚海東”簽名均為藍色油墨、圓珠筆書寫。經相互比對,為同一人書寫。檢材甲方處的兩個“譚海東”簽名字跡布局略顯緊湊,書寫速度較快,連筆較多,但運筆較為生硬,筆力不均略顯飄忽無力,有抖動、停筆等書寫不正常現象。例如:《離婚協議書》下方落款處“譚海東”簽名字跡中“譚”字“十”的“ㄧ”筆的運筆有抖動現象、“東”字“一”筆與“ㄥ”筆的連筆處有停頓現象。樣本中的“譚海東”簽名字跡布局合理,速度適中,書寫流暢,運筆正常。
在對檢材與樣本分別檢驗之后,開始對兩者進行比較檢驗。初步檢驗發現,兩者之間字的大小(特別是在帶格線的紙張上面書寫的簽名字跡)、整體搭配(檢材與樣本中的簽名字跡整體上都呈現出左大右小的狀況),特別是“譚”字“讠”部的位置及運筆,“海”字“母”部的運筆形態及搭配,“東”字上半部的大小等特征相符合。但同時也發現,二者的書寫水平、書寫速度、傾斜角度等存在差異。再進一步檢驗,又發現二者在一些細節特征上也存在較大差異。例如:“譚”字“西”部的筆畫間搭配及連筆程度,“海”字兩部分的寫法及搭配上,“東”字“小”的起收筆位置及連筆程度等。(詳見附圖:筆跡特征比對表)

圖1 筆跡特征比對表
經綜合評斷檢材中甲方處的兩個“譚海東”簽名字跡與樣本中的簽名字跡,二者特征差異點數量多、價值高,其總和反映出不是同一人的書寫習慣。分析其中的一些相似特征,均為搭配比例等概貌特征及筆畫簡單易摹仿的運筆特征,再結合筆畫抖動及銜接部位停頓、不自然的書寫現象,筆者認為檢材簽名是摹仿形成的。
檢材中甲方處“譚海東”的簽名與樣本中“譚海東”的簽名不是同一人書寫。
本案屬于親屬間的摹仿簽名筆跡檢驗,鑒定起來本身難度更大。同時又因為本案中的一些局限性,鑒定工作一度陷入困境。主要因素有:1.檢材是由汪微(譚海東的妻子現已離婚)提供。2.案情復雜。汪微對法院的第一次判決不服后,又出具新證據(本案中的檢材《離婚協議書》)并提起上訴。3.樣本材料少。由于譚海東本人現不知去向,無法提供更多的樣本材料以供參考,尤其是書寫速度較快、連筆較多的樣本材料。4.檢材與樣本的比對條件差(檢材連筆較多,樣本連筆較少)。
在初步檢驗過程中,鑒定人對案情的了解不夠詳細,同時也存在個人主觀上的同情心。后來進一步檢驗,對本案中的檢材與樣本重新審視,著重分析兩者的細節特征,發現檢材中甲方處兩個“譚海東”簽名字跡存在差異,有些特征無法解釋,進行綜合評斷后,發現宏觀及較易摹仿的特征是相符合的,而不易被摹仿的細節特征存在本質差異。進一步對本案中檢材中甲方處兩個“譚海東”簽名與樣本中的“譚海東”簽名進行比對時,發現二者在其它一些細節特征上存在矛盾,一些受動力定型影響的本質特征上存在明顯差異。通過對本案中的檢材與樣本進行多次比對后,最終得出的鑒定意見為法院正確斷案提供了有力依據。同時筆者從中吸取了個人主觀意識先入為主的教訓并增長了一些對摹仿簽名檢驗的經驗。
(一)本案中,案情較為復雜(原告王淑珊訴被告譚海東勝訴后,汪微不服提起上訴),汪微(系被告譚海東妻子,現已離婚)是弱勢的一方,容易使鑒定人主觀上對其產生同情,并帶有主觀意識的對檢材筆跡與樣本筆跡進行檢驗。鑒定人向法官了解案情時,法官所敘述的案情大多也存在自身主觀的感情色彩。因此,鑒定人對案情復雜的案件要多次了解,從而有利于鑒定人從客觀的角度來審視整個案件,才能拋開個人主觀情感,了解案件的本質。
(二)對于檢材筆跡與樣本筆跡特征極為相似的案件,要引起鑒定人的高度重視,對檢材和樣本要進行多次全面、細致的檢驗,結合案情,運用筆跡檢驗的理論知識,從細節上對檢材和樣本進行檢驗。對這類案件一上來不可輕易定性,通過對簽名筆跡特征的客觀標注及分析后,方可初步判定,但之后進一步的檢驗不可將思維模式固定在初步判定的結論當中,要通過多次檢驗,去偽存真,排除簽名字跡上的偽裝和摹仿。
(三)對于檢材簽名字跡與樣本簽名字跡的比對條件較差時(檢材連筆多,樣本連筆少),可要求被鑒定人補充提供與檢材書寫筆跡條件相似的樣本筆跡,有利于鑒定人對鑒定意見的準確把握。如提供不了,就應用簽名筆跡的特點和特征以及摹仿筆跡的特點和特征分析檢材筆跡,經過對特征點(符合點或差異點)進行綜合評斷,從書寫本質上認定檢材與樣本是否為同一人書寫。只有這樣,才能作出準確、可靠的鑒定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