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東雙
天津商業大學,天津 300134
基本藥物制度作為保障人民群眾基本醫療健康的政策制度,目前已經得到了世界各國的肯定和認可,許多發展中國家也在不斷對相關制度體系進行豐富和完善。但是由于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存在差異,基本藥物制度在各國之間的建設水平還存在一定差距,事實上發展中國家更應當重視基本藥物制度的建設,僅僅將其作為過渡性政策顯然限制了該政策的作用和效果的發揮。本文立足于法理學的觀點,對基本藥物制度的建立基礎進行探討。
健康權本身就是一項基本的權利,任何疾病都會對人體的健康造成破壞,因此健康權沒有基本和非基本的區別,但是由于國家經濟實力有限很難對所有健康權進行保障,針對這樣的現實情況就出現了最低醫療保障權的概念,該項權利是通過基本藥物制度實現的。最低醫療保障權主要是指針對基本的疾病在進行醫療救治工作中需要的基本要求,但是在具體的疾病范圍的界定上不能夠從個體的醫療健康權利出發進行思考,而應當從集體的角度出發。針對人權概念中的個體和集體觀念,健康權也可以劃分為個體健康權以及集體健康權。前者主要是針對社會個體,后者主要是針對國家民族。
基本藥物制度建立的基本目標就是要確保基本藥物的可得性,是建立在基本健康權利的基礎之上的,對此本文將基本藥物制度的發展劃分為三個階段。
根據衛生保健工作的三個重要因素,分別是質量、獲得以及價格之間的關系此時政府在保障基本要求可得性時可以采取降低基本藥物價格的措施,主要有兩種方法,分別是通過政治形成手段進行干預降低藥物價格以及制定基本藥物目錄,選擇低價藥品。前者已經在醫藥領域基本實施,后者由于其執行的復雜性,執行的范圍相對狹窄。該階段的基本藥物制度的建立主要是針對社會中的貧困人群,范圍相對較小。
此時,政府確定基本藥物制度的范圍仍然是建立在集體健康權利的基礎之上,但是與第一階段不同的是這一階段增加了對選擇標準的成本效益的分析,該階段藥物不再只是廉價的藥物,更加重視藥物的質量,但是同時藥物的可得性有所降低,由于不同人群獲得藥物的能力不同,因此政府必須要采取相應的政策手段對市場藥物供給情況進行調節。
該階段,基本藥物制度中藥品目錄體現出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結合的特點,不僅僅從社會集體的角度出發考慮藥品目錄的成本和效益,同時還要考慮社會個體對藥物的基本需求,此時也是從社會救濟向社會健康權利請求的根本性轉變。
第一階段的主要工作就是平衡仿制藥與品牌藥之間的矛盾。二者之間最明顯的差別就是在藥品的價格上,相比于品牌藥較高的研發成本,仿制藥的價格要明顯低很多,該階段由于基本藥物制度對于價格的限制較高,導致仿制藥的需求量不斷上升,品牌藥研發熱情下降,針對這樣的情況可以建立完善的專利保護制度,建立藥品研發、注冊和出售之間的程序規范。
第二階段主要問題在藥物的篩選上,由于對藥品質量重視程度的增加,部分品牌價格的藥品也出現在藥品目錄上,這就要求政府財政給予一定的支持和補助,這樣一方面增加政府的財政壓力,一方面導致腐敗問題的滋生。對此可以引入高透明度的藥品篩選以及問責制度。
第三階段由于與個人的健康權保障結合起來,因此藥物目錄要考慮個體的健康需求,對藥物質量要求提高的同時,對藥品價格的考慮有所降低,此時政府不僅僅要保證各方利益之間的平衡性,還要重視對藥物科學性篩選和供應保障的監督和治理,處理好財政資金有限性與藥物需求擴張性之間的矛盾。此時政府要重視法制手段的建設和應用,完善法律制度,保障基本藥物制度的法律地位,重視對各個程序的法制化監督和審查。
綜合上文所述,盡管基本藥物制度最初是為了保障貧困人群的健康權而建立的一項制度,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建設和發展,制度的內容以及關注的重點也在不斷變化,針對不同的發展階段顯出不同的制度特征,同時也面臨著不同的問題,對此針對不同階段采取不同的解決措施對于建立國家衛生保障體系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