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立鑫
長春理工大學,吉林 長春 130000
對技術進行轉移的過程中,知識產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如果能妥善解決知識產權問題,將會對科技成果的產業化起到積極作用,在最大程度上,保護科技成果研發者的合法權益,進而實現國家經濟的持續增長。
如今,不少企業引進技術之前,均沒有分析專利情報,引發了嚴重后果。通過分析專利情報,能夠為技術引進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即使掌握相關技術的發展歷程,以及市場的占有比例,進而決定是否應該引進這項專利。另外,通過分析引進技術的專利內容、保護時間等,能夠明確這個技術的相關法律情況,根據技術的復雜程度,明確技術的價值,在判斷企業是否能夠具備相應的能力。
因為有的企業急需某種技術,所以,與國外專利的擁有者簽訂合同時,任由國外專利的持有人抬高價格,卻不知道利用第三方給對方施壓,以此獲得自己的談判籌碼,得到合理的價格。此外,在簽訂合同時,由于缺失了權利保證、以及服務等條款,即使引進了技術,也會發現存在很多“無用技術”,進而導致大量的資金被浪費。
當技術引進之后,有助于增強企業的綜合實力,不過,若始終依賴于引進的技術,不對原有的技術進行創新,勢必會花費企業大量的資金,支付專利許可費用。如今,我國不少企業未能高度重視技術引進之后的工作,使引進技術沒有得到充分的吸收,更沒有得到創新。不少企業已經得到教訓。
1.許可方是否為真正的權利人。首先,不要認為只要具有專利證書就能和對方進行轉讓。僅有專利證書是不行的,當專利授權之后,一旦專利權人對專利進行轉讓,又或者牽涉其他的權利變更,很容易喪失權利,而專利證書還是屬于原專利權人。其次,要明確專利是否屬于許可方與第三方共有,如果涉及到專利許可,需要專利所有人的同意。
2.許可方的專利是不是屬于從屬專利。在一些情況下,即使許可方確實為真實的專利權人,不過,這種專利權人僅僅屬于從屬專利。在這樣的情況下,必須要明確其從屬專利是否會侵害到專利人的切身利益。
3.引進技術已經獲得了國外專利。在一些情況下,企業之所以引進專利,主要是想通過自己生產,使產品出口。如果國內的市場處于飽和狀態,且出口國也覆蓋了相應的專利,這就讓企業蒙受了經濟損失。
4.專利的授權時間。對于專利的剩余保護期來說,直接影響著專利的許可,以及轉讓價格等,所以,應該明確專利的授權時間。
1.在專利許可合同中,要認真閱讀各個條款。在技術轉移時,為了具有可靠的法律保護,需要簽訂一份合同,確保當事人雙方的利益。簽訂合同之后,雙方可以順利合作,技術也能順利實施,有效避免相應的風險。如果沒有簽訂合同,很容易給雙方帶了不良影響,進而發生知識產權糾紛等。因此,簽訂合同時,要格外注意:對各個條款的約定進行詳細查看。
2.對許可合同進行簽訂的過程中,要積極運用有效手段,拿到有力的價格籌碼。根據自身技術,實現交叉許可。面對知識產權能力較強的企業,引進專利時,要善于利用自身的優勢,讓對方給出適合的價格,實現雙贏。
3.通過第三人對專利效力提出質疑。對專利進行談判的過程中,通過第三人的幫助,有助于減少相應的專利許可費。一是安排另一家公司攻擊專利,向法院提出專利無效的訴訟。二是委托律師事務所,發出專利無效申請。對于這一申請,申請人的身份是可以不說明的,也能夠發揮一樣的作用,對方不得不減少相應的專利許可費用。
被許可方要對引進技術進行充分吸收,進一步研發引進技術,爭取在原有技術基礎上實現創新。之所以進行專利許可,主要是為實現自己技術的發展,提升自身的創新能力,日后不需要繳納大量的許可費。在國內,應該學習寶鋼的經驗。在引進和消化國外技術的同時,對最新技術進行跟蹤學習,開發出專屬的新技術,得到法律保護,進而實現經濟效益。
在技術轉移的過程中,為了實現技術價值,應該將知識產權利益化,以此來實現經濟價值。因此,要樹立較強的技術轉移的專利意識,在專利侵權方面建立賠償制度,對專利審查制度進行完善,實現專利價值評估的統一標準,從而刺激技術轉移主體的創新性,對技術轉移高度重視,進而實現技術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