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益
浙江南湖律師事務所,浙江 嘉興 314000
目前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制度改革的關鍵時期,民事訴訟調解制度作為解決民事糾紛,維護社會穩定的主要制度,也必須進行改革進步。盡管制度改革已經取得了較大進步,但是民事訴訟調解制度在某些問題上依舊無法做到完全公平、公正。因此,在以后的制度改革中,民事訴訟制度要不斷改革和完善,保證人與人之間的公平,維護法律平等、公正的形象。
民事訴訟調解制度作為解決民事糾紛的主要法律制度,其內涵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闡述:(1)調解人要在進行法律訴訟前,對當事人雙方普及關于民事訴訟調解制度相關知識,然后進行適當的心理疏導工作,若私下調解不成,在進行進行審理;(2)在堅持自愿、平等的前提下,進行民事訴訟,并經雙方同意后達成協議;(3)調解員需對雙方建立的多個條件進行合理協調,以實現法律的平等性、公正性。
我國民事訴訟制度發展至今已經較為完善,但仍然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和許多人性化的特點,我國民事訴訟具有的特點如下:(1)我國民事訴訟調解制度適應范圍廣。幾乎所有和民事案件有關的案件都可以利用民事訴訟調解制度進行調解,只要當事人愿意,民事糾紛完全可以先行調解,可以不經過法律程序,調解不成后,再由法官進行審理,在這一點上,很好地體現出了法律的人性化;(2)民事訴訟制度具有自愿特點。在整個民事訴訟調解過程中都必須在雙方都愿意的情況下進行協議簽署,不可強迫;(3)法律是相互的,法院知識在其中起指導和調節作用,只能盡可能促進雙方達成都滿意的協議。
目前,普通群眾對法律條文都不夠了解,在民事訴訟中,個別調解員會在雙方不了解法律條文的情況下,強制性讓雙方達成協議,這樣很容易讓人們群眾覺得法律不公平,產生對法律的抵觸性,嚴重的很可能會激化雙方矛盾,因此,在民事訴訟前,指導雙方對民事訴訟調解制度進行詳細的了解是很有必要的,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體現法律的自愿、平等、公正等原則。
我國法律明文規定,如果雙方拒絕簽訂和解協議,就需要走審判程序。這一規定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了民事訴訟的自愿原則,但是卻很難實現民事訴訟和解協議的簽訂,浪費了人力、物力,也無法使民事訴訟調解制度真正的發揮出作用。人都是自身利益至上的,當事人一旦不滿,調解協議就很難達成。
民事訴訟調解不成,就需要進入審判階段,在審判階段當事人如果做出讓步,就不能在之后提供不利于對方的證據,在這種情況下,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副官判斷的公平、公正,使當事人的權益受到損害。我國民事訴訟調審合一,調解人員也是審判人員,這種現象的出現,也是導致我國調解成功率低的原因之一,嚴重限制了我國民事訴訟調解制度作用的發揮。
在經濟全球化和多元化的影響下,我國社會呈現出矛盾多元化和復雜化特點,使得我國民事糾紛大大增加,導致民事訴訟調解制度已經不能完全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民事糾紛涉及的利益面越來越廣,要想解決民事糾紛就必須對各個利益方進行協調。民事糾紛發生的頻率越來越高,法院也無法將全部精力放在民事糾紛上,因此,實現民事訴訟調解機制的多元化是很有必要的。我們必須打破常規,對民事訴訟制度進行改革,最終形成多元化的民事調解手段。
法律也不是萬能的,有些矛盾利用法律是無法完全調解的,需要結合其他方面的知識完善補充,以實現民事糾紛的完美解決。(1)在進行民事糾紛調解前,跟訴訟雙方進行充分交流,詳細了解雙方的心理活動,然后選擇合理的調解方案;(2)在解決糾紛過程中,及時的把握雙方的心理變化,確保訴訟工作順利開展;(3)審前調解應該得到足夠重視。能夠不經過審判階段就解決民事糾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法院壓力。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可以有效地監督法院處理案件的公平、公正,有效地維護訴訟人的利益。
建立完善的法律監督機制,保證法律的公平、公正。同時積極引進發達國家的相關法律理念,以實現我國民事訴訟制度的改革與完善,使法律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綜上所述,民事訴訟調解制度可以有效地維護社會的穩定性,保證人民利益。我國的民事訴訟制度需要根據國情不斷改革和完善,以更好的服務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