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王青
東北石油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黑龍江 大慶 163318
縱觀世界歷史發現世界上任何國家想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須要走符合本國國情的道路,這是人類歷史無法辯駁的實事。中國歷經中華民族波瀾起伏的歷史變遷,燦爛和滄桑交加,新中國的建立才打破了歷史僵局和屈辱,走上了民族復興的道路,但是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道路實現民族復興實屬不易。黨和人民歷經幾代的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日漸明朗,究其原因是因為中國共產黨始終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并根據國情和黨情世情的變化不斷賦予馬克思主義新的生命,馬克思主義理論也取得新的成果。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與馬克思主義理論是密不可分的,按照邏輯脈絡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發展必須與理論邏輯聯系起來,以理論邏輯研究道路的形成和發展是另外一種研究角度。
所謂理論邏輯是指思想理論值自身發展演進的過程,是現實的歷史發展在理論形態上的反映和邏輯再現,但這種反映是按照現實歷史過程的本質規律經過修正的反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從確立到科學的認識和完善不是瞎摸亂撞的結果,而是在科學理論指導下不斷探索的過程,所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具備一定的理論邏輯的。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詞是鄧小平提出的。他總結中國革命、建設幾十年的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和汲取蘇聯模式對社會主義國家造成的負面影響的教訓中,大膽地提出我國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提出了許多富有深刻見地的科學理論觀點,為我國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鄧小平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重點回答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理論科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辟并且沿著馬克思主義方向不斷地完善正是在鄧小平理論的指導下順利完成,這條道路不偏不倚地沿著社會主義道路向前進,歸功于黨和人民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下,才為中國特設社會主義起了一個良好的開端。鄧小平理論就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辟指明了方向,確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基調。
到十三屆四中全會,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的中央領導集體提出“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的提出是在當時世紀之交,黨側重回答怎樣建設黨、建設什么樣提出的理論科學,它是繼承了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基礎上針對變化的國情,提出符合當時社會各方面建設提出的科學理論,對黨和人民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指明了方向。理論的重大科學作用在于隨著實踐的不斷深入而不斷完善,并且對實踐的指導作用更加具有科學性。道路的不斷探索過程中實踐的固然重要,但如果沒有科學理論作為指導,道路的發展或許會探索的更加漫長和更加曲折。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在最初時摸索時,中國老一輩革命家提前預見了蘇聯模式存在的弊端沒有照搬蘇聯模式,所以社會主義道路該怎么走這個問題一直在跌跌撞撞中進行探索,直到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中央領導集體對社會主義的本質和規律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國情相結合的理論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確定了正確的“發展軌道”。
江澤民的“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是黨和人民在堅定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過程中的理論創新,來源與實踐,必然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巨大的積極推動作用。
十六屆三中全會后,胡錦濤面對紛繁復雜、風云變幻的國際局勢和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以及由于經濟的高速發展而導致我國社會矛盾突出的國內外政治局面提出科學發展觀,提出新的理論體系。科學發展觀的提出對于黨和人民在探索社會主義發展過程中有了更加科學的認識,理性的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過去為了促進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提高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改變我國貧窮落后的局面在經濟上強調的是又好又快的發展兼顧社會公平,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確實上了一個臺階但是這種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經濟發展戰略最終證明還是得不償失。科學發展觀的提出正是糾正了過去只注重GDP的增長而忽略環境為代價的錯誤做法,為我國經濟的發展提出了新的發展模式。科學發展觀更加注重民生,維護人民的權益,滿足人民在精神上的追求。在社會主義道路建設方面更加注重的是協調化,統籌城鄉發展。
到十八大以后,以習近平作為黨的新一代中央總書記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過程中可謂是頗具匠心。習近平獨具慧眼地提出一系列獨特的思想見解,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進行了科學的研究和解讀。“五位一體”、“四個全面”和“中國夢”的提出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更加明朗,逐漸變成了一條康莊大道。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已經進入新時代,新時代具有新面貌當然也有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得有新的科學理論指導實踐,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在新時代下結合新的時代特征應用而生的科學理論,指導在新時代下不斷奮斗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新一代黨和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的理論體系,在新時代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理論指導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會更加寬泛和明朗。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從確立到完善是黨和人民探索的碩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形成不是亙古不變的,而是不斷變化的。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和經濟的發展歸根結底是黨和人民探索出了一條符合中國特殊國情的道路,并且不斷改進。歷史的車輪永遠是滾滾向前的,新的階段必然會出現新矛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永遠不能固步自封,要勇于汲取人類發展的歷史經驗同時注重國情不斷進行新的探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發展具有邏輯性。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得以確立、形成、發展和完善,理論邏輯對理解新時代下中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和改革進一步發展具有重要的幫助,有助于黨和人民進一步理性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和發展的歷程是黨和人民立足實踐,把握每個時代不同的特征,應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研究道路探索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不斷地深化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社會主義執政規律認識歷程。總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對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建設都具有建設性影響力。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認識過程中,要不斷地應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解決新時代新的矛盾中所產生的問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也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提高到了新的境界,中國正以蓬勃向上的昂揚姿態迎接新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