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桂黎
首都師范大學,北京 100089
特殊教育是針對一部分與正常兒童存在明顯差別的軀體存在障礙的特殊需要兒童的教育,由特殊教育老師通過專門教育教材進行教學活動,從而增強這些兒童的生存生活能力,達到培養目的。特殊需要兒童主要指身體或心理上存在障礙不同于正常兒童,需要得到特殊教育服務而提高生存能力的群體。
特殊需要兒童身體上的障礙,都會對心理健康問題產生一些影響。他們心理焦慮程度比正常學齡兒童高,易敏感,很容易因為一件小事甚至一句話而對號入座,情緒波動大,甚至會出現對同伴的攻擊行為。由于與正常兒童的差異,正常兒童很容易完成的小事可能特需兒童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經歷才能完成,甚至最后并未達到理想效果,經常性的失敗很容易讓他們產生挫敗感,覺得自己一事無成,同時也會產生抱怨心理,覺得命運不公平,從而加劇消極懈怠心理。特需兒童的活動范圍比正常兒童要小,周圍的朋友也會少很多,更多的玩伴是與之相似的存在身體障礙的特需兒童。與正常兒童交流存在障礙,會使得他們產生自卑心理和孤獨感,渴望進入更大的朋友圈卻又害怕被嘲笑被孤立的矛盾心理,使他們的內心被壓抑,心理狀況堪憂。
黃小輝(2015)認為目前國內特教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總體還處于較低的水平。課程上沒有統一印發的相關心理健康教育教材,部分學校沒有設置系統的心理健康課程。很多學校不具備擁有國家認定資質的心理咨詢師或教育部門認證的心理健康教師,無法開展常規的建立心理健康檔案、接待心理咨詢等工作。相當一部分特需兒童家長對孩子的心理健康關注較少,許多家長的文化水平偏低,對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認識不夠。①
趙小紅(2010)的研究中指出,多數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機構設置與運作不夠完備,心理教師數量嚴重不足且專業水平有待提高;途徑單一,缺乏智力落后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輔導教材,智力落后兒童心理康復標準尚待探討。②
陳鳳蕓(2007)在研究中對聾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進行分析。指出其在認識的誤區,一些聾校教師把心理不健康看成是聾生中的普遍問題,對聾生的心理健康不予以重視。研究也表明大部分學校都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各級教育行政部門也開始重視這項工作。一些學校開辟心理咨詢輔導室,配備相關專業的心理教師,給聾生提供了優質的心理服務。③
近年來特殊教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一些特殊教育學校開設有相關課程,所做出的努力值得肯定,對特需兒童的身心健康成長發揮了巨大作用。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問題。由于一些錯誤認知的存在如心理健康教育不需要專業老師來開展,學生有一些心理上的問題是正常現象等,導致專職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缺乏,學生心理問題被忽視影響其健康發展。心理健康教育課時設置少,缺少針對特殊教育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展沒有針對性,沒有專門進行特需兒童心理測驗的量表,無法及時準確得知特需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
吳軍莉(2013)認為要重點對師資隊伍進行心理健康和教育的培訓,提高專業知識水平和特殊教育教學能力。其次是引導特殊兒童增強自我調適能力,應該引導鼓勵特殊兒童對自己在身心等方面的缺陷有正確的認識。教師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心理特征設計出能為學生創設體驗、合作和自我反思的活動平臺,在文化知識教學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知識,使特殊學生在學習、生活中能與心理健康教育緊密聯系在一起。④
宋春秋,何侃(2011)認為要建立特教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組織保障,包括學校應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領導機構和專業機構,構建校園心理健康教育三級預防體系,形成學校、家庭、社區的聯動機制。建立相關的預防機制,應對突發狀況的心理干預機制和日常的信息溝通機制。形成特教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員保障,包括配備專職教師,逐步實施專業資質認證制度,建立專兼職教師的培訓制度,提升服務水平,注重教師成長完善專業工作者的督導制度。⑤
劉偉,羅喜靈(2014)認為特殊教育學校有效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經是注重教師健康心理,營造健康和諧的心理氛圍;配備專業人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輔導;把學科、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機融合,
豐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采取積極措施,以學校為中心構建家庭、社會一體化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⑥
孟建蕓(2012)認為在實際教學中應從以下四點入手做好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用愛心撫慰特殊學生受傷的心靈;要用心體察特殊學生敏感的心靈;讓孩子充分自信,是心理健康的基礎;游戲活動,為幼兒創造寬松、自由的心理空間。⑦
綜合以上學者的研究,特殊教育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師的心理素質,在與學生的交流中教師以積極健康的心理影響學生,對其產生正向作用。教師要掌握更為豐富的心理健康知識,以便于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能夠及時發現特需兒童的變化,做出相應的心理輔導。學校要為特需兒童的成長營造積極健康的氛圍,開設相關課程,建立專業的心理咨詢機構,組織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及各種活動,積極關注教師和學生的心理發展。家長應該積極和教師與學校多交流溝通,了解學生日常在校學習和能力提升等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與教師聯系共同尋找解決方法,關注特需兒童生活中容易出現的問題,給他們提供有效的支持系統。積極呼吁社會各界人士關注特殊需要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努力消除歧視眼光,公平對待特需兒童。
[ 注 釋 ]
①黃小輝.特教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建構.現代特殊教育,2015.6.
②趙小紅.培智學校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對策研究.中國特殊教育,2010(11).
③陳鳳蕓.聾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及對策研究.南京特教學院學報,2007,9(2).
④吳軍莉.探討特殊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疏導,2013.
⑤宋春秋,何侃.建立特教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長效機制.現代特殊教育,2011.
⑥劉偉,羅喜靈.重視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殘疾學生整體素質.基礎教育研究,2014.9(下半月).
⑦孟建蕓對特殊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幾點思考.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