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 芹
湖北科技學院外國語學院,湖北 咸寧 437100
中國進入互聯網+時代以來,傳統的高校基層黨建工作呈現出與新時代要求不適應的局面。傳統黨建工作內容形式滯后,部分基層黨組織創新意識不強,存在老辦法不管用、新辦法不會用的現象。高校的黨建思政工作者需充分利用網絡信息技術開展工作,占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采用新方法、新模式開展新時代的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本文將圍繞互聯網環境下的大學生黨建工作路徑創新展開研究。
境外敵對勢力利用互聯網對高校學生的思想,進行意識形態滲透。高校大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尚未完全形成,對網絡信息的分辨、觀察和分析能力還不夠,一些歪曲事實或不良的信息都可能使他們的價值觀偏離正確的軌道。
目前我國網上的很多信息內容都是借助西方發達國家數據庫輸送過來的,存在著一些不良信息。大學生還處于思想形成期,他們對新鮮事物充滿了好奇,接觸到這些不良信息,會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這些垃圾信息侵蝕著學生的思想和靈魂,一些意志力較弱、辨別能力較差的學生易誤入歧途,迷失方向。
網絡已經成為大學生生活的一部分,大學生同時生活在虛擬網絡世界和現實世界中,需要他們隨時轉換角色,有些同學處理不好,易導致角色失調。網絡虛擬的成分較多,大學生在網絡交往中往往使用虛假名稱與陌生人進行信息交流。部分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受到挫折,不選擇在現實中解決問題,而是通過網絡來緩解自身的不良情緒,寄托從網上得到陌生人的安慰。還有一部分學生沉迷于網絡游戲,這些游戲包含戰爭、暴力、兇殺等內容,長期沉溺于此會直接影響學生的情緒,導致暴躁、不安、壓抑等。而且將大部分時間都花在網絡上會讓他們忽略現實中的溝通交流,使現實中的人際關系變淡,易產生孤獨、壓抑等情緒。
高校黨建工作以提升大學生黨員的思想政治水平和覺悟為目的,關系著大學生黨員的成長。本文中在闡述互聯網環境下的大學生黨建工作挑戰基礎上,將主要圍繞互聯網環境下的大學生黨建工作路徑創新進行探索。
通過大數據手段的充分運用,我們可以采集、分析、管理、運用和開發黨建工作的基礎數據,實現個性化服務和高精度管理,將網絡黨建升級為智慧黨建。具體如下:
一是充分利用云計算和大數據技術建立網上黨建管理系統,使黨建工作向網絡平臺上轉移。
二是通過運用互聯網信息技術,收集網絡上有關黨建工作的精品內容,包括課件、影像資料等,將這些資源整合到一起,形成一個強大的黨建資源庫,集優秀典型、先進經驗、專家等為一體。建立完善的網上培訓系統,使學生黨員隨時都可以自主學習。
三是根據大學生的群體特點,要合理規劃黨建網站和微平臺的內容,內容要生動有趣,貼合實際生活。還要針對重點內容設置專題版塊,比如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黨的路線和方針、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內容,通過專題版塊宣傳,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
建立和完善學生黨建工作網站和微平臺是開展大學生黨建工作的新方法,這種方法能更好地利于高校開展大學生黨建教育,同時也豐富了黨的宣傳途徑。具體如下:
一是在黨建微平臺上樹立典型,傳播典型事跡,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利用新媒體構建學習平臺,如利用微博,隨時向大學生傳遞黨建信息的工作安排。在發布內容時,要注意內容的活潑性和有趣性,便于吸引大學生黨員和其他大學生的關注,提高他們參與黨建活動的積極性,形成“黨員帶動,共同參與”的局面。
二是充分利用現代化科技手段開展大學生黨建教育工作。比如利用微視頻、微課等形式,將平面文字與視聽技術相結合,通過網絡進行宣傳時還要注意傳播者與接收者的雙向交流,通過網絡平臺開展先進事跡報告會、電影和革命歌曲賞析等,以此來吸引大學生學習,提高他們對黨的認知,從而加強大學生黨員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建立黨建工作微信公眾號,并合理規劃內容模塊,通過公眾號定期發布黨建信息,包括黨的知識、熱點新聞、意見征詢等內容,還要發布一些與大學生生活和學習相關的內容,使大學生從中選取對自己有用的信息進行學習。
四是構建移動“微課堂”,開啟黨員教育新模式。因為微平臺的交互性,大學生可以通過微平臺進行自我學習、自我管理和自我提高。單純的理論知識已不能打動大學生,他們更喜歡體驗式的教育,通過運用多種形式開展黨建教育工作,能更好地吸引大學生學習。同時,結合黨員學習教育需求和“兩學一做”常態化制度化的要求,精選內容組織創作,秉承課程設置“從小切入、鮮活實用”的原則,隨時將中央和省、市的大政方針、時政要聞、黨規黨紀等內容,分門別類地推送到移動終端,讓黨員利用碎片化時間輕松充電、強化內功,為從集中性教育向經常性教育的延伸創造有利條件,使廣大學生黨員“指尖滑動”就能實現“24小時”在線學。
新時代對黨建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須要轉變以往的工作觀念,不斷完善黨建工作保障機制。具體如下:
一是培養一支新時代的黨建工作教育隊伍。新時代黨建教育工作隊伍中必須要有能熟悉學術理論前沿動態,了解黨建工作相關信息的骨干隊伍。同時,還需有較強的互聯網思維,從而進一步促進網絡黨建平臺的建設和發展。在開展大學生黨建工作時,要有一定的針對性,不同的學生黨員采用不同的教育形式,打造一支高效的網絡工作隊伍,不斷提高黨建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和政治素養,使其能熟練運用網絡開展工作,同時能積極應對各種新挑戰。
二是完善網絡黨建工作制度機制。加大各項投入力度,規范大學生的網絡行為,在開展“互聯網+”黨建工作時要不斷發現問題,制定解決方案,從而使“互聯網+”黨建工作真正落到實處,受到大學生關注,從而使大學生黨建工作走向信息化和高效化。
三是建立健全校園網絡管理制度。在注冊校園網用戶時就要把好關。規范學生的瀏覽內容和發布內容,嚴格審查和監管學生在校園網上的網絡行為。同時,還要樹立學生自我監管的意識,并規范處罰制度。
互聯網具有開放性、互動性和便捷性等特點,給我國高校大學生黨建工作提供了新的教育途徑的同時,也帶來了諸多挑戰。因此,在利用互聯網開展大學生黨建工作時,要及時發現解決其顯現出來的各種問題,并制定科學的應對策略,為我國大學生網絡黨建工作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