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山西中醫藥大學,山西 太原 030024;2.山西省中醫藥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12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已成為全世界最主要的致殘與死亡原因之一[1]。關于冠心病心絞痛發病機理的觀點較多,目前主要認為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后在狹窄、閉塞的基礎上需氧量的增加,當冠脈的擴張性減弱,血流量減少,冠脈的血供不能滿足心肌對血液的需求時候就可能會誘發心絞痛。中國心血管病患者已達2.9億,其中冠心病1100萬,且患病率持續上升[2]。因此,找到行之有效治療冠心病的思路與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
牛天福教授為山西省中醫藥研究院(山西省中醫院)心病科主任,第二屆山西省名中醫,著名中醫心血管病專家,三十余年來從事臨床、科研、教學工作,經驗豐富,在國內首次提出用中醫氣血脈絡理論分層論治心血管疾病[3],取得良好的效果,使患者避免了冠脈搭橋(CABG)和支架植入(PCI)。筆者有幸跟診,現將疏絡通脈法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經驗介紹如下。
中醫學治療冠心病,大多從胸痹心痛論治,一般認為本病當屬正氣不足,各種病理因素——瘀血、寒凝、痰濁、氣滯等阻滯心脈,引起心脈痹阻不暢,臨床以膻中或者左胸部陣發性的憋悶、疼痛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病證。多數醫家認為心脈痹阻、陽微陰弦、寒邪內侵、年邁體弱、情志失調、飲食失節是導致冠心病發生的主要原因。
牛天福教授基于傳統中醫學理論,結合三十余年臨床經驗提出:冠心病有由輕到重,由淺入深的區別,不同階段可以概括為:①氣病、②血病、③絡病、④脈病。在冠心病發病的初期,由于寒邪入侵、年老體虛、情志不暢等病因的作用下,使心氣的推動作用與固攝作用失調,出現心慌、無力等臨床癥狀,但西醫檢查各項指標正常。當“氣病”發展到“血病”,可出現心悸、頭痛、眩暈、失眠、健忘、面色蒼白、口唇紫紺等一系列癥狀,西醫檢查表現在血脂、血粘度等方面的異常。據中醫“脈絡-血管系統”、“孫絡-微血管”理論,心血管疾病與絡脈關系非常密切。若病情進一步發展,久病便可入絡,發展到“絡病”階段,可出現心慌、心悸、心前區憋悶疼痛、口唇紫紺、舌邊有瘀點等癥狀?!敖j病”日久不愈,就發展到最嚴重階段——脈病。在冠心病的各個臨床階段,可單獨出現,也可相互夾雜。
氣血為病之開始,脈絡為病之深入,氣血為標,脈絡為本,冠心病由氣血之病開始,最終結果發展成為脈絡之病,同時中醫學認為氣行脈外,血行脈中,所以脈絡為氣血之府,氣血借脈絡發揮其功能,氣血脈絡之間密不可分[3]。牛天福教授針對冠心病心絞痛脈絡瘀阻證提出疏絡通脈的治療大法。
針對該病的特點,牛天福教授選用自擬八味通絡湯進行治療:水蛭、地龍、葛根、丹參、川芎、桃仁、紅花、炙甘草。水蛭、地龍、葛根共為君藥;水蛭搜剔化瘀通絡;地龍搜風通絡;葛根經現代藥理研究證實,活血化瘀通脈[4],三藥合用,功為疏絡通脈;丹參、川芎共為臣藥,丹參活血化瘀通脈;川芎辛溫通絡;紅花、桃仁共為佐藥,紅花活血通脈;桃仁辛潤活血通絡;炙甘草為使藥,補虛益絡,調和諸藥。八味藥合用,共同發揮疏絡通脈止痛之功效。
臨證應用時加減如下:下肢水腫加車前子、萹蓄、澤蘭等利水通脈;胸痛遇寒加重者,加桂枝辛溫通絡;腰酸背痛加山萸肉補益肝腎;氣短加黨參、黃芪補益絡氣;頭痛眩暈者加天麻、鉤藤、夏枯草等平肝潛陽;失眠時加炒酸棗仁、遠志等養心安神,或加生牡蠣、生龍骨等重鎮潛陽,安神助眠;焦慮者,加百合、合歡花;實熱(濕熱)明顯時加黃芩、黃連、黃柏清熱;四肢麻木時加天麻、僵蠶、全蝎通絡活血;泛酸燒心時加煅瓦楞子、烏賊骨抑酸護胃,加雞內金、焦三仙以助消化;汗出者,加浮小麥固表止汗;針對冠心病PCI術再發心絞痛者,加丹皮、赤芍、金銀花、連翹等抑制血栓形成和控制炎癥發展,防止冠脈再狹窄。
張某,男,67 歲,2017 年 6 月 21 日初診。陣發性胸痛心悸 5年,加重3天求診?;颊哂?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胸痛胸悶,陣發性發作,曾在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就診,冠脈造影:前降支中段局限性狹窄50%~60%,確診為冠心病,心絞痛型。遵醫囑自行口服拜阿司匹林100 mg,1次/日,口服,硝酸異山梨酯片5 mg,3次/日,病情穩定。近3天來發作頻繁,發作時間延長,患者胸痛心悸,痛引肩背部,伴氣短,出汗,煩躁,眠差,口唇紫暗發紺,舌暗、苔白,脈弦澀。結合患者加重前與家人吵架的誘因,中醫診斷:胸痹(肝氣不舒,脈絡瘀阻證)。治宜疏肝理氣,疏絡通脈。方藥:自擬八味通絡湯加味。組成:葛根30 g,水蛭3 g,地龍10 g,丹參30 g,川芎10 g,紅花15 g,桃仁15 g,炙甘草10 g,柴胡10 g,香附10 g,炒酸棗仁30 g,遠志20 g,黃芪10 g。7劑,每日1劑,水煎服,分早晚2次飯后服用。囑患者飲食清淡,勿勞累、生氣。
2017年6月28日二診:服藥后患者自覺病情明顯緩解,睡眠改善,仍有胸痛、短氣,乏力癥狀。故原方去酸棗仁、遠志,加黨參10 g、延胡索10 g,繼服7劑。
2017年7月5日三診:患者的胸痛,短氣,乏力癥狀明顯好轉,繼服上方7劑,鞏固療效。
按:診治過程中,牛天福教授詳問病情及病程的發展,結合其病史、癥狀、體征分析:患者年老,心氣虧虛,冠心病多年,與家人吵架后加重心絞痛癥狀。氣為血之帥,氣行則血行,肝氣郁滯,則瘀血內生,阻于心脈、心絡,不通則痛,故反復發作胸痛。吾師針對該患者肝氣不舒、脈絡瘀阻的病機,給予自擬八味通絡湯加味治療后,患者胸痛、短氣乏力癥狀很快緩解,因為是從患者發病的根本病機出發,運用中醫氣血脈絡理論分層論治理念,給予相應治療。
牛天福教授認為治療心血管疾病應從整體出發,治病求本,對于疾病的認識應剖析其產生和出現的原因,抓住本質,才能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牛天福教授依據中醫辨證論治的原則,運用中醫氣血脈絡理論分層論治心血管疾病,針對冠心病心絞痛脈絡瘀阻型,確立疏絡通脈的治療大法,為本病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