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郝華
(作者系內蒙古太西煤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工會主席)
“吹拉彈唱,打球照相。”像一個知名的品牌一樣,很多人一聽到這句話,就知道這是指工會組織。基層工會組織理應是全面履行工會職責的“班長”,卻在不知不覺中把自己降格為“文體委員”。這一現象值得基層工會組織深刻反省和引起警醒。
《中國工會章程》從五個方面定位了工會組織的性質、地位、權力和作用,明確了工會組織的主要任務。第一,中國工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職工自愿結合的工人階級群眾組織。工會組織不是工薪階層人群的簡單集合,而是有著鮮明的政治標簽和政治傾向,自愿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組織,是黨的群眾基礎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二,工會組織是黨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工會組織是黨的群眾工作機構,是黨的政治主張向職工群眾延伸的重要媒介和通道,肩負著傳遞和解讀黨的思想以及路線方針政策,使黨的主張變成職工群眾的自覺行動,把職工群眾的思想意志統一到全面實現小康社會,振興中華的偉大事業上來的重要使命。第三,工會組織是國家政權重要的社會支柱。工會組織是一個國家中重要的政治方面和政治力量,是我們國家社會政治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和國家執政理念重要的貫徹實施力量。第四,工會組織是會員和職工利益的代表。工會組織賦有反映職工群眾意愿和呼聲,使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更好體現職
工群眾的意志和利益的重要職責。第五,企業、事業等單位的基層工會組織,按照促進企事業發展,維護職工權益的基本原則,行使“維護、參與、建設、教育”等四項職能,賦有參加民主管理、開展勞動協商、組織勞動競賽、推進技術革新、推廣先進經驗、開展思想教育、維護職工權益等九項任務。綜合上述五點,可以看出,工會組織是嚴肅莊重的政治角色,國家事務的重要支撐,穩定發展的中堅力量,上傳下達的溝通樞紐,職工權益的保障組織,而不是稀松笑鬧的娛樂機構。
第一,工會工作不應該娛樂化。促進企業發展,維護職工權益,是工會組織兩項嚴肅而神圣的使命。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對企事業單位的職工,尤其是企業的勞資雙方來講,企業能否按時還貸,能否盈利,職工有沒有活干,能否按時領到工資,各項權益能否得到保障等等,沒有什么是比這些更大、更重要的事情。把這些天字號的事情,庸俗化、娛樂化,是非常不合適的,有違企業和職工意愿,也有損工會組織的名聲。其次,工會工作不能夠娛樂化。毋庸置疑,在工會組織的九大類任務當中,確實有開展文體活動的要求,目的是豐富和活躍職工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展現職工群眾的精神風貌。另外,工會組織的一些工作也需要以文體活動的形式為載體,吸引和聚攏職工,借以了解職工思想動態,宣傳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等活動。但是,文體活動不是工會組織的核心任務,其承載能力也極其有限。工會組織服務企業,服務員工的最核心、最具分量、最不能缺失的事情,恰好不是文體娛樂活動所能承載的,也不是通過文體娛樂活動形式所能實現的。
全體工會人應該提高思想認識,增強職業自信,求真務實,擼起袖子加油干,以工會組織的新動能、新業績,刷新工會組織的新形象。
俗話說,無風不起浪。社會各界幾乎眾口一詞的把工會當成一個輕松好玩的娛樂組織,給工會組織打上了“吹拉彈唱”等帶諷刺意味的烙印,導致了社會評價下降等不良后果。究其根源,一是工會組織的功能萎縮。一些基層工會干部對中國特色工會理論的科學性缺乏真正的理解和內心深處的認同。精神上“缺鈣”,必然導致行動上的“軟骨病”。部分工會干部對履職盡責的可信性、可行性產生疑慮,組織功能處于自我弱化、自我簡化、自我減化、自我邊緣化的萎縮狀態。比如一些工會干部認為工會組織既沒有行政權,也沒有司法權,干不了“重”活,也擔不了大責,搞避重就輕、避實就虛,過來過去就是文體活動,以此轉移視聽,淹沒主業主責。二是誤讀工會組織的功能。一些工會干部不認真研究“促進企事業發展,維護職工權益”的本質內涵,從來也沒有想過應該怎樣踐行“維護、教育、建設、參與”四項職能,不清楚哪是重點,不知道哪是手段,哪是目的,以為文體活動就是工會組織的全部“營生”,把極具分量的九大任務走樣為簡單輕松的文體活動。主要職能的“跑偏”“變形”,導致工會在單位的重要事務上,在黨政領導頭疼煩心的糟心事上,幫不上忙,撐不上勁,排不了憂,解不了難。比如對職工異常流失或者單位面臨巨大經營困難等問題都麻木不仁,視而不見,不認為這是和工會組織有關的事情,不覺得工會組織有一份責任和任務在其中,依然一成不變的就知道打籃球、演節目。久而久之,責任意識退化了,敏銳性遲鈍了,能力也越來越弱了,也就只能搞搞文體活動了。結果,原本應該是主抓全盤工會工作的班長,真的成了“名副其實”的“文體委員”了。
工會系統有句行話叫做“有為、有威、有位!”這六個字最有價值的方面是,工會組織其實自己已經意識到問題所在,但遺憾的是,只是說說而已,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俗話說,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被人嘲諷總不是榮光的事情。這當然既不是工會組織想要的,也不是工會工作者想要的。工會人即便不為了引導輿論,就是為了無愧于自己職業的尊嚴,也應該認真反省一下,找準自己的用力方向,把勁用對地方。工會組織還有一個經常掛在嘴邊的口號就是要教育職工“愛崗敬業”“建功立業”。在工會組織面臨社會輿論一邊倒的窘迫情形下,工會人是不是應該自己先自問一下:自己愛崗嗎?愛對了沒有?建功了嗎?
中國工會對自身有著最為科學的定位,為企業、為員工有著最為周全的考慮,在中國的土壤上是賦有生命力的,理論上具有可行性,實踐中也具有可操作性,既是中國特色,也是中國優勢,是促進企業發展、維護職工權益最佳的中國方案。全體工會人應該提高思想認識,增強職業自信,求真務實,擼起袖子加油干,以工會組織的新動能、新業績,刷新工會組織的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