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健波
東莞公證處,廣東 東莞 523000
伴隨大數據的發展,人們進入到“互聯網+”時代。“互聯網+公證”成為公證事務的一種有效模式,在社會治理中這種模式發揮了重要作用。“大數據”時代下為公證事務提供了很大方便,也使得社會治理更加方便快捷,有力推動了社會治理進程,有利于保證社會公平正義,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可見對“大數據”時代下的公證和社會治理加以研究顯得很重要。
對于大數據時代的含義還不是很具體,還沒有統一的概念,學術界對大數據的含義解釋成復雜的內容,龐大的數量和無規律的信息。在這些數據的特點影響下難以解釋傳統數據分析模型與方法,這對大數據來說意義價值是不存在的。數據挖掘價值很強,使決策受到直接的影響,在大數據時代悄悄來臨之際,生活、思維和工作方式都在悄悄發生變化,大數據信息挖掘和創造價值的關系,前者是源頭,在大數據出現以后現有的企事業單位組織結構、市場模式和公共事務管理關系都發生了改變。從這里也能看出大數據時代是一種信息數據的根本變革,以大數據技術為支撐,對各種信息加以獲取,對具有利用價值的信息加以發現,使人們生活和工作當中的問題都能得到解決。在這種背景下使人們的認知能力和思維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這也決定了機會和挑戰同時存在。
大數據時代重點體現在“大”這個字上,“大”字是其最明顯的特點,即龐大的數據信息存儲量,這與互聯網有很大的關系。在大數據載體中互聯網不是唯一的一種,現在很多信息數據用互聯網傳輸,因此數據是借助運營商獲取而來的。在網絡運行當中有著極大的數據量,數據分析目標是很難通過一般數據處理方法實現的,移動網絡發展之后信息總量以成倍的速度增加,二零一五年國家對手機流量出臺了新規定,在出臺這些規定后數據總量還在進一步增加,復雜的數據信息是第二個特點,數據信息有很多的來源,每個種類的數據信息有不同的渠道和方式,信息內容具有重復性。在形式上看這些數據信息各有不同,如文字和圖片等信息載體,這使得數據信息變得更為復雜,數據處理難度加大。實效性是第三個特點,在較快傳播速度影響下決定了實效性的存在。從電腦和移動終端中都可以看出信息在網絡上的傳輸很及時,伴隨新事件的存在和發展,信息被代替的速度較快,這就形成了一個循環鏈,其中很多信息被覆蓋,一部分信息最終留了下來,具有一定難度的價值判斷是最后一個特點,每天各種信息都會被收集,雖然存在很大的信息量,在價值密度上也不是很高,有利用價值的信息會很少,在數據庫當中能夠尋找到具有利用價值的信息最為關鍵,這是一個難度很大的環節,信息過濾與提純也就顯得很重要。
社會管理—社會治理這個過程是一種社會進步的重要表現,對社會管理和社會治理的區別來說體現在管理者上,社會管理主要是由政府參與,政府是社會活動的核心;社會治理的參與者是社會各方,但其管理模式以政府主導,政府在其中仍然起到監督的作用。從這里能夠了解到社會管理的最高標準是使大多數人利益得以滿足,在社會管理當中政府利益不再占據核心地位;在社會治理中對規范化的管理活動更加受到重視,也就是形成服從于制度和在法律上的意識,根據規章制度開展治理活動,屬于法律行為當中的一種。對管理模式來說傳統意義上以政府為中心,政府占據主導地位,管理方式以局部為主,實行局部的管理。政府辦公壓力會得以減輕,社會治理效率將會得到提高,各種矛盾也能夠得到有效的解決。在社會治理中延長了依法治國理念,各政府機構各行其是的局面得到改變,社會治理方式被創建,在社會治理活動當中與數據信息有關的研究機構成為重要的活動單位。
1.繼承公證
在繼承公證中包括對遺產的認定,以及確定繼承人身份,對遺產繼承范圍等復雜內容。據統計在我國關于遺產繼承有60%以上選擇公證方式加以解決。公民在對繼承公證進行辦理時公證機構會以規范化的方式采集申請人、被繼承人的信息,采集方法有對繼承人還有被繼承人信息的采集,對親屬關系和遺產關系的記錄等,從對遺產繼承的公證當中可以看出在繼承方面擁有很大數據量的公共信息資源庫得以形成,使得在制定繼承稅收政策時決策依據更加有效。
2.公證遺囑庫
在公證大數據當中遺囑庫是一種重要典范,公證遺囑備案咨詢平臺已建立了四年多的時間,目前基本完成了遺囑公證歷史數據的補錄工作,錄入的數據量早已超過數百萬條,成為在公證遺囑方面世界最大的信息庫,這標志著公證遺囑實現了數據化管理。從長期上看遺囑繼承這個難題的解決還不夠徹底,遺囑公證是民心所向,群眾基礎廣泛,從另一個方面來講遺囑繼承程序很復雜,使當事人畏縮不前,從實際上來看在《繼承法》這部法律當中體現了公證遺囑擁有最高的效力,在實體法上規定了程序應該如何得到保障,如何對這個法律效力加以發揮,如何通過大數據對這種法律效力加以實現,這尤為需要發揮全行業的力量,為大數據實現共享和擴大覆蓋范圍提供專業化服務,建立公證遺囑庫,通過準確數據確定是否有遺囑,對遺囑的真偽加以判斷,使繼承矛盾得以高效化解。
3.在對外交往方面的應用
在公證文件中有的是涉外公證,公證書能夠在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中被使用,使公民和法人能夠在跨國、跨地區中獲得在法律上的幫助,成為國際通用的一種具有法律效力的制度。伴隨經濟社會日益發展,更多人選擇出國旅游、留學、工作、探親或者定居,通過這些基礎數據能夠統計出我國出國旅游、留學等情況。
通過對涉外公證信息平臺的建設,為制定對外交往政策及實施管理工作在大數據的收集上提供了有效的信息。
通過以上論述可知,本文從兩個方面對“大數據”時代“公證在社會治理中的作用展開論述。在“大數據”時代下公證越加公平,社會治理也更加公平,在社會治理當中獲得的公證數據信息渠道更多,但虛假的信息仍然存在,存在信息失真的問題,影響到公證活動的公平性,從而使社會治理效果受到消極影響,因此要對數據加以正確的運用。從以上的大數據時代的含義與特點、社會治理的含義與“大數據”時代公證在社會治理中的應用,在這幾個方面的論述中得到啟示,對大數據公證信息在社會治理中的應用中應分別對大數據、公證、社會治理加以運用,認識到大數據公證信息的作用,加大公證信息平臺的建設,為社會治理提供極大的方便。
[ 參 考 文 獻 ]
[1]張曉婷.大數據時代下公證行業的應對策略探討[J].法制博覽,2018(01):111.
[2]丁文聯.在構建良好法律生態的過程中發展和創新公證事業[J].中國公證,2017(11).
[3]白秀蓮.不動產繼承公證中的幾個問題[J].法制與社會,2016(32).